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二年級學生約西•拉賈攤上大事了。他向學生會雜志投稿的一篇諷刺性的“法案”傳遍全國,甚至還傳出了國界。這篇戲仿之作爲他帶來的,是一場充滿恐慌的喝茶。這次發生在1983年的喝茶,集中反映了拉賈對新加坡法治的困惑:新加坡政府如何從自由主義法治中建構起威權式法制及其在國內外的正當性?
這本《威權式法治》延續了拉賈自學生時代起就已萌發並投入研究的問題意識,探討新加坡法律體系中法治(側重公民權利)與法制(側重政府權力)之間的張力,並以學理的方式控訴了新加坡政府不斷蠶食公民權利的行徑。整本書陌生而又熟悉,讀來讓人不寒而栗。
除了這本從法治到法制的書外,本期書單還有分析知識如何與錢權結合,精英階層贏者通吃的《出身》;馬爾克斯扣人心弦,講述流亡導演如何潛伏回國冒險拍攝紀錄片的非虛構作品《米格爾在智利的地下行動》;記錄物理學家與哲學家關于時間的爭論,人文與科學分野的《愛因斯坦與伯格森之辯》;講述三門縣有爲圖書館如何改變一座小城的故事《回家鄉建一座圖書館》……
(點擊卡片可購書,文末可投票與打賞支持,謝謝各位~)
出身:不平等的選拔與精英的自我複制
[美]勞倫·A·裏韋拉 / 江濤 / 李敏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19-6
·美國的精英階層基本已經完成了知識與錢權的結合,而在中國,這將會是一種趨勢
《出身》的原版書名叫Pedigree,意爲家世偏好的出身。作者著墨于美國頂層工作招聘的流程,通過大量民族志的案例來填補階層研究中比較缺失的現實環節調查。在作者筆下,教育成爲一種資源壟斷的手段,除了考察出身,招聘者還利用應聘者的焦慮、競爭心、不安全感,得到“獵物”並將其馴服。
顯性的出身即家族背景、高校等級,這些是進入頂級工作的敲門磚——簡曆。而作者花了大量筆墨在面試流程中,談吐、邏輯、愛好等等,這些能體現參加面試者的隱性出身,因爲工薪階層出身的應聘者很難有這樣全面訓練的機會。
不知道書裏所呈現的選拔過程是否是美國精英選拔的全貌,單從裏面內容來看,這種精英的選擇就像是我們熟知的選秀節目:先通過簡曆層層選拔,然後尋找那個“對的人”,即至少各方面有觀衆緣,但最終讓ta獲勝的因素是,ta有一個好故事。既然可以對比選秀的套路,那我們就很難相信這樣的選拔選出的是理論上真實的人才,而是公司需要通過這樣一套流程展現自己的某種形象。對于公司和被選者來說,這是一種雙贏。
美國的精英階層基本已經完成了知識與錢權的結合,而在中國,知識和錢權尚未融合成同一階層所擁有的特質,但很難否認這將會是一種趨勢。因此也可以把這本書中描述的現象作爲中國未來可能出現的圖景。
總之,不管這本書是否揭露和解決頂層工作選拔的不平等性,完成了這樣一個社會階層研究,但它至少填補了求職和供職之間巨大的信息不對稱的鴻溝,可以作爲新人的求職指南。
文學之用[美]芮塔·菲爾斯基 / 劉洋 / 南京大學出版社 / 2019-8
·由認識-著魔-知識-震驚四個步驟,探索什麽是文學,我們又爲什麽而閱讀
什麽是文學?爲什麽閱讀?這是幾乎所有熱愛文學的人都有涉及的問題。普通人從個人感受來解讀文學作品,文藝理論家則從高屋建瓴的理論層面來解析。同爲文藝理論家,芮塔·菲爾斯基並沒有緊握那些陳舊的理論武器不放,她承認文學閱讀的理解取決于每個人的價值框架,而閱讀是個人與文本的一種互動。作者串起認識-著魔-知識-震驚四個理論魔盒,爲普通讀者和文學理論之間搭建互通的橋梁。
說到底,正如作者一開始說的,這本書是一篇宣言。因爲是宣言,它在論述完整性上或有缺失,在遣詞用句上也多有言過其實;但也正因爲是宣言,它迸發的熱情很容易令人産生共鳴。
愛因斯坦與伯格森之辯[美]吉梅納·卡納萊絲 / 孫增霖 / 漓江出版社 / 2019-6
·在20世紀最頂尖的哲學家和物理學家對時間問題的分歧的背後,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分野與交鋒
