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星傳媒:專注于新加坡 覽閱中新資訊
5 月中旬,戴森在新加坡舉行了一場非常小型的發布會,重新介紹了吸塵器 V11、多功能風扇 Pure Cool Me 和台燈 Lightcycle。前兩款産品一兩個月前就在中國發布過,第三款産品則是相比 2017 年款的産品有了一些軟件上的小幅升級。
重點不在于産品,而是地點。
1 月 22 日,賣吸塵器起家的英國家電品牌戴森宣布突然把總部遷到了新加坡。在這之前,它已經在它的誕生地——英國威爾特郡度過了 28 年。
關于突然搬遷的原因,包括《紐約時報》和《衛報》等在內的很多媒體提及英國脫歐,但被戴森否認。戴森 CEO 吉姆·羅恩稱,搬遷行爲與脫歐無關,主要是爲了在新加坡發展“面向未來”的業務。
去年 10 月,戴森宣布選定新加坡作爲其電動車生産基地,但在此次辦公室開放日中,完全未見電動車的身影。
雖然戴森否認了搬家與脫歐有關,但仍然在英國遭受了批評。保守黨國會議員薩姆·吉馬在 Twitter 上批評該公司,稱此種搬遷行爲是出于狹隘的商業利益,是對英國公衆的背叛等等。與此同時,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表示支持英國脫歐以謀求更獨立發展,他認爲英國的地位應當不只是一個歐盟成員國。
現在,新加坡辦公室更多地負責研發戴森的個人護理産品,比如吹風機和多功能風扇 Pure Cool Me 等。但當被問及吹風機或 Pure Cool Me 的某個升級時,新加坡工程師總會十分謹慎地回複說,“是與英國團隊合作完成的”。
“因爲新加坡更靠近制造中心,所以戴森很多工作的靈感産生于英國,完成于新加坡。”戴森全球工程及運營副總裁 Scott Maguire 說,“英國辦公室的工作基本和新加坡一樣。時差使公司每天 24 小時都有人工作。”
在被提問戴森是否有只能在新加坡完成的任務時,Scott Maguire 幹脆地回答說,“除了新加坡有工廠英國沒有之外,沒有任何只能在新加坡完成的工作。”
戴森已經不再強調將新加坡作爲總部的概念。
該公司在全球有 1.2 萬員工,其中 5853 人是工程師。英國有 4500 名員工,新加坡有 1100 名員工,馬來西亞有 1300 名員工,中國有 1000 余名員工,菲律賓有 800 余名員工。亞洲地區所有辦公室員工數量加起來與英國辦公室相近。
新加坡辦公室現有的 350 名工程師中,有 20 人是從英國調任過來的。他們大多在這裏擔任高層。戴森地板清潔品類副總裁 John Churchill 在英國辦公室工作了 11 年,他現在常駐在新加坡。另外,戴森的 CFO Jorn Jensen 和總法律顧問 Martin Bowen 也已經搬到了新加坡。
“在新加坡的辦公室裏,英國工程師與新加坡工程師所做的事情是一樣的,沒有區別對待。”Scott Maguire 說。
實際上,戴森在新加坡的起步很早,但很長一段時間裏這裏主要是生産而非研發基地。
2007 年,爲了建一家馬達制造工廠,戴森的 10 名工程師開始了在新加坡的工作。接下來的數年時間裏,他們研發和打造了戴森專屬的馬達生産機器。2012 年,戴森在新加坡開了第一家馬達制造工廠。至今這裏仍然是戴森在全球的唯一一家馬達生産基地。
今年 5 月初,新加坡的氣溫已經達到 30℃。進入戴森位于 WestPark 的生産基地,會瞬間被熱浪和機油氣味包圍。
戴森的馬達工廠占地約 4200 平方米,自動車床、比對儀、鑽機等機器無休無止的轉動,發出巨大的轟鳴,兩個人相隔三米以上就無法用正常音量對話。裏面吵,外面更吵,近百台散熱器密密麻麻懸挂在牆外,轟隆轉動,把那些機械手臂散發的熱量排解出去。
戴森全尺寸吸塵設備的第二代馬達 V2、Airblade 幹手器和 360 Eye 掃地機器人的第四代馬達 V4、初代無繩吸塵器的第六代馬達 V6、Supersonic 吹風機的第九代馬達 V9 以及最新的智能吸塵器的馬達 V11 全都在這裏制作而成。
工程師程玥是個北京人,她的工齡和建廠時間一樣長。根據她的說法,這個工廠平均每 2.6 秒生産一個馬達,成立以來已經累計出産了 4000 萬個。流水線平均每 4 小時人工幹預一次,但所謂的幹預也只是把成品從流水線的末端取出來,然後人工核查是否有不良産品。“不良率在 1% 以下。”程玥說。
從這裏産出的馬達,會被運到馬來西亞,在那裏遇到其他的零件,然後被組裝到一起。成爲 2950 元吹風機,3890 元台燈,3650 元卷發棒的一部分。
