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新型亞聲速遠程反艦飛彈LRASM成功進行了F/A-18 大黃蜂機載分離試驗;日本超聲速反艦飛彈ASM-3 則秘密進行了首次海上試射;而俄羅斯的鋯石高超聲速反艦飛彈更是聲稱將於今年正式服役。那麼,為什麼有的國家選擇發展亞聲速反艦飛彈,有的國家則大力發展超聲速反艦飛彈?這兩種飛彈又反映了哪些技術路徑?
LRASM反艦飛彈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反艦飛彈是從艦艇、岸上或飛機上發射,用於攻擊水面艦船的飛彈。自20世紀40年代問世以來,反艦飛彈已走過了70多年的發展歷程,並多次在實戰中應用,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成為一種效費比很高的戰術飛彈武器。
LRASM反艦飛彈
反艦飛彈到底該走亞聲速路線還是超聲速路線?這個爭論自反艦飛彈面世以來,就一直存在。
上世紀中期,美國、歐洲、俄羅斯的科技人員就曾發生過激烈爭論。大體上,美歐各國選擇的是亞聲速反艦飛彈路線,而俄羅斯則是以超聲速反艦飛彈為主,亞超聲速並舉的發展路線。其實這個問題早已超出了技術範圍,每個國家的發展思路基本是依據本國國情和技術優勢,為自身的政治需求及其軍事戰略思想服務的。比如,美國一直奉行全球性海軍戰略,強調基於作戰平台、信息網絡的體系反艦作戰能力。他們對反艦飛彈發展一直以亞聲速為主,呈現出高隱身、信息化、智能化、大射程的技術發展趨勢。同時,美國也在積極研發高超聲速飛行技術,追求高馬赫數突防和臨近空間突防,形成了高、低搭配的「跨代式」反艦飛彈發展路線。
LRASM反艦飛彈
美國反艦飛彈的典型代表是捕鯨叉亞聲速飛彈、戰斧亞聲速反艦型飛彈,以及美國聲稱能「改變博弈規則」的亞聲速新型遠程反艦飛彈LRASM。俄羅斯的海上力量要弱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因此他們不得不劍走偏鋒,大力發展反艦飛彈以尋求海上力量的平衡。
俄羅斯海軍的潛在作戰對象是擁有強大海上航母編隊、快速反應能力和遠程預警能力的美歐國家,所以反艦飛彈必須以快制勝,並確保一發命中,給對方造成致命打擊。同時,由於俄羅斯在超聲速飛彈技術方面的實力強於西方,因此俄羅斯的反艦飛彈以超聲速型號為主,亞超並舉,且具有射程遠、威力大、速度快的特點。例如,「花崗岩」「日炙」「寶石」等超聲速飛彈和冥王星亞聲速飛彈。
疑似鋯石飛彈模型
日本屬於島國,多山地,地形非常複雜,敵對國家可能的進攻幾乎都來自海上,導致日本軍方一直強調要禦敵於國門之外,要求在海上消滅來襲艦隊。為此,日本非常重視反艦飛彈的發展,期望在未來海戰中以小博大,他們先後研製了88式、91式、93式亞聲速反艦飛彈,但由於技術的限制,近年來才基於美國超聲速靶彈的技術,開發了ASM-3超聲速反艦飛彈。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天下兵器,唯快不破。從各國反艦飛彈研製的歷程可以看出,速度一直是各國追求的制高點。但是受技術水平的限制,目前僅有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少數國家和地區發展了超聲速反艦飛彈。
疑似鋯石飛彈模型
於是,「亞聲速或超聲速」就成為各國在發展新的反艦飛彈型號伊始面臨的一個艱難抉擇。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美國軍方對LRASM型號態度的轉變了。最初,美國軍方授權開展亞聲速和超聲速兩個型號的研發工作,但是時隔不到兩年,超聲速型號就「胎死腹中」,美國軍方給出的理由是:研製經費縮減,進度加快,而超聲速型號研製難度大,研製周期長,難以滿足美國軍方2018~2019年具備實戰能力的要求。
