核心提示:菲律賓總統道歉,杜特爾又想打什麼鬼主意?4月12日晚,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香港會見菲律賓勞工時,就2010年發生在菲律賓的香港人質事件道歉。他稱「我確保此類事件絕對不會在菲律賓再發生,就此向你們正式道歉。」2010年,菲律賓發生人質劫持事件,事件中有8名香港遊客死亡,時值總統阿基諾一直拒不道歉。
菲律賓總統道歉 時隔8年香港終於等到了這聲道歉
4月12日晚,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香港會見菲律賓勞工的時候,就2010年發生在菲律賓的香港人質事件道歉。
杜特爾特說:「請允許我對中國人民表示,從我的內心深處,我作為菲律賓的總統,謹代表菲律賓人民,就此向你們正式道歉。」
這是菲律賓在任總統首次就此事進行正式道歉。
杜特爾特說:「我們對發生的意外深表遺憾。我確保此類事件絕對不會在菲律賓再發生。」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就香港人質事件正式道歉
2010年,菲律賓發生人質劫持事件,其中涉及21名香港遊客,事件最終造成8名香港遊客死亡。當時正值前阿基諾政府時期,前總統阿基諾一直拒不對此事道歉。
杜特爾特說:「我們需要平息中國人民的情緒,此前一直沒有人道歉,那麼現在讓我來做吧。」
4月10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結束博鰲亞洲論壇的活動後,到訪香港,此訪將持續至12日晚。
一、8·23菲律賓人質事件全記錄
1、劫匪菲律賓前警官持M16步槍劫持客車
2010年8月23日上午9時左右,一輛旅遊觀光客車在馬尼拉市中心基里諾大看台附近遭劫持的,劫持者是一名被辭退的警察。車上有25名乘客,包括21名香港遊客和1名香港領隊,其中有3名兒童。
時隔8年,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就香港人質事件正式道歉
11:28:菲律賓警方正在同這名劫匪進行談判。
12:00:菲警方證實被劫持客車上乘客多為中國香港遊客。
12:19:6名乘客被劫匪釋放 其中包括3名兒童。
12:41:康泰旅行社尋求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協助。
13:03:警方阻擊手已包圍觀光車
2、談判劫匪在談判中提出復職等要求
這名劫匪是前警員,因為搶劫和毒品的罪名被革職。他提出兩個要求,一是復職,二是政府補償他在去職期間的物質損失。可能是希望引起政府注意,關注自己的案子。
13:10:大巴處於孤立狀態,談判者與劫匪進行談判。
13:31:港府聯絡菲律賓駐港總領事,呼籲保證人質安全。 13:45:第7名被劫持乘客已獲釋。
14:02:中國駐菲使館人員已到達劫持現場了解情況。
14:07:菲律賓總統府稱不會與劫匪談判,不能助長匪徒氣焰。
3、博弈劫持者告示「下午3時發生大事」
挾持香港康泰旅行團的槍手在旅遊巴車頭玻璃上,貼出告示,警告在當地時間下午3時,將發生「大事」。該名槍手貼出告示稱:「Big deal will start after 3p.m today.」。
14:12:劫匪稱願意同政府和平解決劫持事件。
14:21:港府成立專責小組處理香港旅行團在菲被劫事。
14:37:菲律賓總統呼籲劫持者尊重生命釋放人質。
14:52:劫匪要求提供食物及燃油,警方稱動武是最後手段。
14:58:第8名被劫持乘客已獲釋。
4、劫匪投降放出條件「復職就放人」
已趕到現場的門多薩的弟弟說,門多薩在電話里表示,只要廉政法庭取消針對他的革職令,並把命令送到他面前,他就馬上投降放人。
15:18:曾蔭權稱親自處理港客被劫案,已成立專責小組。
15:37:菲律賓警方稱遭劫持香港遊客有望全部獲釋。
15:52:劫匪弟弟通過手機同其接觸,要求對方延遲期限,劫匪貼新字條欲與媒體接觸。
16:39:劫持者共釋放10名人質。
17:04:劫匪妻子趕到現場,菲警方稱槍手表現合作。
5、轉折:劫匪弟弟被帶走情致局勢急變
劫匪的弟弟充當他和警方之間的聯絡人,但菲警方後來懷疑他向門多薩通風報信,因而在傍晚6點左右將格雷戈里奧逮捕,據信門多薩獲知了這一變化,情緒突然變得激動,形勢開始急轉直下。
