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環保過暑假,但還是出(回)國(新加坡)了。沒有參加夏令營,但極盡所能地給兒子報了班,塞滿行程。
被朋友們責問,說好的散養呢?散養呢?呢?呢?。。。什麽時候變這麽雞血。
哈哈哈,以前說好的散養結束了呀。只是這麽簡單。哈哈哈哈哈。
這一個月來的一些所見所聞所想,還是忍不住要寫成一篇月記,如果剛好有人要去新加坡,或者明年暑期有計劃,可以看看哈。
這些天陪讀的課
*Julia Gabriel
他們是只做語言教學的學校,好像在上海已經有開分部,而且據說挺受歡迎,有些媽媽自孩子出生開始排隊報名,有點誇張。
但是不得不說對他們的課程,非常欣賞。如果能一直待在新加坡,我大概會一直報下去。
主要有兩類課:1)Speech and Drama,從小朋友2歲至十幾歲,分階段通過編故事、詩歌、舞台表演、解決問題等形式培養小朋友的表達溝通能力;2)Readers and Writers,對1歲半至小學六年級的小朋友也是有分年齡段的班課,幫助小朋友實現各年齡段讀和寫方面的技能培養的目的。
課程基本爲一周一次,每次一個半小時。因爲課本身是針對當地小朋友的 enrichment class,所以上課的頻次比較稀疏,而且時間也在平日下午或周末,並不是夏令營的頻率,學校也不會作任何上課時間上的調整安排。
由于兒子9月就要入小學,但他的年齡按照新加坡的制度要到明年1月才入小一,所以試聽了之後 Speech and Drama 報了K2(相當于幼兒園大班),Let’s read and write 報了小一的課,課程名字也升級叫 Think and Ink。一周各上一次,前者互動性更強些,後者更學術些,也算是囊括了語言的聽說讀寫四項了。
可歎新加坡小孩的英語!這就是他們一年級小朋友在學的英文字,我看誰還會瞧不起新加坡的教育的。那個 trudge 分明就是我前段時間在教學雅思的大學生的字嘛。
且他們的強項還不是在單詞量上,而是熟練的會話和表達自己的想法。經曆過幼升小的爸爸媽媽就會知道,對很多小朋友來講,面試時的對話和講故事是個鴻溝,尤其男孩子,語言能力發育得比較遲。自己也曾很想親力親爲地教講故事的我,才能 appreciate 這課程的好。中文裏會強調時間、地點、人物,英文裏會教5個W和1個H: 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在記住這樣的框架下,再如何增加細節填充故事的內容,對小朋友卻仍舊是非常抽象的事情。我就聽到老師介紹了副詞的概念(當然應該前面還教了動詞),再通過讓小朋友自由搭配單詞寫”silly sentence”來練習和理解副詞,進而在自己的寫作裏添上副詞,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非常具象有用的實際的方法。
又想到了我教的一些中學生小朋友,連副詞是什麽也搞不清楚,即使翻譯成中文解釋也仍搞不清楚,所以請不要覺得這是很容易的事情,盡管很基礎,但基礎真的很重要。
(他們的介紹冊裏關于寫作框架的說明)
地址:583 Orchard Road, #04-00, Forum, Singapore 238884
網址:www.juliagabriel.com
*British Council
完全是爲外國人設置的學英語的機構,也是一些英語考試如IELTS還有劍橋考試的考點。在新加坡的 British Council 有給當地小朋友更加密切聯結當地教育要求的英語課,同時他們還有提供給五湖四海的外國友人全日制的暑期課程,所謂 study camp。可以最少以一周爲單位的報課程,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1點,或者上午9點到下午5點。每周上課的內容不重複,可以連續數周地參加。
這個課程的內容我是帶著一些疑問的,主要是同學們各自相當多樣化的教育背景和英語程度,課程的設置是如何能做到兼顧和針對性,想想也是不可能的。基本也是我本來就沒有想過報夏令營的原因。但他們確實做到了迎合客戶的便利性,甚至也可以安排小課和一對一,像極了國內的機構:行行行,我們都可以做到。家長真的很容易落入這樣的圈套,每天把小孩丟在裏面實在是很方便啊。但是兒子跟我說:明年我們還來 British Council 吧,所以因爲他對課程的贊譽,我報了一周又一周。
在 British Council 陪讀的時候,碰到很多中國媽媽,碰到的意思並不包含搭讪聊天,只是被動偷聽到他們互相搭讪聊天。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爲了給孩子提供所謂的英語環境,專程陪著來參加 British Council 的假期課程。而每天每天陪讀時,也都看到一批批來咨詢、來參觀的家長,真是不可思議。
中國人的雞血和焦慮就是這麽配對著來的,你以爲你有一些小道消息,讓你可以剛剛好讀一些配合你時間的課程,然後你常常發現無獨有偶,總有那麽多來自四面八方的國人紛至沓來,而你的消息來得這麽隨機,可歎別人是做了多少功課,于是你開始焦慮,因爲你不是唯一有這消息的人,然後你雞血,從來沒什麽安安靜靜獨善其身的,你不可以輸。哇哈哈哈,就是這麽 typical
連機構打出的廣告詞也是,趁假期彎道超車。
可是課間的時候,看到小朋友不是打遊戲就是刷抖音,嗨,怎麽說呢。
在住的公寓樓下等公車的時候,還看到另外兩個去上課的小姐姐,然後上了車又看到另一個上海爸爸陪著個高年級哥哥(大家都穿著容易辨認的校服,上海爸爸是聽出來的)。真的很感慨,遠遠有比你想得多得多的人比你遠遠地更雞血。哈哈哈。
我覺得我雞血得可以了。
然後我也不能只有自己知道,我急著想告訴所有人,這個世界已經雞血成這樣了,快醒醒!
