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善濟樂 來自卓順發太平紳士 00:00 04:10
新加坡大德慈善家
卓順發太平紳士
衆生知感恩而天下安甯
衆生知自覺而天下太平
讓我們跟著記者一起走進
新加坡慈善家卓順發太平紳士的世界,
了解卓順發太平紳士
爲慈善事業奉獻的初衷,
感受卓順發太平紳士的暖暖慈場。
記者:卓主席您好,特別感謝您抽出寶貴的時間來接受我們的采訪, 如果我們可以在小孩子的心目中播種一顆慈善的種子,也許這些小孩子長大之後會有人像您一樣成爲一名慈善家,這是我們的一個美好的願望。您做慈善有20多年了,您心中那顆慈善的種子是什麽時候種下的呢?是什麽樣的契機讓您開始了慈善的道路。第一次做慈善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卓主席:我覺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很多,而且無止境的想要,當你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你一定要很感恩,爲什麽你會得到,就比如說,你來到世上,世間,你一定想到誰帶你來,就是父母親。爲什麽父母親會帶你來呢,這是一個很好的緣分,你借她的肚子出來,當你小的時候,社會一直在幫你,父母在幫助你,兄弟姐妹在幫助你,朋友在幫忙你,這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整個學習的過程,社會幫助你,給你這個平台,就是讓你成長。我覺得,你所得到的東西,一定要回饋,哪怕是點點滴滴,一分一秒的回饋,都一定要感恩,一定要去付出,一定要去寬容,一定要去慈悲,做一些事情,能夠普渡衆生,能夠幫助到別人。
記者:我們常說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我們的第一所學校,您是來自一個有11位兄弟姐妹的大家庭,根據您的分享,在家境非常貧寒的情況之下,媽媽還抱養了兩位姐姐回來,媽媽的這個行爲本身就是一種慈善,除了媽媽的善良,您從自己的父母身上和從小成長的家庭環境中還學到什麽東西呢?對于您日後事業的成功,有什麽幫助呢?
卓主席:其實你沒有窮過,你不懂窮的滋味,不懂窮的痛苦。當你窮的時候,很多東西,你除了生活,你還要面對另外一種困難,另外一種處境讓你學習。媽媽是很偉大的,在小時候,她家庭很貧窮,我們在一個很貧窮的家庭長大,可是還是蠻幸福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在整個同享的過程中,還是很感恩的。從媽媽身上我學習了很多很多,就是付出,就是爲了孩子,爲朋友,爲村裏面的居民去付出,雖然窮,但窮得很志氣。對于我來說,窮並不是窮,而是一種學習環境。小時候,我一直想不清楚,爲什麽媽媽要生那麽多孩子,可是那時候的教育就是這樣,沒有叫你去生少點孩子。我媽媽覺得,生多點孩子是一種福報,其中一兩個對社會有貢獻的時候,她覺得是一種付出,是一種感恩,所以我今天會做這麽多慈善,跟媽媽,跟家庭都有很大的關系,我很感恩媽媽和我的家庭,讓我逐步逐步在成長,有今天,有這個心得,肯樂于助人。
記者:憑借自己的成績考入華僑中學,在今天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您在15歲的時候就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華僑中學,但是因爲體諒父母,早早承擔起了養家的責任,放棄了學業,當時一定很不舍吧?有沒有想過,如果當時沒有放棄學業的話,現在的自己會是什麽樣子呢?
卓主席:我小時候是想當醫生,然後也想當一個律師。當醫生是想救人,當律師是想聲張正義。我很感激我從小就離開學校,造就了今天的我。因爲如果當了醫生,或者當了律師,我今天也不會放下身段樂于助人。“了斷取舍,承擔放下”不是這麽容易的。所以這整個過程中,我學到了八個字:了斷取舍,承擔放下。在某個時候,你一定要做一個了結,走更遠的路。面對光明去處理當前的事物,往好的方向去想。所以當初我離開學校雖然不舍得,可是我還是很樂意的,我把賺來的錢都全部交給了媽媽,讓媽媽去支配整個家庭的費用。
記者:您離開學校之後就進入社會打工了,做過很多辛苦的工作,後來憑借自己的努力奮鬥做了老板。但是做老板的經曆並不是那麽順利,第一次做生意在三個月內就輸掉了三萬塊,當時一定是您全部的身家對嗎?當時是如何度過那個難關的?當時抛棄了您的朋友,現在還有聯系嗎?您提到自己的人生主要有三次失敗的經曆,這三次失敗的經曆對您的人生有什麽樣的意義呢?
