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TOD的核心發展願景是在大容量公共運輸沿線形成高密度的土地發展模式,並配合土地混合使用和宜人的步行環境設計,營造出人性化的就業居住空間。本期交通動態爲大家介紹TOD理念在新加坡的實踐經驗。
TOD,即“以公交爲導向的城市發展”(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自美國建築師彼得·卡爾索普于1993年提出後,引起全球規劃學者的廣泛關注,現已被視爲緩解交通擁堵和城市無序蔓延、降低城市能源消耗、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理念。
新加坡作爲實踐“以公交爲導向的城市發展”理念的國家之一,在緊張的用地限制內,建立了更爲緊湊高效的城市及交通系統,較好地解決了高密度人口地區的城市居住與交通矛盾。在2010年的新加坡城市普查中,新加坡僅有24.8%的人駕駛小汽車上班,有50.6%的人使用公共運輸。下面從國家和新城兩個層面介紹新加坡實踐“以公交爲導向的城市發展”理念的策略和措施。
國家層面:統籌新城和軌道交通建設
策略1:高度整合的新城用地以及交通規劃
新加坡政府對新城建設與交通規劃的整合主要經曆了三次規劃。
1971年,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全島概念發展規劃,沿地鐵網絡(MRT)呈環形布置了23個新城,每個新城的中心建設大量高密度的高層公共住宅,以此來分擔南端中央城區的人口壓力。
新加坡的新城與地鐵
1991年概念發展規劃更新,新加坡政府進一步將南端中央城區的商業與服務職能轉移到新城,以提高MRT網絡在高峰期的使用效率,並且通過完善西部就業中心地(例如工業園、商業中心、産業園)的居住設施來減少他們的交通需求,以減輕MRT地鐵交通系統的壓力。
2011年概念發展規劃再次更新,新加坡政府爲了最大程度地開發MRT的使用效率,在新城的MRT地鐵站上方建設混合功能的綜合體,並在比較偏遠的新城MRT站點附近設置接駁公交車站點以及小汽車換乘停車場(park & ride)。
新加坡地鐵MRT
MRT在建設之初就承擔了20%的通勤交通人次,在MRT與高密度的土地開發配合規劃,並且建設了多條接駁公交車之後,MRT吸引了越來越多人使用,目前承擔了驚人的60%的通勤交通。
策略2:整合多重模式的公共運輸系統
新加坡的多重模式公共運輸體系構成包括:
地鐵(MRT)負責大負荷的交通走廊
輕軌(LRT)負責接駁MRT完善鐵路網絡
公交車(bus)負責較輕負荷的交通走廊來補充MRT-LRT網絡
高速公交車(premier bus)負責更高等級的公交服務
計程車(taxi)提供小汽車品質的服務。
多重交通方式換乘標識
有研究統計,2010年新加坡在公共運輸中涉及MRT的總人次達到585243,其中63.1%人次同時使用MRT和其他交通方式,其他交通方式包括步行(36.8%)、公交車(56.3%)、私人汽車(2.4%)等。
策略3:交通需求的嚴格控制
在TOD規劃理念的實踐中,有一個非常重要卻又經常被忽略的策略,就是交通需求的控制,尤其是對小汽車的控制。軌道交通無法滿足所有人的出行需求,公交車與計程車在公共運輸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們會受到交通擁堵的影響而降低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因此對小汽車出行需求的控制顯得尤爲重要。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就意識到了小汽車的迅速增長對城市交通産生的巨大壓力,由此制訂了一系列限制小汽車的政策,包括車輛限額體系、區域牌照體系以及電子收費道路系統。
車輛限額體系主要是通過競拍新牌照的方式來限制新加坡的小汽車總量;區域牌照體系則是通過限制特定的車輛在特定時段內通行主城區,以減少高峰期的主城區擁堵情況;而電子收費道路系統則是通過對通行在特定區域的汽車進行自動收費,從而進一步控制該區域的小汽車數量。
由于新加坡的小汽車限制體系十分嚴格,使小汽車在新加坡並非人人都能使用,甚至成爲一種奢侈品,但是卻切實地緩解了城市擁堵的情況,提高了城市汽車行駛的平均速度。
新城層面:加強低運量公共運輸接駁能力
榜鵝新城(Punggol)是一個始建于1998年的新城,位于新加坡東北角沿海地區,主要以高層HDB居住區爲主,容積率基本在3.0~3.5之間,城市結構以親水綠地爲中心,周邊布局集中的商業與商住混合中心以及教育服務機構。新城中心布置了MRT-LRT綜合交通樞紐,其東南角布置了公交換乘的停車場。
榜鵝新城2013年總體規劃
措施1:采用架空輕軌LRT補充MRT服務局限
榜鵝新城MRT站點的600m步行範圍內並沒有建設大量住宅,爲了有效利用MRT運量,榜鵝新城設計了東西兩條LRT輕軌環線,沿線各設立7個站點,每個站點600m步行範圍內都設置了大量公共住宅。這是因爲榜鵝新城位于MRT東北線的終點站末端,屬于城郊新城開發,設置多個MRT站點效率不高,造價昂貴,因此采用架空輕軌LRT線路進行接駁補充。
榜鵝新城的輕軌LRT
措施2:設置公交接駁P+R完善公共運輸系統
榜鵝新城設置了公交車-MRT接駁換乘停車場,進一步完善整個新城的公共運輸系統,而MRT站點就扮演了類似于火車站的長距離大運量交通樞紐的角色
新加坡P+R停車場
措施3:優化系統鼓勵組合使用公共運輸工具
新加坡政府通過多種方法優化整個複雜系統,例如設計一個基于距離的收費系統,減免換乘費用以鼓勵人們組合使用不同的公共運輸工具。
措施4:提高公交車在城市交通中優先級
新加坡政府提高了公交車在城市交通中的優先級,例如設置公交車專用車道以及公交車優先的信號燈,這種信號燈允許公交車在路口優先于小汽車啓動,方便公交車轉彎、變換車道等。
參考資料:《城市規劃》、《國外規劃研究》、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A)網站、谷歌圖片
本內容由綜合交通工程管理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