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全球教育計劃支持被選中的國際發展機構,去改善全球成千上萬學童的教育機會。瑞信相信該計劃已取得實際可測量的效益。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自2008年推出全球教育計劃以來,已在38個國家的超過400所學校,向10萬個學生伸出援手。
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部主管兼東南亞地區首席執行長範思高(Francesco de Ferrari)昨天在瑞信舉行的常年慈善基金會論壇上指出,該項計劃支持被選中的國際發展機構,去改善全球成千上萬學童的教育機會。瑞信相信該計劃已取得實際可測量的效益。
他也分享了瑞信在社會效應投資(impact investing)所取得的進展。自2014年以來,瑞信與Prodigy Finance合作推出效應投資産“Higher Education Note”在全球協助學生接受高等教育,至今已使得超過70個國家、共2500名來自弱勢背景的優秀學生升上最好的大學。
效應投資爲目前興起的新型慈善方式,主要將金融投資與公益慈善緊密結合起來,在獲得實際盈利回報之際,也對社會和環境産生影響。
這是瑞信第六年舉辦這項論壇。除了邀請香港陳一心家族基金會聯合主席陳禹嘉到場演講,論壇也有兩場討論活動,主題分別爲“今日與明日的慈善——捐贈的做法”,以及“教育捐贈——給予而非施予”。
教育部長黃志明:本地捐款25%惠及教育
論壇主賓、教育部長(學校)黃志明致詞時說,在新加坡,教育仍是捐款者希望惠及的對象。根據慈善總監2015年常年報告,去年捐獻給慈善機構的善款有25%是給教育領域。
他說,捐款行善之所以重要性,是因爲它將給社會帶來良性循環。行善者成爲模範,啓發其他人行善。
目前,各國慈善越來越重視評估捐贈的成效和確保取得投資回報。不過,黃志明提醒,盡管慈善界的環境正在轉變,但絕對不能忽略行善的基本使命,即爲每個人提供他們在人生中獲得成功的機會、讓每個人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做到最好,以及對下一代的生活帶來正面和長遠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