卓主席:第一次做生意是滿懷信心地去做,可是因爲不懂做生意,而且邀請我出來做生意的人,他說他對這個行業很熟,可是其實他不熟。他也是想找一個機緣出來做生意,然後我把錢拿出來了,幾個月了他還是不肯把錢拿出來,我掉著眼淚求他把錢拿出來,讓我們能夠繼續經營下去,所以第一次做生意其實是糊裏糊塗,沒有思考好的去做生意,所以失敗了。第二次失敗是在成功的時候賺了一些錢去投資房地産,沒想到波斯灣戰爭,會讓我經曆了慘痛的代價,把所賺得錢在波斯灣戰爭期間短短幾個月輸掉了。當時有一個處境是,其實我有一個股東可以幫我度過這個難關,我們兩個一起投資生意,他可以幫我以當時的市場價買齊,然後我就有錢周轉,就不用這麽辛苦,用很便宜的價格賣掉我的房地産。第二次失敗是覺得經驗不夠,遇人不淑。第三次失敗其實也是遇人不淑,跟第二次失敗相差了這麽多年,已經整二十年了,我覺得遇到這麽一位有名譽,地位的大哥,應該會照顧小弟,我沒想到第三次失敗也是因爲在商場上,商場如戰場,我在商場上比較用感情,比較用義氣去做生意,其實是不對的,商場上就是要斤斤計較,還要每一分錢都要算得好好,而且要注意合同,不能夠隨隨便便講幾句話,講義氣就能夠草草了事。第三次的失敗也怪我自己經驗不足,我都沒有去責怪他們,只是覺得我對人的思考,對人的要求有一個完美的一面,其實人的思想不是這樣的,一定要用理智對待全部的人,對待全部的投資,全部的商業行爲,全部的處世,做人的態度。所以總結來說,做什麽東西,都要三思而後行,要用理智,要用智慧去處理是非,去處理工作,去處理投資,去處理人生的經驗。
記者:您有提到在自己15歲的時候選擇放棄學業幫助家裏減輕負擔,當時有一位13歲的妹妹也跟您一樣做出了同樣的決定。兄妹兩人因爲未成年可以做的工作也很有限,非常辛苦。我特別想知道,您這位妹妹現在的狀況,她一定是您12個兄弟姐妹當中,跟您關系最好的是嗎?後來的慈善事業,妹妹也有參與嗎?
卓主席:其實我離開學校的時候,我媽媽是很痛苦的,我爸爸是不贊成的,我爸爸說爲什麽有前途不讀書,我媽媽說兒子辛苦你了,媽媽對不起。這個妹妹很奇怪,她也主動離開學校,我15歲,她才13歲,我們兩個是相當好的一對兄妹,是所有的兄弟姐妹當中,他是我最親切的妹妹,到今天爲止還是很親切。可是慈善這種東西是一種學問,是一種內涵,不是每個人想做就做的。她有參與,在行善,跟我不一樣,我是在做慈善,慈善得用心用力,盡心盡力,把生命交給了慈善,把生活交給了慈善,把未來交給了慈善,慈善是定性的,它沒有變性的,它沒有喜不喜歡。我覺得做慈善相當的困難,妹妹盡心盡力是最好的,不過我要感謝這個妹妹,感謝我的兄弟姐妹,在整個過程中給予我的教育和教導。
記者:妹妹是您15歲時就遇到的“同道中人”,現在在慈善的道路上,您的“同道中人”越來越多,您多次提到李氏基金對您的幫助和鼓勵是非常巨大的,在善濟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對此您一直心懷感恩,多次表達感激之情,除了李氏基金,還有哪些機構,哪些“同道中人”對善濟醫社提供了的幫助呢?當初是誰支持了您的第一間分社,支持的費用是多少呢?現在開一間分社需要多少錢?