本書是對時間這一至關重要問題的幾乎百科全書式的探究。 1922年4月6日,在法國哲學學會由知識分子促成了愛因斯坦與柏格森的一場會面,結果兩人之間爆發了尖銳的爭論。柏格森認爲相對論更適用于認識論的範疇,時間必須以哲學的方式加以理解;他認爲愛因斯坦的理論是一種嫁接在科學上的形而上學,不是科學。愛因斯坦則針鋒相對地回應說哲學家的時間並不存在,在物理學家的時間之外最多只有某種心理學意義上的時間。
爭論過去幾個月後,愛因斯斯坦因爲發現光電效應法則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柏格森爲了捍衛自己的觀點寫作了《綿延與同時性》,他的哲學生涯也因這場爭論而煥發了第二春,並于192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哲學家和物理學家都在各自的領域達到了巅峰,然而他們對時間問題的看法從未達成和解,分歧貫穿余生,而且影響深遠。
這場爭論的背景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由來已久的分野與交鋒。伴隨著相對論的提出及其所引發的世界性影響,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讓這種傳統的爭鋒變得更加尖銳。本書就是對這場爭論及其余波的精密梳理和精彩反思,以一種戲劇化的方式證明了關于時間之謎的爭論是如何改變了精神的曆史進程,堪稱一部以時間爲主題的思想認知簡史。
米格爾在智利的地下行動[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 魏然 / 南海出版公司 / 2019-7
·“它描繪了一個沒有合法化的政府,一個生活在恐懼中的民族,以及一場決心爲變革而戰的抵抗運動。”
上個世紀的智利曆史波雲詭谲,民主化道路走得磕磕碰碰。大莊園制留下了貧富懸殊的遺産,爲了應對這個問題,有著社會主義傾向的民選總統阿連德決定施行一系列旨在經濟平等的改革,反對改革的軍人皮諾切特發動政變推翻了阿連德政府,請來主張自由放任的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制定智利的經濟政策。皮諾切特的軍政府在鎮壓阿連德擁護者的過程中,殺害了四萬民衆,被迫流亡者不計其數,著名的智利導演,米格爾·利廷就是被禁止入境的,其中的一位。
自稱窮導演的米格爾·利廷在各方的幫助下,喬裝打扮成烏拉圭商人,有著假冒的護照、身份和假裝出來的資産階級趣味,帶領著三支互不相識的國際攝像小組和六組青年志願者攝影團隊分頭潛入智利,通過攝像機將皮諾切特統治下的智利的真相呈現在世人面前,“爲皮諾切特裝上一條七千米長(指膠片長度)的驢尾巴”。米格爾·利廷走訪了迷宮式的貧民窟,那裏的人民依舊懷念自己選出的阿連德總統,比起住房和食物,這裏的人們更想要回自己的尊嚴、投票權和發言權;他拍攝了被年輕人視爲精神偶像的聶魯達的故居,采訪了繼續堅持抵抗的異見者;同時也見證了皮諾切特確乎是讓城市變得更爲清潔和高效,以這種表面上的繁華來掩蓋背地裏的血腥……
文學家馬爾克斯采訪了米格爾·利廷,整理了十六個小時的錄音,以第一人稱將這次行動記錄了下來,“它描繪了一個沒有合法化的政府,一個生活在恐懼中的民族,以及一場決心爲變革而戰的抵抗運動。”
威權式法治 : 新加坡的立法、話語與正當性[新加坡] 約西·拉賈 / 陳林林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2019-7
·新加坡政府如何從自由主義法治中建構起威權式法制?
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二年級學生約西•拉賈攤上大事了。他向學生會雜志投稿的一篇諷刺性的“法案”傳遍全國,甚至還傳出了國界。這篇戲仿之作爲他帶來的,是一場充滿恐慌的喝茶。這次發生在1983年的喝茶,集中反映了拉賈對新加坡法治的困惑:新加坡政府如何從自由主義法治中建構起威權式法制及其在國內外的正當性?