超聲速反艦飛彈的優點非常突出,具有制導精度高、突防能力強、破壞威力大等特點。但是其速度這把「雙刃劍」導致超聲速反艦飛彈一問世便「先天不足」。它的體積和質量大,攜載不便,紅外、雷達特徵典型,被對方觀察系統發現的距離較遠。另外,它的制導系統反應時間短,易受對方軟對抗措施影響。當然,它的成本高,主要是源於材料的特殊性和巨大的燃料消耗,以及生產技術要求高帶來的生產成本高。有研究表明,超聲速反艦飛彈的耗費要比亞聲速反艦飛彈高1.5倍。 而亞聲速反艦飛彈則存在速度慢、突防能力弱、對敵方艦船的破壞性差等「痼疾」。隨著各國反導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硬對抗措施的巨大發展,各型反導艦炮、中近程反導飛彈對亞聲速反艦飛彈已經具有良好的攔截能力。但是亞聲速反艦飛彈之所以仍受到美歐各國的青睞,則是和其與生俱來的先天優勢分不開。亞聲速反艦飛彈具有質量輕、成本低、紅外信號特徵低、抗干擾能力強,易實現多枚飛彈同時攻擊同一目標以及再攻擊能力等優點。
揚長避短,齊頭並進
目前,由於受飛彈動力技術和隱身技術水平的限制,新型反艦飛彈技術的發展路線還存在亞聲速高隱身和超聲速大機動兩個發展方向的爭論。因此,各國都在不遺餘力地進行技術突進,力圖揚長避短。
亞聲速反艦飛彈將著力加強超低空、超隱身設計,提高低空突防能力。超聲速飛彈則側重於超高速、大機動、遠程高彈道設計,甚至發展彈道飛彈作為反艦飛彈。
為了克服超高速與隱身的矛盾,反艦飛彈還可在中段採取高亞聲速超低空掠海飛行、末段採取超聲速機動突防,如俄羅斯俱樂部反艦飛彈就是這樣的設計思路,這也是目前反艦飛彈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此外,俄羅斯和美國都在積極發展飛行速度超過5~6馬赫數的高超聲速反艦飛彈。英國媒體報道稱,最近頻頻曝光的俄羅斯鋯石飛彈「可能改變世界力量平衡」。同時,美國X-51A項目也是旨在研發最大射程1000公里,速度為6~7馬赫數的高超聲速巡航飛彈。比較亞聲速與超聲速反艦飛彈,速度雖是影響反艦飛彈發展和改進作戰能力的重要因素,卻不是全部和唯一的因素。在未來的反水面作戰中,亞聲速和超聲速方案的主要依存關係,將既不是傳統的「主從」關係,也不是簡單的「取代」關係,而是一種優勢互補關係。
僅東風-5B洲際飛彈就位居現役世界第二大核飛彈
因此,按照「亞超並舉,聚焦高超」的發展原則,建成一個既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又能夠在聯合或協同作戰中按優勢互補原則,形成最佳火力配置的反艦飛彈武器體系,才是反艦飛彈今後發展的正道。
中國造出世界第2大洲際飛彈 射程覆蓋全球誤差僅50米
上圖為美軍進行分導多彈頭的延時攝影照片確實就像流星一般絢麗
洲際彈道飛彈是當今可謂最強的飛彈,尤其是其可以攜帶的核彈頭,至少可達7000公里以上射程,更承擔了戰略核打擊的關鍵任務。所以,世界各國都把發展洲際彈道飛彈作為核武器發展戰略中,運載發射系統最重要的一環進行研發。而對於中國來說,現役的東風-5系列彈道飛彈無疑就是這其中的佼佼者。東風-5系列最新型的東風-5C發射重量可達200噸,僅次於俄羅斯的SS-18」撒旦「洲際飛彈的210噸發射重量,成為了世界第二大核洲際彈道飛彈。雖然大家都知道,核飛彈的發展趨勢是高度機動化和潛射化,可中、美、俄現在卻又回到了繼續發展陸基發射井式發射的洲際彈道飛彈這條路上,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需要先從中國近期進行的一次關鍵試驗說起。在1月31日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刊發文章稱,中國火箭軍在1月份早些時候在中國的西部沙漠地帶進行了一次試驗,測試靶區半徑可達200公里,這已經超乎了3-5個彈頭的測控需求。如果你有幸能夠實地探訪,可以在沙漠的上空上看到10道類似於的「流行尾跡」從天而降。這樣壯觀的景象其實就是中國進行的東風-5C的10個分導式彈頭的測試。
