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之法●展覽
謝燕燕 報道 [email protected]
這項展覽位于國家美術館,以文本、文檔、文獻爲主,記錄新加坡曆史,約一半展品是首次公開展出。
23份關乎新加坡的開埠、發展、淪陷、光複、自治、合並、分離,最後成爲獨立自主國家的重要曆史文獻,今天起在國家檔案館和國家圖書館所策劃的《國土之法:新加坡憲法文獻展》中亮相。
這個以文本、文檔、文獻爲主的展覽,讓公衆首次親眼目睹很多關于新加坡命運的重要曆史文件。這些文獻記錄著新加坡在曆史轉捩點時的重要信息,約一半展品首次公開展出。
展覽地點選擇在國家美術館,可說是回到最初的曆史場景。國家美術館由前最高法院大廈和政府大廈組成,很多重要曆史事件都在這裏發生。
通訊及新聞部長雅國博士昨晚爲展覽主持開幕儀式時指出,盟軍代表蒙巴登將軍在1945年9月12日接受日軍投降時,正是在政府大廈的台階上宣讀成立英軍政府的一號宣言(Proclamation No 1)。
展出1958年新加坡憲法
另一件展品——1958年新加坡憲法,則標志著新加坡不再是英國殖民地而是共和聯邦的自治邦。
雅國指出,憲法下的首位國家元首尤索夫,是在1959年12月3日于政府大廈內宣誓就任。
雅國說,作爲年輕國家,國人應該認識和熟悉自己的曆史。新加坡的成功有很多要素,其中一個常被忽視的要素,就是法治的重要性。
他認爲法治對新加坡的發展至關重要,它提供了框架確保新加坡人都得到平等對待,也加強新加坡在國際上的信任度。
談到保存曆史,雅國指出,今天能看到這些重要曆史文獻,要歸功于國家檔案館的文物修複專家用心修複和保存這些文件,但也有一部分曆史文獻因年久失修而化成碎片,令人感慨惋惜。
他說,檔案館多年來努力把新加坡檔案原件數碼化,讓更多人有機會閱覽。數碼化的步伐近年明顯加快,從過去每年平均上載3萬份文件,變成過去三年,年均上載11萬份,約翻了四倍。
數碼化的文檔內容,包括可追溯到1966年的國慶群衆大會演講稿,超過6萬5000張地圖和鳥瞰照片等。最早的地圖可追溯到1819年。
國家檔案館的口述曆史研究員王文偉和副檔案館員陳祿彬花了一年策劃《國土之法》展覽。
這項免費展覽位于國家美術館三樓的大法官辦公室。星期日至星期四,以及公共假日的開放時間是上午10時至傍晚7時。星期五和星期六,以及公共假日前夕的開放時間是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詢問電郵是[email protected]。
展出四段時期重要文獻
《國土之法:新加坡憲法文獻展》分成四個部分,以下是公衆能看到的一部分重要曆史文獻:
殖民地的形成
(1819年-1941年)
●萊佛士1823年制定的“萊佛士法規”共六條,是英國人治理新加坡的最早行政法典。法規共有六條,包括設立土地局記錄土地權轉讓,制定管理自由港的條規,設立地方行政管轄區和警察部隊,禁止賭博,禁止奴隸交易和設立地方法庭。萊佛士當時未得到任何授權,因此這套法規是“違法”的,但還是被譯成馬來文和華文四處張貼。
朝自治邁進
(1942年-1959年)
●英軍是在1942年2月15日向日軍投降,但是早在1941年,侵略新馬的日本軍隊就擬好一份英文宣言,宣布成立日本軍人政府,還列出治理淪陷後新加坡的方案。
●新加坡自治與獨立鋪路的1955年《林德憲制》(Rendel Constitution),還有經過三輪談判才形成的1958年《新加坡憲法》。
並入與脫離馬來西亞
(1960年-1965年)
●新加坡並入馬來西亞的宣言(Proclamation of Singapore Joining Malaysia)和成立馬來西亞的宣言(Proclamation of Malaysia),不僅遣詞用字有顯著差異,宣言書的裝飾花邊也不同。馬來西亞用大紅花,新加坡選了胡姬花。
●1965年8月7日,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寫信勸不肯簽字的新加坡副總理杜進才,告訴他新馬除了分家,別無他法。
自主獨立國家新加坡
(1965年至今)
●1965年8月9日的新加坡共和國宣言。宣言由首位律政部長巴克草擬,上面有建國總理李光耀的簽名。
●1965年12月23日的政府憲報,刊登國會通過的新加坡共和國獨立法令。馬來西亞國會在1965年8月9日把執行和立法權移交給新加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