地址:30 Napier Road, Singapore 258509
網址:www.britishcouncil.sg
*The Learning Lab
當地非常領先的補課機構之一,然而沒報上。本來也想試試新加坡的數學課的,但是機構堅持要收一學期(13周)的學費,即使只能參加4周的課程。也貼一下他們的信息吧,萬一有人不介意錢就是想上課呢。下表裏標的是每月的學費,但他們只接受以 term 爲單位的報名。每周一次課,每次1小時45分鍾。
地址:United Square 101 Thomson Road, #03-03 Singapore 307591 (還有其他分部)
網址:https://www.thelearninglab.com.sg/
*Kumon
也是沒報上的機構。去咨詢了,完全是一對一刷題形式的課,一個科目一小時,學費不貴,但也是對短期的學生沒有興趣,所以完全不理我們,我只能去書局買他們的題庫了。
地址:全島有多處中心
網址:https://sg.kumonglobal.com/
*壁球課
這是爸爸非常雞血地堅持要安排的課,但上過之後我也是深深覺得非常值得。兒子從四歲開始學壁球,由于國內打壁球的小朋友還是不很多,所以他一直是小夥伴們一群裏最小的,所以永遠覺得自己就該是打得最爛的,進步比較慢。新馬一帶因爲曾是英國殖民地,所以頗流行打壁球。雖然兒子的水平還是很菜,沒法和教練教的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課,但期間他見識了很多很多很多比他大一些,或者比他大很多的小朋友,每次也和他一樣在打在練。
對爸爸存在誤解的我也理解了,並不是一定要跟著 national player 和 national coach(雖然很誇張地還真的都找了)去學爲了功利地去實現什麽,而是要堅持地做一件事的本身,這種天天有在作的堅持才會給我們不斷的驗證和信心。
最不可思議的是,兒子有一天跟我們說,他迫不及待想早點回來找哥哥姐姐打球了,因爲他自以爲自己變厲害了,而理由竟然是(原話):訓練就像一個餅,原來我跟他們一起打的時候,我們每人分到四分之一的餅,現在我每次是一個餅。我不知道他是怎麽會有現實得這麽可怕的概念的!怨我們怨我們。。。爸爸馬上轉移說,訓練之後還要自己揮拍,有沒有每天在家裏揮拍跟訓練多少一樣重要,決定你會不會進步。
我也只是聽說,現在很多學足球、學遊泳,也在講雙語教學了,那我只能說,這個壁球教練完全全程在講英文,也權當是英語口語課了,很超值。
*SG Code Campus
有提供短期課程的少兒編程機構,研究了一下網站上的信息,但沒有實地考察過,因爲最後日程排得比較滿,且編程已經有線上課程在上了。
以7至8歲學 Scratch 爲例,供參考:
(摘自官網)
地址:559 Bukit Timah Road #02-01A, King’s Arcade, Singapore 269695 (還有其他分部)
網址:https://sgcodecampus.com
這些天逛的書店
Reading gives us some place to go when we have to stay where we are.
