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時候去了趟新加坡,本來是懶得專門寫點什麽。但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值得好好分析一下了。
想當年公務員出國訪問還沒那麽難的時候,新加坡算是個熱門目的地。各地官員、公務員去新加坡學習先進的公共管理經驗,當然順便也是旅遊。新加坡的政治和中國還是有很大的相似度,又都是華人主政,從我們的角度講自然顯得比較親近(人家怎麽看我們另說)。實際上新加坡是個多民族國家,公民裏華人占不到80%,算上大比例的外來人口,街上看到非華人的概率很高,官方語言也是英語。除非是中餐館這類明確有華人印記的地方,否則大家默認都是說英語的。但畢竟華人比例很高,很多時候是對方先發現我們是中國人後主動跟我們說“華語”——也就是國語普通話,比香港還方便。
想了解一個國家,先要了解政治。新加坡是議會制,議會多數黨決定總理和部長人選;總統直接民選,權力有限。選舉是一門學問,不同的規則可以搞出不同的政治生態。比如台灣總統選舉是簡單多數而非很多地方搞多輪選舉絕對多數,導致任何一個陣營出兩個候選人都是自殺,于是必須權衡各派系利益;美國的選舉人制度導致川普幾乎不需要在乎加州人民的想法。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新加坡有些選區是集選區,一個區選4-6個議會席位,獲勝的政黨所有候選人一起上。反對黨沒有足夠多的靠譜候選人就很難拿到足夠多的選票,從而即使有一定的支持率也只有很少的席位。執政黨人民行動黨通常利用這種選區來給政治新人鋪路,保送當上議員,客觀上也確實降低了青年人的從政門檻和壓力,保證了有更多的人願意從政。新加坡民主嗎?從選舉制度來看是民主的,總統和議會都是“雙普選”、“真普選”。沒有選舉團,也沒有功能組別。但執政黨常年是人民行動黨,即使在2011年“慘敗”也有60%得票率,又靠劃分選區拿到遠高于得票率的席位率。
如果你覺得選票意義不大,選啥都差不多,于是估計大家就不去投票了,那就圖樣了,新加坡是強制投票的。
在選舉制度上保護執政黨,一般來說需要兩點作爲配合:一是執政黨在經濟民生問題上幹做得好一些換取執政的正當性,二是反對的聲音不能隨意表達。這兩點新加坡都做的很好,當然,也是因爲新加坡比較小,難度小很多。尤其是想顛覆政權的敵對勢力不是那麽多,其他國家在新加坡搞革命沒太大收益,所以即使新加坡沒有GFW,也不見得會看到太多反動內容。而國內的媒體就完全是執政黨控制的了。輿論的控制權是很重要的,沒有牆的話,外國的IM運營者不會給你聊天記錄,社交網絡刪造謠貼和封號也都做不到,敵對勢力可以再推波助瀾改一下推薦算法或者利用現有算法來刷流量,讓用戶只看到反對者的內容。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之後就是現在的天朝,雖然會被一部分人噴,但確實杜絕了類似的問題。
因爲選舉是真實存在的,反對黨也是真實存在的,客觀上還是有下野的壓力的。人民行動黨也確實是會在很大程度上爭取民意,和“一黨專政”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人民行動黨在成立之初是社會黨國際成員。社會黨國際的前身是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和共産國際(第三國際)一樣都是在第二國際解體後的分支。社會黨國際的成員普遍奉行社會民主主義或者民主社會主義,比共産主義更右,但其實也算左派。但是,按照目前新加坡的福利和經濟政策來說,人民行動黨肯定屬于中右翼政黨了。加上人民行動黨從一開始就明確反共,後來他們被社會黨國際開除了。
這年頭左和右很多時候也不是有明確的界限,很多國家在某些事情上偏左,但另一些事情偏右。經濟和福利政策也是如此。新加坡醫療政府投入相對較低,民衆更多要自費;但教育投入相對較高,本國公民上學學費很低(非公民尤其是非永居的外國人學費就高很多)。拿2019年財政預算舉例,新加坡教育的財政支出占16%,衛生占14%。而一般發達國家都是醫療比教育支出的多很多。並且新加坡作爲一個低稅率國家,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就不大,基本上教育支出的GDP占比低于其他發達國家,而醫療就是遠低于了。可是新加坡的教育水平卻不差,這個只能理解爲新加坡不那麽素質教育所以花更少的錢教更多的好學生了。而醫療總體上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政府支出低,老百姓自費的比例就得大。另外,每年有19%的財政支出用于國防,畢竟是個背靠馬來西亞的城邦國家,不好好搞國防一下就被滅了。和很多周邊環境不太安定的小國/地區一樣,男人強制服兵役。總體來說,新加坡算是把錢花在刀刃上,醫療支出政府少一些也是很正常的,畢竟醫療一旦報銷的比例提高甚至免費醫療都會有醫療效率下降、亂花財政經費的問題。