19:35:大巴被劫持現場傳出槍聲。
19:37:劫持者稱已開槍射擊2名香港人質。
19:37:大巴司機逃生後說:「15名人質已經被殺害」。
19:56:菲警方包圍被劫大巴,準備發起解救人質行動。
20:05:我駐菲律賓大使館闢謠稱全部人質遇害消息不準確
6、衝突:菲警方強攻巴士擊斃劫匪
經過11個小時對峙,劫持一香港旅遊團大客車的劫匪被菲警方擊斃。此前,劫匪槍殺了部分未釋放的人質。在劫匪被擊斃後,菲警方將數名人質從車上救下。
20:10:劫持者用自動步槍向車外掃射 玻璃窗遺下多個彈孔。
20:11:警方已經成功進入被劫持旅遊巴士車廂內。車內突然再次響起槍聲,兩名特警跳出車外。
20:15:劫持者在車窗上貼出釋放人質要求。
20:38:菲律賓警方強攻進入被劫持巴士車。
20:40:劫持者已被警方打死。
20:43:被劫持大巴車陸續有獲救人質走出
7、我駐菲使館確認同胞遇難
23日早上,香港康泰旅行團一行21人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被槍手挾持,槍手先後釋放6名港人和3名菲籍人士。但其後警方與槍手談判失敗,進行強攻,屢攻不下,雙方爆發槍戰,導致慘劇。
22:49:劫持事件已致香港遊客8人遇難。
22:53:中方要求菲律賓書面解釋救援行動。
23:10:曾蔭權表示香港24日將對在菲遇害遊客下半旗誌哀。
00:37:第8名遊客被確認已遇難,中方強烈譴責。
二、菲律賓總統無視中國 赴美遞交香港人質事件報告 稱中國要看只有副本
菲律賓香港人質事件調查報告未發表已掀風波,菲律賓政府計劃在公開報告前,先將一份副本交給中國當局,在當地惹起議員猛烈炮轟,有議員斥責政府此舉是「放棄自主權」,傷透菲律賓人民的心。
香港人質事件時隔八年 菲律賓總統首次正式道歉
香港《星島日報》報道,菲律賓眾議院議員兼多數黨領袖岡薩雷斯(Neptail Gonzales)批評,菲律賓政府若將人質事件調查報告,先交予中國政府閱覽,等同將菲律賓當成中國的一部分,「菲律賓應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挾持人質事件應由菲律賓當局調查,中國人接不接受調查結果是另一回事,菲律賓不應放棄自己的主權!」
眾議院兼少數黨領袖拉格曼(Edcel Lagman)亦稱,政府沒有即時公開調查報告,違反了菲律賓人民對透明度的需求,做法極不妥當,「這次事件之前是人質被挾持,現在是政府挾持了《調查報告》!」兩人認為,總統阿奎諾三世《調查報告》的內容,應先在菲律賓公開,讓人民知道。
三、菲律賓人質事件6年了,那是香港人無法忘記的一夜
6年前,也就是2010年8月23日,電視畫面上直播菲律賓人質事件的全程,香港經歷了最悲痛的一天;6年後的今天,對於殉職領隊謝廷駿(Masa)的家人而言,他們早已放下怨恨,重新出發。謝家今年添新成員,小男孩的預產期原本剛好在今天,最終提早了3天出生。
每年今日,Masa家人都往鑽石山靈灰閣拜祭Masa,當年團友李瀅銓今早亦同行拜祭。Masa哥哥謝志堅說,事後每年8月23日都會相約家人、團友悼念Masa:
「我們現在較正面了,間中都會約出來見面,大家都正常生活,早前易小玲的兒子結婚時,大家都有聚一聚。只是小玲今日去台灣,所以無出席,但她現時情況OK。」
今早拜祭亡弟後,憶起事件。他說:
「弟弟做了領隊應做的事,我們感恩惠的,雖然他喪失了生命,但如果他縮起或逃走,作為家人反而更不開心,至少他英勇、盡責。」
2010年8月23日發生的菲律賓人質事件,當晚菲警強攻上車與槍手爆發槍戰,8名港人死亡。(美聯社圖片)
Masa家人在人質事後3年多一直與菲律賓政府交涉,要求道歉,至2014年菲律賓政府就事件對受害者及家屬正式致歉,才為事件划上句號。謝志堅說:
「他離開,我們已有損失,但無了期拖延非好事,畢竟 3年零8個月每日奔波,是頗折磨的事。」
他指,現時談及或看到當年的事,不再有傷感或傷痛。謝家上周六(20日)有新生命誕生,Masa弟弟謝志恆添丁,也為Masa媽媽帶來多一重的安慰。謝志堅說:
「Masa離開了,但我們家有新生命降臨,媽媽開心了不少,弟弟的兒子原定預產期是8月23日,後來提早了在20號出生。」
5年過去了,殉職領隊Masa的家人放下悲傷,重新上路,圖為家庭聚會合照。(謝志堅提供)
菲律賓總統向中國道歉,菲律賓真的遇到難處了麼?
