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頒總統科學獎的國大化學系副教授劉小鋼,研發了可鑒別商品真僞的納米晶體。這個研發引起國際科研界關注,未來可能還有更廣泛的商業用途。一些商家已對這項技術感興趣。
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劉小鋼研發的納米晶體,可爲細胞和蛋白質“染色”,方便研究員清晰觀察生物結構的動靜,未來或許還能幫助消費者鑒別以假亂真的仿制品。
這個重大發現引起國際科研界關注,更讓42歲的劉小鋼榮獲今年的總統科學獎。他昨晚在總統府舉行的“總統科學與科技獎”頒獎禮上,從陳慶炎總統手中接過獎項。
劉小鋼受訪時說:“能贏得這個獎項,我很興奮也很榮幸。這獎項對我意義重大,我過去10年都在從事這項研究,而我的努力終于受到認可。”
他所研制的納米晶體特點在于,用近紅外線(near-infrared)照射時晶體會發光,光線分紅、綠和黃等顔色,視晶體內的成分而定。
在觀察細胞裏的特定蛋白質時,將納米晶體附在蛋白質上,照射近紅外線,被貼上“標簽”的蛋白質就會發光。即使周圍有其他細胞成分,研究員也能清晰鎖定目標。
劉小鋼指出,比起其他現有生物成像(bioimaging)技術,納米晶體更持久、細胞組織也不受到破壞。由于使用的是肉眼看不見的近紅外線而非可見光或紫外線,觀察時不受其他光源幹擾,目標會更明顯。“這就好比看電影一樣,環境越暗越好。”
易華仁:我國會繼續培養更多科技研究專才
納米晶體未來可能還有更廣泛的商業用途。劉小鋼說,將納米晶體加入衣服染料或印在名畫上,肉眼望去看不出區別,但只要照射近紅外線,就能立即看到發光的識別記號,幫助人們辨別真僞。一些商家已對這項技術感興趣,正與劉小鋼洽談。
貿工部長(工業)易華仁昨晚也出席了頒獎禮,他在致詞時強調了科技研究與開發對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易華仁以政府分別撥款190億元和45億元的“科研,創新與企業2020計劃”(簡稱RIE2020)和“産業轉型計劃”(Industry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爲例,說明我國正在積極推動創新,以捕捉科技變革帶來的新機遇。
他也提到培育人才對我國科研發展的關鍵。截至2014年,我國的科學家與工程師隊伍有3萬3000人,比1991年的人數多七倍,當中多達70%是本地人。
易華仁表示,政府會繼續在“科研,創新與企業2020計劃”下繼續培養更多這方面的專才。
代表本地科研界最高榮譽的“總統科學與科技獎”分成總統科學與科技獎章、總統科學獎和總統科技獎三類,得獎者由學術界和研究界專家團隊遴選産生。
南洋理工大學校長安博迪(Bertil Andersson)教授因領導大學取得卓越的科研成果,獲頒科學與科技獎章;國大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劉斌則憑有機發光材料的研究,贏得科技獎。
由新科電子、國防科技研究院、國大遙感中心和南大衛星研究所聯合組成的團隊,也因去年底成功發射本地首顆商用衛星TeLEOS-1,同獲總統科技獎。
新科電子衛星系統副總裁兼總經理王建樹指出,多數衛星沿著太陽同步軌道(縱向飛躍兩極)運行,雖能拍攝全球每個地區,但約每四天才能回到同一定點進行拍攝。這意味著衛星可頻密觀察區域海運路線和印尼林火煙霾等災害,具有環境和防務監察功能。
王建樹透露,衛星測試程序結束後,已于7月展開行銷工作,本地一些政府部門也對購買衛星圖像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