-Mason Cooley
*Popular 大衆書局
是全島最多連鎖最接地氣的書局/文具店。每一間都不會特別大,一般在商場裏,比較多的是當地的教學參考書,會按照年級、科目排列,沒有心理准備的時候,我一看就腸子痛了,應試的壓力可見一斑。
書名都是很恐怖的,也有很多裝訂成冊的考試卷合集。朋友說,這裏來一趟,小朋友假期都不用休息了。
不過近年來,我看到一些公衆號非常認認真真地在賣新加坡的教學參考書,很多是小學數學的,新加坡的教育有相當多的可取之處,抛開壓力大不說。
所以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設後,我還是搬了很多書回家。一部分是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和英語,一部分是高中數學,阿拉畢竟是數學老師,留著日後備課用。
*Kinokuniya
從日本開過來的書店,在很多年前另一家大書店關門之後,這間就是全島最大的書店了。最可愛的是,進去這間你問:小朋友看的書在哪裏,店員會問,你要中文的、英文的還是日文的,種類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了,無與倫比的好看。如果有時間,我是不想出來的。
光是這裏能看到的,全是小朋友的英語書,這裏是沒有本地的應試參考書,有的也是進口的教學參考書,那些知名的系列也都是有的,當然更多的是故事書、知識百科等等。
小朋友可以讀的系列叢書實在太多,寬泛地分了幼兒、進階和年輕成人,還是要細心地翻看書的 reading level 適不適合,內容有不有趣。
可歎的是,半年前我來這裏的時候,看的全是這幾欄,我曾經的最愛是recipe book,半年後我進來直接跳到練習冊,是不是太功利太雞血,但身不由己。
當年另一家書店關門的時候,新聞報道剛好在街上采訪到一個日本人,她平實地說,沒關系,我們還有 kinokuniya,真的,有 kinokuniya 就好,像台灣的誠品一樣,讓人幸福的存在。
在看 kinokuniya 網站的時候,看到他們介紹這個DK findout系列,其實別的書店也有帶這個書,我也有買,所以覺得很值得推薦。
DK的教育叢書專爲補充學校課程以外的學習而設計,支持孩子在成長期的教育,也爲他們的未來作准備。
然後DKfindout!更是一個網上的百科全書,網站的畫風是這樣的,讓孩子們通過視頻、圖像和小quiz獲得學習的樂趣。https://www.dkfindout.com/uk/
*Times
也是本地的連鎖書店,並不是大衆書局那種專注本地教育叢書的書店,也是能看到比較多元化的工具書、小說書和生活方式類雜志的地方。以前類似的品牌連鎖書店也還有不少,都相繼倒閉了,請珍惜吧。
話說以前上海有一陣子也是書店都開不下去了,然後現在又是網紅書店如雨後春筍般開了出來,但是去這些書店每次看到打卡拍照的人也真是略煩,這大概就是爲什麽每次真心想要買書的時候,還是會想要回新加坡搬一些回來吧。
*Book Ahoy
一家精品書店,只賣小朋友的書。問店員,她會告訴你,哪幾個書架的書適合你孩子的年齡段。雖然小小一間,也是能讓人駐足很久。
繪本很多,但是分閱讀層級的書也更多,也有科學的書,沒有學科的書,哈哈哈。
這間店小而溫馨,絕對是旅行中很想偶遇的那種書店,當然如果有成人的書也會很好。
這些天走過的博物館
*玩具博物館
展覽完全是靜態的,所以小朋友的注意力集中不了多久,我兒大概只有短暫停留在玩具槍之類的身上一下下。大人有些去倒是爲了懷舊,鐵壁阿童木啦這些,我已經枚舉不出來了,原諒我玩具知識的儲備量很有限。
地址:26 Seah Street, Singapore 188382
網址:www.emint.com
開放時間:每天9:30am – 6:30pm (農曆新年初一除外)