事隔多年,原諒了菲政府及槍手沒有? 謝志堅不假思索答:「原諒了,這麼多年,要正面點,怨恨和負面情緒都無了。」
門多薩女兒23日早亦在Facebook留言:
「IM SO SORRY FOR WHAT HAPPEN(我對發生了的事感抱歉)。」
謝志堅說,自己看到留言也無大感覺,因為「完結了、有交代了,就該向前看。」
事件中受輕傷的生還人質李瀅銓說,至今可正常生活,身心理無大影響,只是每次接觸到港人在外地遇上意外的新聞時,心情仍會有影響,會擔心他們。被問到是否原諒當地政府與槍手,她靜一靜後回應,無思考有關問題,畢竟是政府行動遲緩、處理不當。她事後與其他團友、受害人家屬仍有保持聯絡,是識了一班朋友。
2010年8月23日,被革職的菲律賓國家警察門多薩登上停泊在馬拉尼聖地牙哥堡停車場的康泰旅行團旅遊巴士,挾持車上包括遊客、司機、導遊、領隊和攝影師,共25名人質,要求菲律賓政府恢復他的職務。門多薩先後釋放了9名人質,另外1名菲律賓藉司機人質成功逃脫。事件擾攘近10小時後,門多薩與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爆發槍戰,最終由狙擊手擊斃門多薩,15名人質中7人受傷、8人死亡。
四、香港的教養 港人如何應對菲人質事件
人質事件在香港引髮針對菲律賓的群情激憤,而香港政府、民眾、媒體、非政府組織一起著力,終於使事態在文明軌道上進展。
如何避免突發事件引發激烈的民族主義情緒,香港的經驗是:民眾要有所不為,政府要有所為。
截至8月29日,香港共2名菲傭被解僱,均與人質事件無關。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就2010年香港人質事件正式道歉
「港人見證了菲律賓不公義的社會系統,而菲傭的家人們還生活在這個環境下。」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說。
有議員要求檢討「赴菲律賓旅遊黑色警告」,因為「不能因為懲罰而破壞機制」。
人們在皇后像廣場為罹難的港人哀悼。
港人遊行隊伍旁,正在聚會的香港菲傭。
8月29日下午3時的香港維多利亞公園,一名老者手中高舉巨大的標語紙,寫著,「港人要為死者報仇!血債血還!」
有人沖他喊:「太極端了,不要搞民族仇恨!」但老者一面斥責批評者「冷血」,一面拿起一把遮陽傘向他戳去。
工作人員趕緊將二人分開,並連向老者道「對不起」。
這天是香港人質在菲律賓遇害的「頭七」。香港各政黨舉行聯合遊行,悼念死者,要求菲政府徹查真相。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他的印象里,這是香港第一次各大政黨聯合舉行遊行。
有人將黃絲帶系在欄杆上,也有人獻上白花,合十鞠躬,黑白衣衫的8萬人安靜地從維多利亞公園出發,打著「港殤」、「還我真相」等標牌,轉出軒尼詩道,穿過港島最繁華的銅鑼灣、灣仔、金鐘,最後行進到中環地區。
在那裡,遊行隊伍遇到了正在周末聚會的大批菲律賓籍家庭僱傭人員(以下簡稱「菲傭」)。
菲傭周末聚會是香港幾十年的傳統。這天,眾多菲傭化著妝,在路邊鋪起報紙打牌、聚餐、嬉笑聊天。她們告訴本報記者,今天聚會的人比以往略少一些。有僱主告誡菲傭說,「今天最好不要出門。」
不過聚會人數略少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少菲傭同時也正在組織對遇害香港人質的「祈禱追思會」,同樣黑白衣衫,同樣表情肅穆。
僅在一周前,港人在菲律賓領館前的抗議一度在失控邊緣,坊間也流傳開針對菲傭的各種言論。但7天時間裡,香港政府、民眾、媒體、非政府組織一起著力,令港人對菲律賓的群情激奮最終在文明的軌道上表達。
夜幕降臨,追思遊行的港人散去,除了廣場地面淡淡的蠟燭印記,香港一如既往。
1、反菲,流言乍起
香港警方透露,遊行當天,警方擔心市民向菲傭發泄憤怒情緒,在菲傭聚集地區派出大量便衣加強巡邏。
港人一直將「政府有效施政、警隊得力執行」當作如同呼吸一樣自然的事。當菲律賓政府和警方的笨拙、失敗帶來慘痛悲劇之時,他們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做不好?
