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加坡舉國歡慶的大日子:2019年8月9日,是她54歲的生日。
小編就借此機會給大家介紹一下54年裏新加坡的住房情況質的轉變。
54年前的新加坡的是一個落後的小小漁村,
那時候的人均住房不足6平米。
下雨淹水是常事
50-60年代的新加坡住房
茅草屋
雨後積水嚴重
清理積水
這就是當時的陋屋時代(上世紀20-50年代):因爲住房嚴重缺乏,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于1927年設立了新加坡改良信托局,專門負責清理陋屋,並爲居民提供住所。在那時新加坡改良信托局在32年中,共建造了23000個住房單位,那也只不過只能解決10%的人民住房問題。
1960年到1970年之間,在李光耀的帶領下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解決屋荒問題。
于是新加坡政府于1960年成立了建屋發展局(HDB),之後建屋發展局就本著一個明確的目標,爲低收入的人民提供低廉的住房,並且制定了一個五年計劃。
爲了鼓勵人民擁有自己的組屋,建屋發展局在1964年提出 “居者有其屋”的計劃,在此10年建屋發展局爲新加坡人民提供了12萬個政府組屋單位,爲40萬人解決了住房問題。
新加坡第一批政府組屋
在1971年至1977年間,新加坡建設新城鎮,大力開展建設組屋,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已經超過一半的新加坡人口搬進了政府組屋,城市建設也逐步趨于成熟。
70年代的新加坡城市基本有了雛形
辦公樓、商業大廈
商場
魚尾獅
克拉碼頭
進入了上世紀80年代,新加坡建設綜合性社區,提供全面的居住環境,那個時候大約70%的新加坡人民住進了政府組屋,到了80年代後期超過85%的人民住進了政府組屋。
城市建設更加完善,包括寫字樓、商業街區
80年代的烏節路
經過54年的洗禮,
如今的新加坡已經發展成爲了
國際大都市。
濱海花園
新加坡樟宜機場
現在新加坡的住房也是多種多樣:
新組屋代表
新加坡組屋
現代化的私人公寓住宅
豪華的公寓配套設施
別具特色的私人公寓設計
再一次衷心祝願:新加坡在今後會更加繁榮富強,國泰民安!
54歲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