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提高公衆對特需群體的了解,促進本地社會的包容度的“紫色行動”,今年邁入第四個年頭,首次從芳林公園移至新達城,吸引約一萬人到場,是曆來最多參與者的一次。
本地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對有特別需要者的認識,尤其是雇主,以讓有特別需要的孩子畢業後,能找到工作,做出貢獻。
“紫色行動”(The Purple Parade)今年邁入第四個年頭,首次從芳林公園移至新達城,吸引約一萬人到場,是曆來最多參與者的一次。
“紫色行動”旨在提高公衆對特需群體的了解,促進本地社會的包容度,同時贊頌特別需求者在不同領域所展現的能力。
副總理兼經濟及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昨天在致詞時,贊揚提供特別教育的群體在過去多年的努力和貢獻,如今那些有特別需要的孩子也能納入強制教育的框架內。
他也提到,接下來的挑戰在于如何確保這些有特別需要的孩子畢業後也能被雇傭。
今年共有135個志願福利組織、學校、企業代表和特別需求者機構參加了這項活動,通過表演、遊行或在嘉年華擺攤等,以不同形式表達他們對特需群體的支持。
活動參與者昨天都響應號召,穿上紫色服裝到場,讓新達城外的戶外空間化身一片“紫海”。2818名參與者也在主持人帶領下,戴上紫色帽子,刷新了新加坡紀錄大全中“最多人頂紫色帽子”的紀錄。
“紫色行動”籌委會顧問、中區市長潘麗萍受訪時說,看到大批公衆不惜冒雨前去支持“紫色行動”,她感到很欣慰。她也說:“活動能走入市中心,代表了越來越多人關注有特別需要的群體,這從過去十年(取得的成就)就能看出。”
公衆陳葆盈(40歲,公務員)昨天一家四口到場支持活動。她說:“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到有特別需要的群體,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只有當社會認識和了解他們,才能更好地去接納與包容他們。”
另外,配合爲期一個月的“紫色行動”宣傳運動,市區地標如濱海藝術中心、國家美術館、濱海灣金沙、新加坡摩天觀景輪、濱海灣螺旋橋等共15個地標,也在上個月29日至昨天以紫色燈光點綴,照耀市區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