不僅如此,菲總統的微笑、警隊在巴士前的合影、兇手棺材上的國旗、香港警察被拒絕進入巴士取證調查,都在一次次挑戰港人的神經底線。
在港菲律賓人承認,事件之初確實壓力陡增。目前香港約有15萬左右菲律賓裔人士長期生活居住,其中約12.5萬為菲傭。人質事件之後,香港一度流傳簡訊,稱有菲傭在紅被憤怒的港人槍殺(事後證明為謠言)。而菲律賓駐港領事館也向菲傭群發簡訊,提醒若遇安全問題可撥打求助電話999。
菲律賓海外工作者聯合會(Filipino Migrant Workers Union)副主席Eman Vilanueva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截至8月29日,共接獲2起菲傭被解僱、1起原因不明拒絕簽約的報告,均被懷疑與人質事件相關。
一位叫作Suzann Patagan的菲傭對本報記者說,「我和香港人民一樣也很震驚於這場災難……一個菲律賓人犯了錯,難道所有的菲律賓人都必須受到懲罰?」
在專欄作家馬家輝家中工作已滿8年的菲傭原定8月24日離開香港。前一天晚上,原本是他們依依話別的時間,但人質事件使家中的氣氛頓時尷尬不已。馬家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本來是很想罵這些警察笨,罵這個政府笨的,但由於她在,反倒不好意思。她只好又反過來說菲警如何糟糕,政府如何對不起港人。」
第二天,果然社區中就開始流傳「馬家輝怒炒菲傭」。
不知道這是否兩起「菲傭解僱」報告中的一起,但實際上,菲律賓駐港總領事接受菲律賓媒體採訪時澄清,兩名香港的菲傭被解僱均與人質事件無關。
2、「我們也有表達悲慟的權利」
8月25日晚,搭載遇難遊客遺體的包機降落香港,香港特首曾蔭權講話時特意強調,「有十多萬、接近二十萬的菲律賓人士,在香港做工、定居」。這一講話被部分網民解讀為港府對菲律賓政府「施壓」,即背後用意為,「若不配合調查,香港隨時可以切斷菲律賓重要經濟來源」。據統計,2005年度菲律賓外勞收入超過100億美元,占當年GDP13.5%。
不過,曾蔭權接下來還說,「我們明白到他們(菲傭)與香港其他市民一樣,感同身受。希望我們大家互相扶持,度過這一次難關」。
事實上,儘管有香港學者對南方周末坦陳,說港人對菲律賓「沒有一點種族優越感是假的」,但此次事件後,對「排菲」情緒的警醒幾乎與港人的悲憤同時產生。
在人質事件後一周的時間內,從港府官員如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到立法會議員,再到媒體,甚至遇事生還者李瀅銓,都反覆向公眾呼籲,勿遷怒於在港菲律賓人。
頗有意味的是,8月29日菲律賓遇難港人哀悼會同時,菲律賓海外工作者聯合會和菲律賓人香港聯合會(United Filipinos in Hong Kong)也在中環支起一個攤位,號召在港菲人簽名聯署一封給菲總統的信件,要求「改善菲律賓人權與和平」。工作人員說,香港人質遇害,也是菲律賓人權與和平狀況差的一種表現,這是相關聯的。
事前,菲律賓組織的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他們並不害怕港人遊行至附近時會有任何衝突,「我們不緊張,但我們也有所準備。我們也有表達憤怒和悲慟的權利。」「哪怕在香港,也希望為改善菲律賓人權的狀況出一點力。」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對本報記者說。
3、「下午茶式的教養」
在過去的10天裡,香港紅十字會、香港心理學會等機構迅速開設情緒支援及輔導熱線,政界、宗教界、演藝界人士除了不間斷地前往醫院探望傷員、倖存者和他們的家屬,各種追思會、燭光悼念、守夜和籌款活動也在不斷地舉行。而這些活動,成為港人抒發情緒的重要管道,也因此被認為極大程度上緩解了針對菲律賓的憤怒情緒。
林林總總的哀悼、追思、抗議最終匯聚成為8月29日的高潮——8萬人大遊行(警方公布人數為3萬)。
這天下午2時開始,人群便陸續向維園集結——維園是香港傳統的集會場所,在寸土寸金的港島,城中大塊的空地並不多見。
遊行中,偶爾有憤怒的港人對路邊的菲傭嗆聲,例如衝著化妝嬉笑的女子吼一聲:「不如做埋facial呀?(不如去做面膜啊?)」被嗆聲的那群菲傭則神情尷尬,有些訕訕不知所措。但多數遊行者只是匆匆走過,互不干涉。
除了集會默哀開始前古琴、二胡等民樂演奏的哀樂聲,整個遊行相當肅靜。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對本報記者說,「靜音遊行」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港人的悲慟與肅穆,整體遊行情況也相當令人滿意,既達到了效果,也沒有出現任何過激行為。