*藝術科學博物館
就是在著名地標那三幢旁邊的那朵花裏面
常規的展 -“未來”,兒子玩得非常歡快,基本都是互動産生影像聲樂的裝置,我猜這樣的展也已經不算是非常超前的了,基本大家在朋友圈裏總能看到一些的那種,但小朋友們依舊玩得不亦樂乎。
自己畫好會投屏成3D的物體。
Alice in Wonderland,半互動半靜態的展,果然兒子對靜態的部分毫無興趣,盡管進去之前他嗚哩嗚哩地還在跟我講愛麗絲的故事情節,進去之後,他只關心每個環節上要找的小機關。
地址:6 Bayfront Avenue, Singapore 018974
網址:www.marinabaysands.com/museum
開放時間:每天10:00am – 7:00pm (包括公衆假期),最晚6:00pm入館
*國立美術館
非常非常優美的環境,也是一個網紅打卡點。湊巧近期有兒童雙年展,欣然前往。兒子全程投入,也沒允許我時間看一點點常規展品。
兒童雙年展有十一個展區,每個區域都有小朋友可以動手或者動電腦的互動環節,讓他們停不下來,有沒有藝術的熏陶不清楚,但絕對是進去了不想出來的藝術展。
地址:1 St Andrew’s Road, Singapore 178957
網址:www.nationalgallery.sg
開放時間:周六 – 周四,10:00am – 7:00am;周五,10:00am – 9:00am;閉館前三十分鍾停止售賣門票
兒童雙年展將會持續至今年12月29日。
*自然曆史博物館
在國立大學裏,但氛圍過于高冷,也是小朋友比較難集中的展。但是上海的自然博物館,據說很好,可歎我們第一次去都沒排到買票口,第二次去排進去了之後兒子說肚子餓了就出來了,對比這樣只有三三兩兩中學生的自然博物館,可以不用摩肩接踵,就能近距離看到動物標本、恐龍骨頭,我覺得很OK啊。
然後出來之後能在國大坐 shuttle bus 逛一圈,也有種逛景點的感覺了。沒見過世面的兒子看到剛入學的大學生們在玩一些破冰遊戲,就立志說以後他也要來這裏上學,可以的呀。
地址: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 Conservatory Drive, Singapore 117377
網址:lkcnhm.nus.edu.sg
開放時間:周二 – 周日,以及所有公衆假期,10:00am – 7:00pm,最晚5:30pm入館;周一閉館
*空軍博物館
這個非常適合小男孩!以前的軍用機場保留了一部分的退役飛機和模型,變成的空軍博物館,雖然很小,展品不多,但是勝在有擊落飛機的遊戲。還有舊飛機上拆除下來的控制板,就夠小男孩撥很久。由于地理位置偏遠,遊客幾乎爲零,全程看室內展時只有我和兒子兩個人,所以不免有些陰冷,轉角冷不防會出現一個穿軍服的假人,略驚悚。
地址:400 Airport Rd, Singapore 534234
網址:https://www.mindef.gov.sg/web/portal/rsaf/about-the-rsaf/air-force-museum
開放時間:周二 – 周日,8:30am – 5:00pm;周一以及所有公衆假期閉館
說了這許多資訊,可能還是想回答朋友的問話,到底是不是雞血嘛。
我想說,從我本來說好的散養開始說嘛,曾經寶寶在我們肚子裏的時候,我們都會祈禱寶寶健康快樂就好,但寶寶出生後就暗自加了很多額外的指望。我自覺在 parenthood 這條路上心態還比較正,因爲牢記健康快樂就好,感恩就好,我真的時時牢記,不敢奢求更多,真的有想,也只是希望他做好自己,如果有幸能有點本事,那就爲世界多做些事。我發誓說這些沒有虛僞。做人不就是先管好自己,可以的話再照顧下別人嘛。
所以這一路上的就算是雞血的陪伴,伴隨著他就算雞血的日常,只是希望助他能更自由地做自己。想一想難道不是麽?
