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大象打架,受傷的不止兩個,還有那被踩踏的一大片草坪。中美貿易大戰那些夾在中間的國家也是無法幸免的。
新加坡真的是左右爲難?香港被搞亂了,新加坡會不會是下個目標?
聽完他的演講,你會發現很多所謂常識是錯的。比如弱國無外交?實際上弱國並非無外交,弱智之國才無外交。弱國尤其需要外交來擺脫困境、擺平麻煩。因此很多時候弱國通過外交變成了有爲之國、有影響之國,甚至變成強國或地區大國。比如新加坡、以色列等,還有那個朝鮮更是外交大師和地緣戰略大師,經常把美帝耍弄得團團轉。爲什麽這些小國這麽厲害?
2019年8月18日晚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國慶群衆大會上發表演講,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周年,談到中美關系的變化、影響及如何應對。他提出了6個立場原則,除了可以讀出新加坡的艱難處境,還有什麽?歡迎留言。
各位同胞,大家晚上好!今年是新加坡的開埠200周年。
1819年是我國發展史的轉捩點。那一年,萊佛士登陸新加坡,並且在這裏設立了自由貿易港,吸引了大批移民從東南亞、印度和中國到這裏謀生。我們的華族先輩有的來自中國廣東、潮汕和福建,有的則來自鄰近地區如槟城、馬六甲和廖內群島。他們刻苦拼搏,在這裏安家立業。這些先輩可以說是我們的“開埠一代”,爲新加坡做出巨大的貢獻。當年的華社領袖設立宗鄉會館和商會,幫助同鄉融入本地生活,協助他們創業。這些“Towkay”(頭家)也號召整個華社出錢出力,創辦醫院和學校,建造廟宇等,讓同胞受惠。當時我們的先輩與自己的祖國保持密切的聯系。他們來到南洋時,只把自己當成這裏的過客,總有一天要落葉歸根。他們還是中國人,也熱愛著自己的家鄉和祖國,並且參與中國的政治運動,在革命與戰爭中付出了生命。百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創立的同盟會,南洋總支部就設在新加坡,同盟會傾全力推翻滿清政府,好幾次的武裝起義就是在晚晴園裏策劃的。30年代,當日本入侵中國時,新加坡華社再次組織起來,加入抗日運動。二戰結束後,新中國成立了。東南亞許多充滿理想的熱血青年受到新中國成立的啓發,也加入了東南亞各地的反殖民鬥爭。當時,海外的華人,身份認同模糊,有些身在南洋,卻心在中國。他們的效忠意識受到質疑,也造成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矛盾。從 50 年代開始,中國將海外的華人區分爲“海外華僑”和“華人”。“海外華僑”指的是選擇保留中國國籍的人,“華人”指的卻是加入所在國國籍的人。當時的中國總理周恩來先生就明確地表明,一旦加入所在國的國籍,這些華人就不再擁有中國國籍,應當效忠入籍的國家。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先輩必須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抉擇,要繼續留在新加坡,還是回去祖國。最後,他們大多數選擇留在新加坡,並且和其他種族一起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社會和獨立的國家。60 年代,新加坡走向獨立,華社組織也和政府合作,積極推動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以及國防建設。在 1967 年,爲了鼓勵國人支持新推行的國民服役政策,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爲頭兩批入伍的青年制作了獎章。1968 年,政府設立了國防基金,鼓勵國人捐款支持國防建設。當時的籌款目標是 1000 萬元,而中華總商會就籌到超過100 萬元。這顯示,本地華人從那時已經開始把他們的效忠意識,轉移到新加坡,認同新加坡公民的新身份。由此可見,新加坡華人是經過了兩百多年,才逐漸形成自己的身份認同。我們的先輩爲自己的祖國所做出的奉獻與犧牲,是一種高貴的情操,也是值得我們珍惜的精神遺産。爲了紀念先輩的事迹,我們把晚晴園列爲國家古迹,也在那裏豎立雕像紀念南僑機工。同樣的,爲了表達我們對二戰時期死難人民的敬意,每年2月15日,各族同胞也會一同出席莊嚴的悼念儀式,紀念那些在戰爭中犧牲,來自不同種族的無辜老百姓和抗戰英雄。日本占領新加坡的慘痛經曆,激發了各個種族的國家意識,也堅定了我們要當家作主的決心。馬來和印度社群在建立身份認同方面也有相同的經曆。他們剛來新加坡的時候,也把自己當作過客。盡管大家與祖國有密切的聯系,本地的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裔人最終也和華人一樣,選擇在這裏落地生根,逐漸對新加坡産生認同。同樣的,今天的新移民也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完全融入本地社會,認同與效忠新加坡。現在世界進入了多事之秋,新加坡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知道我國的發展史,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新加坡的國家意識是怎麽形成的。