整場遊行中,港人的「下午茶式的教養」展露無遺。遊行中,一位香港司法機構的退休官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是20年以前,這麼大規模的遊行,路旁可能商店全部要關門封店」,而「現在哪怕金行、首飾店,都完全無需防備」。
全程沒有一句口號響起。當記者為一位手持「菲律賓警察是垃圾」標牌的女士拍照時,她很配合地停下腳步幾秒鐘,然後輕聲說:「一點心意。」
要求「血債血還」的那位老者,只是站立在維園不遠的路旁,手持標語,等候遊行人員路過。他告訴本報記者,自己已經73歲了,身體不好,不能走那麼遠的路。
多數遊行者對他的標牌看看就走了過去,偶爾有一兩個停下拍照。香港政黨「民建聯」的一位工作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血債血還?當然不支持這個說法啦,太極端了……難道要解放軍出兵嗎?香港年輕人一般都不會這麼想的。」
香港商業電視台的一位記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場也有人對著攝像機說自己開除了家裡的菲傭,「知道不是她們的錯,但沒辦法,就是感情上過不去」。但因為無法求證該說法,電視台並未在播出這段採訪。
還有部分菲傭專程來到遮打花園,在公民黨設立的留言處留言。陳淑莊議員記得,「她們也都很傷心,也有人說I am sorry,甚至有人覺得是她們的錯,很不好意思的樣子……」
4、「有理有力有節」
香港中文大學民意調查顯示,在人質事件後,特首曾蔭權的滿意度整體評分較7月上升4.8分;對特區政府滿意度比7月上升逾10%。
曾蔭權在第一時間就打電話給外交部長楊潔篪、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呂新華,要求中央協助;後來還多次致電中國駐菲大使館,懇請中央幫手促使菲律賓解決問題。與此同時,香港保安局副局長黎棟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保安局立即啟動預案,在事發當天中午1時就已成立專責小組,協同入境處、警署、旅遊事務署召開跨部門會,同時聯絡被綁架港人家屬。2時45分,已有3名香港入境處工作人員登機起飛,前往馬尼拉。
據曾蔭權身邊人士回憶,當電視直播里菲警鐵錘砸不破玻璃,繩索拉門時斷裂的那刻,曾蔭權與特首辦的官員忍不住一起罵了一聲髒話。
隨後,曾蔭權與政務司長、保安局長等迅速召開緊急會議,組織包機前往馬尼拉。24日凌晨1時30分,包機起飛。飛機上的代表團由黎棟國副局長帶領,包括入境處和警署官員、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醫生、護士、心理專家、福利代表,以及14名家屬和30餘名記者。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與曾蔭權當晚數次通話,並派出正在北京述職的中國駐菲大使劉建超迅速趕往馬尼拉。劉建超等24日上午10時到達馬尼拉,與黎棟國等會合,共同處理後續事務。
有香港評論認為,大多數港人認可政府的有理有力有節的處理,從而放心將對菲政府的抗議和對事件的全面調查的工作交給政府,而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悼念、安撫遇害者家屬以及保障菲傭權利的社會事業中。
據本報記者了解,香港立法會將於9月2日召開特別大會,討論與人質事件相關的議案。議員們關注的問題也更加多元,比如代表旅遊業界的議員謝偉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就不贊成港府針對菲律賓的黑色旅遊警告。
「不能過分地為了懲罰而破壞機制——菲律賓並沒有游擊隊或其他武裝政變行為,這次兇殺是個案。黑色警告對商業或其他公務而赴菲律賓的人影響很大。」謝偉俊說,「還有人說要直到菲律賓人權狀況好轉才能取消對菲旅遊的杯葛,但人權改善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的,難道要一直警告下去?有點意氣用事的味道,畢竟我們連阿富汗、伊拉克都沒有發黑色旅遊警告。」「通過人質事件,港人見證了菲律賓不公平、不公義的社會系統,而菲傭的家人們還在這個環境之下。」陳淑莊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相信這對她們也是一個心靈療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