如果父母的大方向是這樣子的,我覺得沒有錯。
但如果父母也看不清到底做的事情對孩子有沒有一點幫助,或者想都沒想,只是丟錢報課程,甚至帶著錢我給了-所以代表-心思我也花過了的只求解脫的心,那對孩子有什麽益處呢。這樣子的折騰就很痛苦。我的資曆尚淺的教育生涯裏,已經見過不少自己不想學、父母也不管的學生,說父母不管,父母大概會跳腳,因爲我給錢啦,我也花時間送過來,那你就要教好,學不好都是老師的錯。
自己做父母、做老師才真正看懂,最好的老師還是父母自己,也只能是父母自己,尤其在現在的社會環境裏。老師不可能比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更上心,不可能對孩子的長短處、性格脾氣更了解,不可能跟孩子相處更長時間來貫徹始終自己教的東西,如果以上不可能都能的話,只能說這樣的父母不配自己的身份。 而目睹的所有孩子的各種性格習慣上的問題:沒有敬畏心、沒有責任心、沒有忍耐心,哪一樣不是父母從小慣出來的,老師只要說一句狠話,小孩子的玻璃心就要抑郁了 – 沒有照顧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叫老師怎麽教,怎麽敢教。
我知道,如果我是突然變雞血,那肯定是因爲某一場小學宣講會,校長直言不諱地告訴在座的家長,不要再指望把學生送到學校交給老師教,教育這件事在進學校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學校只是供他們展示的平台。而無獨有偶,和很多家長交流下來,一些學校都是這樣的理念;而在面試時,學校其實也在期待找到跟這種理念契合的家長。所以學校的老師已經沒准備教什麽了,機構的老師更不敢教,難道指望孩子天賦異禀並且自知自覺嗎。
我不敢鬥膽說怎樣做才是自己孩子的好老師,但至少我個人想把握兩件事,第一件是教養,心裏裝著溫暖、謙卑,會爲他人著想,更能懂得遵守社會規則。每次看到熊孩子,更氣的是他們的父母,通常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反正受傷害的、被麻煩的又不是自己和自己的孩子。然而看著那些一言不合就要翻桌子或者打老師的孩子,真的覺得可惜,父母總是以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來聊以自慰,然後主動屏蔽了孩子的“小毛病”,卻不去想這樣子的視而不見對孩子卻是間接的鼓勵。這些孩子現在越是張牙舞爪,長大後也許越是處處碰壁,因爲社會秩序裏無法接納他,要麽他的粑粑厲害到永遠不用讓這個孩子體驗受挫感。
在兒子兩三歲的時候,我很介意兒子不願意跟人打招呼,有人寬慰我,不用做給別人看,只要自己舒服。那一個階段好像也看到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不要逼孩子表演只是爲了自己的面子之類,我看到的這些文字是好的,在乎孩子的內心感受,認知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異雲雲,給孩子理解和空間,讓他慢慢成長。但很多人都直接矯枉過正、做到了反面的極致。過度地只在乎孩子的感受,只懂得強調個體,忽視規則和禮儀,忘記了人與人相處的關系,這樣子長大的孩子好可怕。
我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體現是,天生的性格是有關系的,年齡段獨特的小叛逆情緒是有的,但盡管如此,在讓他有安全感的前提下,永遠堅持地告訴他,讓他最終自己也清楚什麽是對什麽是錯還是必須的。有一天,滿懷信心他會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和猶豫,知道自己本來應該做什麽,並且去做,這才是成長。
第二件我想要把握的是大方向,但其實也在小細節處。譬如我們這代的父母會跟我們說,好好讀書,我認爲這就是他們想要把握的大方向了。然而其他的指引、具體的方法、手段和途徑,對于他們,這些內容受到他們看到的世界的局限。所以不要說什麽,我小時候爸媽也沒管過我,我還不是學得好好的,爲什麽我現在要給孩子輔導功課啊。你媽媽小時候生你的時候也沒有打無痛分娩啊,但輪到你的時候,你怎麽捱不過去呢。(我說我自己啦,生孩子一開始的時候豪言壯語,我媽可以的我也可以,結果開了一點點,聽到別的産房都在呼叫麻醉師,嚇得馬上求護士叫麻醉師快來給我打給我打!)
小細節,我覺得更多的是習慣。
小學同學聚會時,大家回憶起學霸的一件事,學霸同學因爲回答問題(其實是搶答)實在太快,被老師短暫地請出教室片刻,好讓其他同學以正常的速度聽課和思考。而學霸同學生怕自己聽漏了任何上課內容,不是貼著耳朵在門上聽,就是跳著顛著地透過門上的小窗看黑板上老師寫了什麽。
現在想來,我覺得很感慨。我問在座的同爲父母的小學同學們,這想要學的心是不是天生的呀,後天能不能培養。大家都點頭如搗蒜地一致認定這是天生的,學霸之所以爲學霸。我依然很感慨。
當所有的家長都在奔走、詢問最好的課程,不管在上海、在新加坡,遇到的各種國家的父母,聽到他們之間最多的問題就是,你家孩子還在學什麽課。
在我想來,每個課程都是不差的,老師一定有他想傳授的知識和技巧,當然大家覺得更高超的老師是會押題會應試,我保留我的看法。而我想說的是,同樣的一節課,對一個程度相當的學生,他依然可以什麽都沒學到;而換了一個學生,即使年齡和課程難度或甚至興趣各方面都不匹配,他仍然可以學到一些東西。相差的就是學習的習慣。在有學習的習慣的前提下,才有討論老師水平如何的意義。
以前常常聽到老師說,學習態度太差;或者腦筋不靈光但是態度好之類的。我自己給學生家長反饋的時候,也常常會寫,態度積極還是消極 blah blah,然後我自己也在思考,所以家長看到這樣的反饋之後,是要怎樣,回去痛扁一頓孩子,然後告訴他你要學習態度好嗎?