戴森的定價一向高,質量也遠好于市場上大多數競品。戴森吸塵器從 V6 到 V10 連續五年獲得《消費者報告》的最高評級,並被該組織稱爲“我們測試過的最好用的吸塵器”。在這些報告中,吸塵器的馬達因轉速高、體積小而被特別提及。
根據測試,第十一代數碼馬達 V11 每分鍾轉速可以達到 125000 轉。第九代數碼馬達 V9 內葉輪片的運行速度可達 335 英裏每小時,甚至高于戰鬥機的起飛速度 350 公裏每小時。
戴森幾乎所有的産品都建立在馬達之上。就像創始人詹姆斯·戴森所說的“沒有 V6 馬達就沒有無繩吸塵器”一樣,“沒有 V9 馬達就沒有無扇葉吹風機”也一樣成立。
說後面這句話的是戴森的數碼馬達工程師 Yvonne Tan。她在戴森工作已經 4 年。“V9 是戴森迄今爲止最小的馬達,也是戴森 Supersonic 吹風機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直徑接近一元硬幣的馬達,就不會有無扇葉的吹風機。因爲它可以被裝在手柄而非出風口處。”
戴森 CEO Jim Rowan 今年透露稱,Supersonic 是一個“非常、非常成功”的産品,它幫助戴森 2018 年的銷售額增長了 28%,達到 44 億英鎊;利潤增長了 33%,達到 11 億英鎊。
吹風機不僅馬達來自新加坡,研發和設計也在新加坡完成。
在宣布總部遷移計劃之前 2 年,戴森已經在新加坡的馬達工廠附近建立了研發中心。
“新加坡一直是我們的生産中心。讓研發和生産離得近一些,也是自然而然的事。”Scott Maguire 說。
戴森研發中心位于 Science Park One,其中包括聲學實驗室、流體動力學實驗室、性能實驗室、聯網工作室、軟件實驗室、電子實驗室等科室,它們共同決定了戴森的産品爲什麽是現在這個樣子。
工程師 Nicklaws Yu 在聲學實驗室工作。簡單地來說,他的工作就是讓戴森的産品發出更悅耳(而不是最小)的聲音。這間全技術中心最大的科室地上放著 10 個收音話筒,5 面牆鋪滿了楔形吸音材料,能夠完全消除低至 100 赫茲的音波反射。外來者初次進入這一半消音環境後,可能會覺得耳脹頭暈。
Nicklaws Yu 與他所在的團隊最著名的一個發明,是把 V9 馬達的葉輪推進器從 11 只葉片調整到了 13 只。雖然葉片的增加往往帶來噪音的增加,但他們發現 13 只葉片發出的噪音頻率會超出人類的聽覺範圍,表現反而要好于 11 只。
新加坡技術中心的一面牆上挂滿了 Supersonic 吹風機,用以紀念這款現象級産品在這裏的誕生。
詹姆斯·戴森曾說他喜歡用剛畢業的大學生,因爲他們“能跳出思維的束縛看問題”。這種偏好也體現在新加坡辦公室中。程玥、Scott Maguire 和 John Churchill 都是大學畢業後進入戴森的管培生。
“目前我們的工程師團隊在新加坡發展很快,其中近 40% 是管培生。”Scott Maguire 說,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都是戴森的招募來源。這同時意味著戴森不需要從其它地區搬太多有工作經驗的人過來。
按照戴森今年 1 月的計劃,新加坡的技術中心還要再擴大一倍。
相關鏈接,歡迎閱讀:
新加坡要放寬PR、公民申請政策!總理接班人要“引進人口“
強烈建議讀一讀,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講中美關系
人民日報整理了中國大學最頂尖的學科名單
新加坡人口密度是中國54倍,爲什麽不擁擠?
新加坡的那些世界第一!
全球最昂貴城市”新加坡,物價究竟有多貴!10元人民能買什麽?
嫁人就嫁移民新加坡的,准沒錯
世界第一的新加坡數學,到底牛在哪兒?
新加坡首富,他們從江口下南洋,從賣醬油開始創業……
世界各國國民待遇彙總,看完陷入沉思
新華社怒斥:全世界只有中國房子有公攤面積!簡直是傷民傷財
2018新加坡旅遊攻略,第一次來新加坡旅行,看過這篇就夠了!
新加坡這個避稅天堂,到底有哪些稅?
新加坡法律之多,在新加坡的人一定要收藏
生活最貴新加坡,居然有10個世界最便宜!
新加坡去年有近3萬人獲永久居民(附最新PR申請攻略)
關于新加坡,我們所忽視和曲解的
當新加坡碰上中國,生活差別還真不是一般大!
(來源:網絡)
星傳媒專注于新加坡 覽閱中新資訊
長按或微信掃一掃 , 關注“星傳媒”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