很多被高房價壓抑的中國人喜歡對新加坡政府的好感都源自于組屋。新加坡的組屋制度算是非常成功。産權99年,每個家庭限購1套,單身非大齡不能買,高收入不能買,並且只有公民+第一次買才能從政府手裏買價格完全由政府說了算的新房,其他情況只能買二手,買了之後五年內不能賣。各種制度中國人民聽起來都十分熟悉,但要求更嚴格,執行起來更好,因而房價也更低。並且因爲新房價格被政府控制的更低,賣二手有差價,可以說既可以讓所有人比較便宜的買到,又能有一定的收益,可以住也可以炒。當然,能做到的前提是新加坡作爲金融和貿易中心,經濟不錯,制造業也沒有完全放棄,而且,小,所以不太需要房地産來促進經濟。
總體來說,新加坡除了政府賣房子從而控制了房價之外,更多的地方還是更像一個右派國家,還是要靠個人努力奮鬥。與此同時,收入稅也很低,雖然消費稅這些年一直在上漲。失業率很低,因爲失業之後基本上也沒什麽福利了。並且還有大量的外來移民打工,這點和很多發達國家都不太一樣。新加坡人力資源還是比較缺,經濟也夠好,所以大量吸引移民來工作也不會對國內居民造成太大沖擊。當然也不會完全沒有影響,移民太多也是2011年執政黨得票率下降的一個原因。
新加坡的土地政策基本屬于公有制,房子基本都是99年産權,比中國的40、70各種不同産權簡單很多。即使有永久産權,政府法律上也是可以征收的,本質上還是不承認個人産權。另外新加坡拆遷政策比天朝強硬的多,不需要所有人都同意,到法定比例後剩下的人當不了釘子戶。新加坡的經濟命脈企業很多都由淡馬錫控制,淡馬錫是政府獨資,實現了央企管控經濟民生。在某種程度上,這就很像我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了。當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産黨領導”,所以新加坡這個必然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能算是“新加坡特色的社會主義”了。而在福利問題上,天朝可以說有國家窮、人多、還在發展等原因,不能及早建立福利社會;但新加坡明顯是不想太多花錢,這又非常的資本主義。說到底,和左右一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並沒有那麽明確的分割了,每個國家或者政黨的理論家,只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來方便執政就好。
新加坡在政治上整體來說是清廉而高效的,估計新加坡國企的效率會比中國高很多吧。新加坡奉行高薪養廉,總理年薪大概160w美元,全球最高,香港特首大概500w港幣的年薪雖然比除了新加坡外幾乎所有國家領導人多,但和新加坡比還是差很遠。
說了上面這麽多,總結起來就是,新加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走了自己與衆不同的道路,而又非常成功。嚴格來說,這肯定不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國家,但自由到底有多重要,就因人而異了。如果讓渡了一部分自由,換取了其他的收益,至少大部分新加坡人是認同的,甚至可能不覺得自己是不自由的。也就是所謂的“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不同人一旦想要的不一樣,很多時候就完全無法溝通了。不同國家的人想法不一樣倒還好,一旦一個國家/地區內有兩撥人互不理解、自說自話,長期來看一定是藥丸的。
當然,新加坡不是沒有問題的,新加坡的模式也不是沒有缺點的。很多時候問題都是會被告訴經濟增長掩蓋。近些年新加坡經濟增速下降,甚至基本快0增長了,而年輕人遲早逐漸變成了社會主流。未來執政黨、人民會選擇什麽樣的路線,可能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