態度這個東西,也許可以 driven by 求知欲之類的,對學習的興趣,所以作爲老師也常常被家長要求上課要有趣,謝謝你,背單詞能有趣嗎?語法練習能有趣嗎?最慘的是,我看到的態度好與差的學生的體現就是,一個會主動聽、主動記,更好一點的,會聯想會舉一反三,那也許背單詞也就可以是有趣的,因爲好的學生會梳理會歸納會總結;而另一個不會聽,聽了不記,記了也不想,想也想不通,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看到我們小學學霸的例子,我猜有些所謂“態度”的東西可能是與生俱來的,但我相信更多的是習慣,學習的習慣。習慣是一個 amplifier,知識本身需要循環往複,會累計更多鞏固得更牢。而孩子本身他的習慣,好的會更優,差的會更劣啊。很多學生就是在默寫的時候默不出,哭啊難受,覺得自己好爛好受傷好受挫,接著開始上課卻繼續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裏,聽不進課也不聽勸,于是周而複始毫無意外。很多機構都愛說“幫學生夯實基礎”,問題是基礎裏根本什麽都沒有,夯什麽夯啊。
所以我覺得態度好壞的差別就在于,學習的時候,條件反射地進入怎樣的狀態,作出怎麽樣的動作,而這就是習慣。而這只有作爲父母的我們可以教會孩子的。
給孩子報夏令營,還是報課,無非都想給孩子一個學習的環境,讓他保持學習的momentum,但是爸爸媽媽真的是要上心了,甄別課程好不好、適不適合,那只是基礎,接下來對孩子的關注,知道他是不是一直on track,跟他在一起的時候,幫他一起守護那個叫求知欲的東西,才是你的義務,那個東西會體現在他的態度裏、他的習慣裏、最後在他的成績裏。
尤其受夠了那些“啊呀我們英文一點都不懂的,全靠你了老師“的家長,往往這樣子的家長還最功利,只在乎最後的成績好不好,簡直有些本末倒置,試問這樣子把英語像燙手山芋一樣丟出去的家長,怎麽會有對英語有天然興趣的孩子呢?即使自己沒有辦法跟著孩子一起學,至少能表現得更願意了解一些吧,只有願意了解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和具備的強項,才能引導孩子調整、幫他建立信心,以及接下去養成那個所謂習慣的東西。別忘了,這些事情你真的不能“全靠你了老師”。
所以這算雞血嗎,我以爲這只是日常的飲食和吃補,還沒有到特殊療法啊,怎麽算雞血。
爲了回答同學的問話,竟也自以爲是地寫了這麽多。但自知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我都是個新手,看到的樣本量也很小,難免狹隘淺薄不自知,只願在此記錄和分享,抛磚引玉,希望不至于讓人太反感。
吃的喝的我就不介紹了,中年的第二次轉行來得這麽自然,我也是驚了,上半年回新加坡我還只愛逛吃逛吃,還能寫出遊記,進書店只看食譜,這次主動跳開,一路陪讀加雞血,一個人怎麽能這麽現實呢。
但最後的最後,介紹一個新加坡的新晉網紅打卡點吧,Jewel,雖然本質是個商場,但是地理位置有點好、景致又優美、最重要大到什麽你想要的店都在裏面,實在是錯過有些可惜的。
地理位置好,因爲他就在樟宜機場T1的旁邊(旁邊的意思是商場逛著逛著就能看到T1的到達層了),其他的機場 Terminal 也是坐 skytrain 或者室內的通道走走就到了。所以到達或離開新加坡的時候請一定預留時間進去逛逛。
景致優美是可以媲美濱海灣花園的,去之前已經看過很多照片了,但是去了也是馬上打卡照拍起來,很美。
然後好吃好喝好買的就很多很多很多了!尤其是很多在市內排隊都排不到的餐廳和甜品,這裏也有了,快趁很多人還不知道快去吧。
(由于資訊實在太多,未免推文太過冗長而刪減了部分,如果有對任何內容感興趣的,歡迎請一定給我留言或私信,一定悉數告知。)
最後的最後,祝新加坡54歲生日快樂!
其他新加坡相關文章:
新加坡 | 一個有 hawker food 就足矣的地方
糯米控注意了,我找到一個青團的馬六甲親戚
真的只想記錄九層糕的做法,但被我扯到鄭和下西洋去了
像遊客一樣逛吃 – 完美體驗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