卓主席:開一間分社需要30-50萬之間,看分社的大小,規模。我做慈善的時候,其實很多貴人在幫忙我,李氏基金幫忙很多。我們在醫社存著幾十萬,相當的困難的時候,跟李氏基金要求了一百萬,沒想到在短短的幾個月,他寄了一百萬過來,而且信上還說,好好的做,如果有什麽需要,明年再寫信進來,我們會大力的支持你。我沒想到李氏基金在3年內連續捐了三百萬,而且成立了一個特別基金,叫做“建國一代慈善基金”,幫助那些建國一代的人,看診領藥完全免費,就是65歲以上的人。我們也對李氏基金這個基金有特別的尊敬和敬重,因爲在新加坡像這樣的基金畢竟不多,其他的還有很多好朋友捐了一百萬,差不多有整10個,還有三皇五帝,還有培華基金,還有Transcap,就是計程車司機的公司,他們都很了不起,幫我們籌款。包括個人捐款,都是一些好朋友,比如張養心, 吳木興啊,林恩德啊,這些朋友,他們都是很大方的捐了一百萬出來,其實一百萬可以買大房子,或者買一輛跑車,他們都有很大的大愛,來幫助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我在善濟醫社,我很精簡,我是用中小企業的做法來經營善濟,所以每一分錢我們都用在刀口上,然後現在問題是,要開一間分社並不是很難,就是30-50萬,要經營一間分社才是一個很大的學問。
記者:您全身心的做慈善,家裏人理解,支持嗎?畢竟您的很多錢都用來做慈善了,如果家人希望您把這筆巨額的財富留給孩子,我們也是非常理解的。
卓主席:我家裏,坦白講他們是了解我做慈善的目的,問題是他們覺得我做多了,而且做了幾十年了,應該休息了。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他們覺得我沒有享福到,沒有享受到,而且健康也付出了。在新加坡做慈善,一年的費用六七百萬,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分分秒秒需要參與捐款,分分秒秒需要參與管理,分分秒秒需要參與,面對和承擔。因爲慈善是社會上的一個工作,社會有社會的要求,我孩子都支持我做慈善,我太太是認爲夠就好,你也年紀大了,應該享受晚年了。他們也相當的理解我,我也很感恩他們,希望得到他們的諒解,特別少的時間在陪伴他們,我也希望他們以後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用心經營他的人生跟慈善。
記者:您曾經提到過,孩子有才,不需要我的錢,孩子無才,留下錢也沒有用,那我們應該給孩子留下什麽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呢?
卓主席:我覺得金錢不是生命的一切,金錢是生活的必需,所以我覺得我留下給孩子的是一種精神、文化和內涵,希望他們健健康康,可以照顧到自己,也可以把多余的時間跟金錢來照顧其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幫助弱勢的人,我已經跟孩子講得很清楚,老爸不會留東西給你們,包括金錢,包括物質,我希望你們諒解我,他們都能夠接受我目前的想法。
記者:您在2008年加入善濟醫社之初,有4名員工,銀行存款30萬,現在的規模如何呢?有多少員工,銀行存款有多少,這個方便透露嗎?
卓主席:我在進來的時候有4個員工,存款有30萬,目前有130個員工,內部存款有1400萬。可問題是,當初的費用很低,一年才需要十多萬的費用,現在一年需要600萬的費用,所以30萬可以維持兩年,現在1400萬可以維持3年。以前看病, 一天才20多人,現在1200個人,所以我覺得金錢的需要比當時來得大很多,我以我必須努力的繼續籌款,繼續精簡,提高我們的層次來服務社會上有更多需要的居民,而且我覺得救一個人其實不是救一個人,而是救了一個家庭,因爲一個家庭,一個人有問題其他人都有問題。我們的工作是讓他們把身上的疼痛拿掉,精神上比較安甯一點,不要有這麽多埋怨,造成社會上的負能量。
記者:面對這麽一個龐大的團隊要管理,您是用經營企業的思維和模式去運作善濟的,但是很顯然對于病患的仁慈是不適用于企業管理的,對于員工的管理,您苛刻嗎?您最在乎的員工素質是什麽?
卓主席:每個員工都是我親自面試聘請進來的,我覺得最主要不是能力,是他的慈悲心。如果有再高的能力卻沒有慈悲心,是不適合做醫藥醫療,當他有慈悲心的時候,是我的首選,他進來我們的醫社的時候,訓練他的能力是我的工作,所以我訓練他們是用中小型企業的做法,因爲我們的錢不多,後備金不多,我們要一個人做很多人的工作。 當一個人做很多人的工作的時候,同時也能提高他的能力和智慧,我對他嚴是因爲人命關天,然後在醫院方面的服務,一定要嚴肅,一定要莊嚴,不能夠馬虎,所以對他們嚴是情有可原,可是過程中有一個家庭式的內涵和關心,所以每個員工還是能夠接受。善濟提倡的是寬容,慈悲,大愛,感恩,祝福,大家都能融入這個文化,所以,到今天爲止,管理這些人並不是我最大的問題。
記者:善濟醫社的員工流動性大嗎?