東風-5A發射井內單彈頭吊裝的罕見照片
美方稱,這次實驗無疑是對外展示了中國核洲際飛彈的實力有多強,以至於美方不得不從新評估中國的核武庫水平。因為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中國僅有250枚核彈頭,而顯然中國進行10個分導多彈頭的測試,證明庫存量遠非這麼少。根據美國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專家裡克·費舍爾在接受《華盛頓自由燈塔報》時稱,中國此舉顯然是在展示自己的核實力,應對近期美軍一系列動作。
10分導多彈頭技術目前僅美、俄有,中國目前達到這一水平顯示出良好的技術積累
儘管東風-5C其實也是基於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研發,但是經歷過,東風-5、東風-5A、東風-5B三代的演變,使得現代東風-5C雖然看似是一種「落後」的液體發射彈道飛彈,可實質上經過多次升級,尤其是使用了雷射慣性制導系統以及慣性星光復合制導等多重先進位導手段後,讓東風-5C的打擊能力進一步獲得提升。根據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的分析專家推測,東風-5C飛彈具備運載單個當量達百萬噸級核彈頭,最遠射程可達14000公里,這已經足以在中國發射基地內覆蓋全球全部有人居住的城市。
而且在攜帶10個當量在15-30萬噸TNT的小型化核彈頭式,射程也可達9000公里,並可供單個彈頭在200公里的半徑內自由選擇目標。由於中國在東風-21系列飛彈上驗證了精確打擊能力,俄專家相信,東風-5C的分導多彈頭CEP(圓機率誤差)僅50米,這對核彈頭來說是相當精確的水平。根據俄羅斯火箭軍的理論,如果能夠同時在同一區域的固定點,引爆3個20萬噸TNT當量的分飛彈頭,其摧毀能力超過單個1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而中國這樣高的精度,也顯示出中國在研發核洲際飛彈水平到底有多強。
儘管現在美、俄、法、英等核大國,主力核打擊力量都是潛射彈道飛彈,可俄羅斯也研發了RS-26「薩爾馬特」彈道飛彈來替換SS-18,美軍也計劃升級自己的「民兵III」陸基彈道飛彈。
陸基核飛彈發射井本身就具備極強的隱蔽和抗摧毀能力是最給力的核反擊平台
這是因為,在接受戰略預警後,反應最為迅速的就是陸基發射井式的彈道飛彈。尤其是當預警衛星發現敵方彈道飛彈發射後,一般留給地面的反應時間只有30分鐘。
而30分鐘利用長波台或者衛星聯絡海底的核潛艇幾乎是不可能事件;而陸基機動發射洲際飛彈也不過是剛剛開出洞庫;只有發射井式飛彈,有長期值班人員駐守,可在30分鐘內確保反擊的核武器升空。
而且,發射井雖然看起固定,但是建立的時候興建了大量的假目標,使得敵方根本無力準確摧毀。並且,發射井的井蓋重達百噸,採用鋼筋混凝土多層澆築,甚至可以承受核彈直接打擊。
所以,美、俄、中,現在還有實力能夠繼續研發相應液體發射井式彈道飛彈的國家,還在繼續研發相應產品。而英、法現在只能徹底廢掉陸基發射井,保留基本的海上和空中核反擊力量。僅從這一點來看,中國核洲際彈道的實力顯而易見,跟美、俄一起處於第一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