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目前只有一家非盈利組織在推動“街道玩樂場”概念。王蓓麗創辦的新加坡健康生活協會5月起,開始與政府和私人機構接洽,舉辦了14場“嬉戲街道”活動。王蓓麗希望,參與“嬉戲街道”的孩子能把它當成一種“另類體育課”。
“我們小時候總會到小溪邊抓魚蝦、喜歡爬椰子樹、在無車的巷子裏把牛奶罐子當足球踢。”
在沒有電視、電腦和手機的年代,生活在甘榜村落裏的人仿佛都如此度過他們的童年時光。這些活動雖然簡單,街道的空間也有限,但當時的小朋友總能夠發揮想象,築造起自己的玩樂天堂。
反觀在現代城市裏,潺潺小溪不再,人們不懂爬樹,因爲車輛變多,馬路與街道也漸漸被視爲是“不安全”的空間。大人很少會叫小孩“到街上去玩”,對于多數家長來說,即使讓孩子出外玩耍,一般也僅允許他們到附近的公共遊樂場去。
似乎是爲了回應這種現象,美國與英國近年來開始有不同組織冒起,推動各市政府頒發類似“臨時遊樂場”的許可證,允許一些道路在某些時段關閉。
這些組織的宗旨很簡單:希望原本車水馬龍的街道能變成孩子們自由活動的地方,以此方式促進親子交流與鄰裏互信,並且讓小朋友有更多機會到戶外運動。
名爲“街道玩樂場”(Play-Streets)的運動曾在1970至1980年代興盛一時,近期又卷土重來,在“無車”概念變得時髦後重獲新生命。
以美國爲例,自第一夫人米歇爾2012年公開支持非政府組織“健康美國”推出的相關計劃後,美國約十個城市兩年內已舉辦近50場“街道玩樂場”活動;在英國,爲解決孩童肥胖問題,衛生部2013年也開始資助這類活動。
新加坡目前爲止則只有一家非盈利組織在推動“街道玩樂場”的概念。由34歲的王蓓麗一手創辦的新加坡健康生活協會(Singapore Wellness Association)自5月起開始與政府和私人機構接洽,至今已舉辦14場“嬉戲街道”(PlayStreetsSG)活動。
該組織目前每月至少舉辦一場活動,在熱門地點舉辦的“嬉戲街道”有時可吸引多達數百人。
以巴格達街爲例,由于甘榜格南是我國早期的馬來社群聚落,王蓓麗總會透過活動介紹如毽子和“鍾格”(congkak)等馬來傳統遊戲。
曾參與“嬉戲街道”活動的再尹(44歲,行政人員)受訪時說:“我小時候常到街上去和鄰居玩,所以和其他族群的相處非常頻密。現在我的孩子都只在家裏打電動,不但不健康,他們的社交圈子也變得比較狹隘,沒太多機會認識左鄰右舍。”
健康生活協會的目標是在一年內舉辦至少48場“嬉戲街道”活動。除了確保每一場活動都能有各自的特色之外,協會也希望逐步擴大活動範圍,讓更多人能夠參與。
王蓓麗希望,參與“嬉戲街道”的孩子能把它當成一種“另類體育課”。“我認爲這是提高孩童整體健康水平的公共方案之一。小朋友在搖呼啦圈與踢毽子時可以消耗不少卡路裏,一些科學研究也證明玩樂可以加強孩童的智力,幫助他們成長。”
玩甘榜遊戲 找回童年樂
■ 毽子(Capteh)
玩家應用腳跟踢毽子,遊戲宗旨是不讓毽子落地,贏家根據踢毽子次數決定,踢最多次者獲勝。
■ “五石子”
(Five Stones)
一方先抓起五個“石子”,把石子撒開,右手拿起其中一個石子向上抛,連同抛出的石子將地上其它石子迅速一把抓起。第一次一個一個抓,第二次兩個兩個抓,以此類推。如果失敗,換對手開始,直到有人完成。
■ “鍾格”(也稱跳棋,Congkak)
橢圓形木塊道具上每排有五個、七個或九個洞,末端的兩個洞是“家”。玩家主要可將小石子或彈珠放進洞裏玩,玩家必須根據遊戲規則並使用數學邏輯,嘗試將所有石子或彈珠放到“家”中,就可獲勝。
“嬉戲街道”活動
■ 碧山公園
日期:本月19日(星期六)至20日(星期日)
時間:早上9時30分至下午12時30分
介紹:小朋友與大人都可參與,在公園草坪間的走道上進行粉筆彩繪,把走道變成五彩缤紛的“動物步道”。
■ 達士敦坪公園(Duxton Plain Park)
日期:本月1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4時至7時
介紹:主辦方與慈善組織Kidz Hori-zon合作,推出家庭版“生存遊戲”,教導大家簡單的生活技巧
■ 牛車水寶塔街(Pagoda Street)
日期:本月26日(接下來計劃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六舉行)
時間:下午4時至7時
介紹:介紹跳繩、陀螺、扯鈴等民間遊戲
■ 甘榜“嬉戲街道”@巴格達街(Baghdad Street)
日期:12月3日(每月第一個星期六舉行)
時間:下午4時至7時
介紹:介紹毽子和“鍾格”等馬來傳統遊戲
備注:活動日期時會更改,有關活動詳情可電郵[email protected]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