卓主席:(流動性)其實不大,員工自己走得不多,反而是我要求員工走的會比較多一點,因爲我覺得員工不適合這份工作的時候,不夠慈悲的時候,不夠寬容,不夠光明的時候,我會主動叫他們離開,因爲我不能讓一些不夠慈悲,不夠光明的人留在善濟醫社,影響到整個慈善機構的服務。
記者:當初當老板是賺錢,而現在做慈善是花錢。請問是當老板辛苦,還是做慈善辛苦?當老板和做慈善有什麽不同呢?
卓主席:當老板的時候覺得老板很辛苦,做慈善的時候覺得老板不辛苦,老板只是賺錢而已,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賺錢,慈善不一樣,他要求很細心,很細膩。而且要根深蒂固,要四方八面,而且要很圓滿,要處理全部的東西,做慈善要面對的太多了,而且慈善是在虧本做生意,但老板是在賺錢做生意,只是看賺多賺少,慈善是付出,老板是回報,這是兩條路的做法,我覺得慈善太辛苦了,可是我很樂意去考驗和承擔,而且這麽多年了,我的心已經沉澱了,也不會覺得太辛苦,習慣了。當一個事情你每天在做的時候,你認可的時候,你想去做的時候,你感恩的時候,我覺得不是一個困難,不是一個瓶頸,而是樂在其中,我倒覺得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光明和未來。
記者:善濟醫社的發展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需求,比如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包括我自己有過抑郁症的經曆,善濟醫社一步步的發展都盡量切合病患的需求,時代的需求,有身體和心理方面的輔導服務,接下來有什麽具體的發展計劃嗎?
卓主席:接下來,我們15間分社穩定住,用軟實力替病人剪頭發免費,深度的去了解他們的內心,讓他們感恩,用正能量去影響他們,還有教非華族去學習華文,希望從這個平台可以幫助到更多的非華族,宣揚中華文化,宣揚推拿,針灸,非華族從中華文化當中得到更好的照顧,讓他們更感恩的去提倡種族和諧。還有接下來,員工要逐步的提升,提高他們的醫術,提高臨床經驗,提高他們的親和力,去改善,去進步對病人的交流和溝通。
記者:我們也會遇到一些人,有胸懷,有意願,但是能力不夠,如果想要做慈善,該如何呢?
卓主席:一般上要做慈善相當的困難,一般的人捐錢跟行善,慈善的意義任重道遠,慈善是承擔承擔再承擔,感恩感恩再感恩,付出付出再付出,它很任性,它沒有隨性,它是固定的,不能夠今天想做就做,明天不想做就不做,行善不一樣,他今天有錢,想捐就捐,明天不想捐就不捐。所以要行善相當容易,就是你舍得就把部分的所得捐出來。慈善是不一樣的,你除了用精神,用時間,還要用體力,用金錢,智慧去付出,還要面對很多人,面對光明,面對慈悲,面對寬容,要親身體驗,它是兩個不同的道路,我覺得你有機會去做慈善的時候,就要去做慈善,而不是單單行善而已。可是要做慈善,你必須要認可自己的所作所爲,一定要定下心,不能夠名利欲望,貪嗔癡,這樣與做慈善的環境背道而馳,反而會傷人不利己。
記者: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爲,如果這些人有意願的話,可以先從行善做起。您常常說到:人生無常,是因爲生活中經曆過什麽特別的事情嗎?才會有這樣的感觸?
卓主席:明天的你是否依然存在,生命是很無奈的,很無常的,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當下也不可得,才有這麽多意外,還有這麽多暴斃。我覺得人活在當下,必須用盡全部的智慧和光明來處理那一天,因爲很簡單,明天到底是無常先到還是生命存在,我常常告訴自己,今天是我的最後一天,我必須要過得有意義,必須要過得很充實,必須要認可今天的時間,精神跟價值去處理一些有利衆生的事情,發揮生活的感恩和生命的意義,價值和能量。
記者:您說過善濟是屬于大家的,有一天要往外國走,外國的主要陣地是中國嗎?具體是怎樣的方式呢?您對善濟以後的期望是什麽?