這也有助于我們理解當今的世界局勢,以及新加坡在國際問題上的觀點。大家最近都很關注中美兩國日益緊張的關系。兩個大國的糾紛,使世界各國陷入一個困難的處境,大家都不想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新加坡也不例外。因此,今晚想談一談中美糾紛,以及它對新加坡的影響。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晉升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各方面來看,中國的騰飛對中國本身,乃至全世界,都帶來了巨大好處,但這也産生了新的國際格局。作爲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必須容納一個更有影響力的、日益強大的中國。美國也必須接受,阻擋中國的崛起,是不可能也是不明智的。美國必須與中國尋求建設性的關系,以及在經濟上互相依存的關系。成爲一個世界強國之後,中國本身也應該設身處地,考慮到其他國家的利益和感受。這樣,中國才能和世界各國和平相處,才能成爲大家眼中一個寬容大度的國家,以及一個可以共謀福利的夥伴。中美之間有競爭,是必然的。但同時,雙方也必須加強互信,並且通過適當的機制,解決無可避免的摩擦。遺憾的是,中國和美國至今還沒有找到處理矛盾的“靈丹妙藥”,這樣的緊張關系在短期內不會纾解,這將影響整個世界的格局。中美糾紛對我國的影響。首先是新加坡的對外關系,尤其是與中美兩國的關系;第二是經濟。新加坡是中國的好朋友,也是美國的好朋友。我們很希望同兩國繼續保持友好關系。美國是我們主要的國防安全夥伴。我們向美國購買先進的軍事裝備,包括軍機、導彈等。我們的武裝部隊也經常和美軍舉行聯合訓練。在反恐方面,兩國也有密切的合作。我們希望美國繼續關注亞太,繼續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這有助于保障整個區域的安全與繁榮。同時,美國也是我們的重要經濟夥伴。美國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資數額與規模遠遠超越其他國家,爲國人創造了許多優質的工作機會。同時,在創新、科研和開發方面,我們與美國的機構、企業和專家展開了多項合作,從中獲益良多。在新中關系方面,我們兩國都同意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我們與中國進行廣泛的經濟合作,包括政府與政府之間的三個合作項目,除了在蘇州和天津,雙方也在重慶開展合作計劃。此外,中國還是我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新加坡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相當可觀,中國在新加坡的投資也不少。新中關系是獨特的。除了中國以外,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華人占多數的國家。這種同文同種的優勢,有助于我們延續並加深民間與文化上的交流。幫助兩國建立友好的關系,了解彼此並成爲合作夥伴。但是,在進行交流與合作時,我們要記得我們還是新加坡人。我們有自己的曆史和文化,所以必須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在外交問題上,作爲一個華人居多的國家,有時我們的處境格外困難,因爲其他國家很容易誤解新加坡的立場。尤其是當中美之間産生矛盾的時候。如果我們支持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可能會認爲我們這麽做,是因爲在新加坡華人占多數,所以我們對中國有求必應。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支持美國,中國不一定會理解。過去,當新加坡與中國在某些課題上,采取不同立場的時候,有一些中國朋友就這樣問我們:“既然同文,同宗,同祖,同言,同語,那麽你們爲什麽不同意?”對此,我們的立場是:
- 在任何的情況下,我們都必須依據原則辦事,不能受情感左右。
- 不論對象是誰,無論是在新加坡、北京或華盛頓,我們所表達的觀點都是一致的。
- 該同意的時候,我們會同意。
- 不該同意的時候,我們就必須維持並解釋我們的立場。
- 我們希望其他國家都清楚明白,新加坡是多元種族的獨立國家,有自己的立場。
- 當然,國人也必須明確了解新加坡的利益和政府的考量。
除了影響國際關系,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也將對全球經濟構成負面的影響。這不只會打亂供應鏈,也會使投資和研發受到限制,以及影響民間的交流。