這本《威權式法治》延續了拉賈自學生時代起就已萌發並投入研究的問題意識,探討新加坡法律體系中法治(側重公民權利)與法制(側重政府權力)之間的張力,並以學理的方式控訴了新加坡政府不斷蠶食公民權利的行徑。整本書陌生而又熟悉,讀來讓人不寒而栗。
鼎革之際 : 明清交替史文集
秦晖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2019-7
·明末清初,另一重三國式的曆史複調
這是秦晖先生在開始學術生涯的初期所著的文章,當時正值80年代的啓蒙運動,秦晖先生學術寫作的範圍卻集中于當時少有人關心的明末清初的一段曆史,在事實層面上對曆史細節的考證、解謎,還被戲稱爲“饾饤之學”。
但事實上這本書並不像看起來的那麽枯燥,若是能讀進去,精彩程度堪比三國。明末清初的天下格局其實也是三分天下,一分是新崛起的清軍,一分是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朝廷、還有一分是農民起義軍,包括李自成的大順和張獻忠的大西,三股勢力此消彼長,明朝將領吳三桂當年引清軍入關,依仗的是聯合清軍剿滅農民軍的大義;而到了南逃的弘光政權,又在農民軍半脅迫半建議之下答應聯營抗清;而明朝最後的兩個小朝廷被清軍擊潰後,一個寄身于曾經的敵人,殘余的大西軍隊,另一個則選擇與鄭芝龍漂泊于海上,明朝兩三百年的國祚,最終也落花流水去。
火:魯米抒情詩
[波斯]賈拉勒丁·魯米 / 黃燦然 / 雅衆文化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2019-7
·“愛只能發生。不能學。”
這是魯米《沙姆斯集》首個中譯本,由伊朗著名導演阿巴斯親自選編。而本書的英譯也是是赫爾佐格《陸上行舟》的英譯者,保羅·克羅甯。
盡管魯米和阿巴斯的作品保留了古波斯的某種神性,但魯米的詩多宗教教義充斥其間,經阿巴斯編輯後,砍去了那些教義的枝葉,使得更爲世俗化。而中譯者黃燦然則順著他所理解的阿巴斯的編輯思路,繼續做了一些刪節。
至此,這本《火》便成爲魯米世俗的、簡樸的情話集,他的情話不像是那種矯揉造作詞藻堆砌的語句,就像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日常談話——
“愛只能發生。
不能學。”
讀書民刊漫記朱曉劍 / 北嶽文藝出版社 / 2019-3
·在知識付費和讀書APP出現前,讀書人曾如此熱愛分享和自由
一份定期出街的刊物,可以是紙刊,可以是電子刊,但沒有正式刊號,如果它的主題緊緊圍繞著讀書,那麽就可以稱得上是讀書民刊。《讀書民刊漫記》作者朱曉劍是讀書民刊的深度參與者,他是作家,也是讀書民刊《天涯讀書周刊》的主創人員。全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剪影式地評介了90份或仍在發行或已停刊的讀書民刊,第二部分彙集了朱曉劍編輯《天涯讀書周刊》的點滴,第三部分則是他對讀書民刊的一些思考,最後還附有一份與正文不完全重合的讀書民刊名單,其中含有不少古早刊物。可以說,作爲一名資深讀者,朱曉劍爲喜愛閱讀的各位提供了一幅民間閱讀的簡略全景圖。當然,如果評介能更詳細一些,就更好了。
在本書從定稿到出版的漫長的三年半時間裏,又有一些書中提及的讀書民刊停刊了,包括已成絕響的《季風書訊》。
回家鄉建一座圖書館
章瑾 / 中信出版社 / 2019-8
·一座圖書館,改變一座城
一年前一個初夏夜,曾在浙江三門珠遊溪邊漫步,身邊跑過幾個孩子,一邊跑一邊呼喚:“快點快點,去圖書館看書!”他們口中的圖書館,估計指的是江邊的有爲圖書館。當天稍早些時候,我們參觀有爲圖書館,驚訝地看見一名外教正在給青少年們講課,課程內容屬于公民教育範疇。
有爲的存在,已經悄悄在小鎮種下了讀書的種子,改變了民風,更爲少年打開了未來無限的可能性,讓家鄉不再是遠遊青年回不去的牽挂。但是你可曾知道,這個任意門一樣的地方,其實是來自創始人章二妹一次不經意的腦洞?在這本《回家鄉建一座圖書館》中,二妹詳細講述了有爲從腦洞到逐漸生根發芽擴散的完整過程。從Cynthia到二妹,從精致利己到公益達人,從出租倉庫到文化中心,這種轉變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守護者
[美]麗莎·溫蓋特 / 徐培培 / 中信出版集團 / 2019-6
·以兒童福利之名,行誘拐綁架之實,那些被掩蓋的真相總有一天會大白于天下
這是一個發人深省且關于兩個家庭,跨越兩代人的複雜故事……1939年在孟菲斯,12歲的裏爾·福斯和她的四個弟弟妹妹在他們家的密西西比河棚船上生活。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裏爾被留下家中負責照顧弟弟妹妹,然後一群陌生人誘拐了他們,把孩子們從熟悉的一切中帶走,扔進田納西州兒童家庭協會孤兒院,孩子們得到保證很快就會回到父母身邊,但他們很快就意識到了黑暗的真相。在孤兒院殘酷的主任的擺布下,裏爾在一個充滿危險和不確定的世界裏奮力維持她的姐妹和兄弟在一起。
在南卡羅來納州,出生在財富和特權之下的艾弗裏·斯塔福德似乎擁有一切:成功的聯邦檢察官職業生涯,英俊的未婚夫,以及即將到來的奢華婚禮。但是,當艾弗裏回到家幫助父親度過健康危機時,一次偶然的邂逅讓她面臨著令人不快的問題,並迫使她走上一段漫長而隱蔽的家族曆史探索之旅,走上一條最終要麽走向毀滅,要麽走向救贖的道路。
負責收養孩子的兒童福利機構,其實是綁架貧困兒童並將其賣給全國各地的富裕家庭,這本書就是關于這項醜聞的真實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