卓主席:我知道世界上有三大團體,他們的精神是很偉大的,就是紅十字會,獅子會和扶輪社,他們爲什麽能夠走到全世界呢?就是一個信念和理念,就是一個文化價值觀。中醫也是中國,中華文化的一個保健養生的文化。中醫在幾千年以來照顧了很多生命,照顧了很多人的健康和幸福,我覺得應該大力的宣傳,醫術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塊。還有我們的語言,孔子,孟子,道子,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思想,能夠把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中醫,發揚到非華族的國家,是一種很光明的一件事情,而且可以把中華文化帶回去中國,華人的地方,根深蒂固的回憶,構思和回想我們中華文化的偉大,我覺得應該提倡和鼓勵的。
記者:回首您走過的人生路,如果有機會人生可以重新來過,您希望改變什麽嗎?還是一切保持原樣就好。
卓主席:我很感恩我現在的所有和我的付出,我也很感恩前輩有這個平台讓我去接班,讓我去發揚光大,很多人一直問我後悔嗎?其實我沒有後悔,爲什麽呢?我們能夠有這個平台,前人種樹後人納涼,留下來讓你去發揚光大,我覺得是應該感恩的,所以這幾十年來我做慈善,沒有拿到半分錢,而且每年最少要最少捐幾十萬,華文的禮節,禮尚往來,我很樂意的,如果你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挑起這個責任,發揚慈善的光明和未來。
記者:最後您相對所有的捐獻者說些什麽呢?
卓主席:我很感激他們不屈不饒,堅定不移的支持慈善,支持我,對我的加持,支持善濟醫社。我希望他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社會上有一群人,他們很辛苦,希望我們這些有能力的人,我們應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來照顧他們,讓他們不要這麽痛苦和辛苦,讓他們可以過上比較好的生活,提升他們的生活素質,讓他們能夠和諧,社會就不會有這麽多埋怨,社會如果很穩定的話,大家才有福報去共享平台,有福報去共享社會的安定。謝謝大家!
記者:好,謝謝卓主席的時間!
在此篇采訪的最後,要特別感謝卓順發主席抽出寶貴的時間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慈善夢想,把這份正能量發揚光大,也要感謝善濟醫社的汪慧小姐和Joanne小姐,幫忙提供資料和照片,以及糾正最新的數據,感恩!
新加坡慈善家卓順發太平紳士::“行善與慈善,是兩碼事,層次與境界,行善是喜不喜歡,隨性,可有可無。今天想捐錢就捐錢,明天不想捐錢就不捐錢,這叫行善,很有那種隨性。慈善是定性,承擔,慈悲,同理,沒得選擇,沒有喜不喜歡,只有喜舍,只有付出付出再付出,感恩感恩再感恩。”
新加坡慈善家卓順發太平紳士
大愛無邊,感恩有您
【珍惜生命,感恩生活】這本集子在新加坡出版印刷,作者卓順發先生在這本集子中與大家分享他的人生感悟,處事哲學,以及他的慈悲心念。讓我們在紛繁塵世中思考如何用平常心面對生命,用寬容心面對埋怨,用慈悲心面對人生,用感恩心面對生活,用大愛心面對世界,用同理心面對未來。路,越走越好。
本書目前已在新加坡友聯書局、友誼書齋、
大衆書局主要分店、紀伊國屋書店等主要書店上架。
讀者也可在玲子網絡書房網購:
https://sgchinesebooks.com/products/product-163
手動點贊!善濟醫社帶來的一份感動!
新加坡善濟醫社門診收費情況是怎樣的呢?看這裏。
【視頻】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在《善濟愛心之夜》活動上卓順發主席都講了些什麽呢?
【回顧】母親節善濟獻愛送花活動後,李顯龍總理說了什麽呢:)
【回顧】新加坡善濟積善慈善晚宴2017 -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BBM/PVPA致辭
【暖心】善濟醫社主席卓順發博士在馬西領分社與看診病人親切溝通交流 2017-02-18
【新聞回顧】卓順發主席榮獲“年度華人榜樣”獎 2016-01-23
【視頻回顧】善濟醫社介紹 了解善濟醫社
好看請點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