大家手中的智能手機是由許多零件組成,而這些零件又是在各個不同的國家設計、制造和組裝成的。蘋果手機是這樣,華爲手機也是如此。但是,如果美國不允許自己的企業使用中國制造的零件,也不讓他們售賣芯片給中國。那中美企業就必須各自制造自己的零件和芯片,研發自己的智能手機,並開發自己的電信系統。在這樣一個河水不犯井水、兩個陣營各做各的世界裏,我們仍然希望能夠很方便的和所有的朋友溝通與聯系。因此,令人最頭痛的是,新加坡本國應該安裝哪一種電信系統呢?新加坡是一個小型和開放的經濟體,全球化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如果中美彼此無法建立互信,世界繼續分化,那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將受到拖累,前景會變得更加暗淡。很多以中國爲主要市場的本地公司會受到沖擊。而那些在中國設廠,出口貨品到美國的新加坡公司也會遭殃。有些人認爲,不願到中國設廠的外國公司會考慮來新加坡投資,但情況並非如此。這些外國公司會選擇到成本較低的國家,或者更靠近美國和中國的地方設廠。總的來說,中美關系持續惡化,對新加坡不是一件好事。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已經打擊了全球信心。但更深、更廣的影響,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感受到。盡管如此,我們必須現在就做好准備,讓我國適應這個新的國際格局。今年我們的經濟已經顯著放緩。
這主要是因爲國際需求和貿易下降,打擊了本地制造業以及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電子業暫時下滑,影響了整體經濟表現。尤其是同電子業相關的行業,如精密工程和批發貿易。零售業也繼續受到網上購物帶來的壓力。到目前爲止,其他領域沒有受到沖擊,裁員和失業率也保持在低的水平。最近和職總秘書長黃志明跟工會領袖討論了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任何迹象顯示,經濟不景氣對工友的就業情況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目前還不需要推進刺激經濟的配套。但是,如果情況惡化,政府會及時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保住工友的飯碗。政府和工會領袖一樣,正在密切關注經濟走勢,並且已經做好准備。過去,新加坡曾經多次面對經濟衰退,這一次我們也有信心,能夠沉著應對眼前的挑戰。雖然現在大環境對我們不太有利,但新加坡還是擁有重要的優勢。今年我國吸引了好幾個重要的投資項目,其中一個就是芬蘭石油公司納斯特(Neste)。公司投資超過20億新元在本地擴建工廠,制造再生能源。這是一個龐大的項目,並且爲新加坡人創造許多優質的工作機會。納斯特的總裁解釋,他們選擇新加坡是因爲:我們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經商環境以及先進的科技、基礎設施和物流系統。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勞動隊伍,公司尤其贊賞經濟發展局的規劃與支持。所以納斯特信任經發局,信任我們的員工,信任新加坡。新加坡在投資者心目中確實享有很高的信譽。經濟前景充滿變數,我們更要努力維護投資者對我們的信任。在這同時,我們也會不斷加強經濟的基礎,鞏固我國的長期競爭力。王瑞傑副總理和多位年輕部長領導的經濟轉型工作,已經開始看到成效。本地企業在政府的幫助下,紛紛創新求變,利用數碼科技改善運作,開拓海外市場和培訓員工。用國人喜歡的辣椒螃蟹來分享一個企業成功轉型的故事。其實,好吃的辣椒螃蟹,它背後有很多的功夫,很多的經營哲學。以辣椒螃蟹起家的珍寶餐飲集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就是因爲老板和員工都很重視培訓。分享珍寶集團廚師黃紫揚和他師父黃種禮的故事。黃紫揚通過培訓,現在已經成爲執行總廚。他也在珍寶認識了自己的太太,有兩個可愛的孩子。珍寶對員工的栽培,讓公司成功留住許多像他們這樣的新加坡籍員工。這對于員工流失率很高的餐飲業,是非常難得的。分享珍寶老板黃建銘去“上課”的故事。黃建銘參加了企業發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 ESG)推出的“企業騰飛計劃 (Scale-Up SG)”。這是一項新的計劃,協助有潛力的本地企業加速擴展,成爲他們所在領域的佼佼者。在企發局的安排下,黃建銘和其他企業的老板和主管到了美國,參加了一項企業領導課程,獲益不淺。除了這項計劃,政府還有各種計劃讓大家來學習十八般武藝,總理歡迎老板和員工來參加。談珍寶的經驗有好幾個目的:
- 提醒員工參加培訓。
- 鼓勵公司積極轉型、提升業務、展翅騰飛、拓展海外。
- 告訴公司和員工,政府會全力支持他們。
- 同時爲餐飲業打廣告,希望更多人考慮加入這個行業。
- 鼓勵年輕人早日成家,結婚生子,孩子是很可愛的,多多益善。
政府正密切關注國際局勢對我國的影響,以及我們經濟的走向。世界各國和跨國公司對新加坡的高度信任,是我們的關鍵優勢之一,也是我們寶貴的資産。我們應該小心守護這份信任,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這才能確保新加坡能夠持續繁榮,國人的生活長久獲得保障。未來的十年,會比過去的十年,有更多的未知數。我們必須爲將來做好准備,秉持先輩毫無畏懼、力爭上遊的精神,齊心協力,一同克服困難。只要政府和人民團結一致,新加坡人就能夠享有更好的生活,新加坡也能夠在世界舞台上繼續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