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爲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並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注:魯曉芙看歐洲。 合作請聯系微信:Xiaofu_Lu
香港的房價越來越高,年輕人根本沒有希望能夠買到房子,很多人畢業了以後,還是跟父母蝸居在只有20-30平方米的鴿子籠裏面。
同樣是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卻沒有這樣的問題,炫耀公共住宅計劃的國家何其多,但很少有國家會像新加坡這麽投入;4/5的新加坡永久居民,住在政府建造的補助房屋,而且大多數都是自住。
117萬買三房,新加坡組屋政策有多厲害?!
將新加坡想象爲低稅天堂的遊客,見到如此巨大的公共組屋系統,必定會十分驚訝。然而,建屋發展局(HDB)是新加坡經濟和社會政策的關鍵,是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的基石,也是非常吸引人、卻又十分棘手的模式。
建屋發展局成立于1960年,以取代英國殖民者的城市計劃機構。建屋發展局一開始的目標,是爲貧窮家庭建造出租房屋,但在4年內,就轉爲建造向民衆銷售的公共組屋。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稍後寫道,他認爲,房屋所有權普及化,可以讓每一位公民與國家利害相連,也能讓華人、印度人和馬來人更加緊密。政府利用權力取得許多土地(目前政府擁有新加坡約90%的國土),並逐步將新加坡人從平房村落移往混凝土高樓。
今日,新加坡約有100萬戶組屋,大多聚集于核心區外圍的新市鎮。每一年,政府都會出售新一批預售組屋,主要銷售給首次購屋者;每戶皆爲99年的租賃權,並以低于市場的價格出售,但成功申請者必須等上三、四年,房屋才會建造完成。
新加坡人也可以選擇向屋主購買現有組屋,並由買賣雙方議定價格。初次和二次購物者,無論是買新屋還是舊屋,都可以獲得政府補助。政府以配額確保每區組屋的華人、印度人和馬來人比例,能反映全國的人口組成,避免形成種族聚居區域。
今年,榜鵝( Punggol)的新三房組屋,平均價格約略超過30萬新幣(約156萬人民幣)。符合收入條件、取得政府首次購屋補助的人,最多可獲得7.5萬新幣(約39萬人民幣)的補助。也就是說,買三房,只需要117萬元人民幣就可以了。新加坡是發達國家,這樣低廉的成本,可以說非常讓人驚訝了。
在次級市場購買相似的組屋,價格約會高上1/5至1/4。購買私人房地産公司建造的公寓(主要銷售給外國人和最富有的新加坡人),價格可能會多達3倍。
新加坡人用來購買組屋的現金,部分是由中央公積金(CPF)提供;CPF是全國性的強制存款機制,絕大多數的工作年齡公民,都得將20%的月薪(雇主必須額外提供17%)存起來。
公民有權取出部分儲蓄作爲組屋的頭期款,許多人也有權獲得建屋發展局提供的低廉房貸,並將每月繳入CPF的金額,用來支付部分或全部的房貸月繳額。
社會穩定,還有其他妙處
新加坡幾乎完全沒有流浪者,組屋看起來有些單調,但幹淨、安全、室內空間夠大,也比香港、倫敦等部分富有城市的同類住屋選擇更易于負擔;建屋發展局表示,首次購物者平均只需將低于1/4的家庭收入用于償還房貸。
它對政府來說也相當劃算。2015-16年,國庫用于住房的支出爲18億新幣(總預算的2.4%),已足以補足建屋發展局的年度赤字(建屋發展局本身的預算爲170億新幣,它有獲得政府放款,但也會向銀行和債券市場借款)。新加坡政府表示,建屋發展局于1960年代成立至今,獲得的補助總額約略超過280億新幣。
新加坡不需要傳統的、以稅收支持的退休金機制,原因之一就是補助與住房連結在一起。其理論在于,幾乎所有的新加坡人在退休之時,都會擁有自己的房屋,也會有存款。
願意在退休後換間小一點的房子的人,生活也會相當不錯。願意在父母居住的地區購買房子,就能獲得額外的折價;此舉可鼓勵新加坡人協助照顧年長者,有助減輕政府的負擔。
這套系統也是人民行動黨得以執政近70年的原因。
支持者指出,將住房視爲要務的政黨能獲得民衆信任,並不令人意外;不過,極高的房屋擁有率,確實也讓新加坡選民極度風險趨避。人民行動黨的候選人常會在選舉時指出,如果位于投給反對黨地區的組屋,會排位到最後才獲得政府資助的升級。
此外,政府利用自身對住房系統的掌控,來形塑新加坡人的生活。能否購買組屋的規範十分嚴格;部分規範有助壓低成本,但也帶有濃烈的家長主義氣息。
影響最廣的就是優先提供給夫妻(近年新加坡積極提升生育率),單身者亦可申請,但得等到35歲才行。
因此,年輕成人常會繼續住在家裏,等到結婚才搬出去。同性伴侶的婚姻並不合法,因此也有著相同的處境。1990年代中期的道德恐慌後,未婚母親也發現,他們比其他家長更難購買組屋。
並非完美,也有不滿意地方
與英美歐洲的社會住宅方案相較,最貧窮者獲得的補助極少;通常只有家庭月收入低于1,500新幣(約7790元人民幣)的人,才能取得補助出租住房,而且只有套房和一房住宅,不適合處境艱困的家庭。新加坡建屋發展局表示,收入略高于此數的人,應該就有能力透過機制購買房屋。
這套極度重視房屋擁有權、忽視租屋的系統,能否繼續滿足新加坡人的需求,有待觀察。
有些人質疑,年輕成人投入房貸的金錢,也許應該用來創業。購買組屋所需的承諾,也不僅只是婚姻;搬家或是在頭5年想出租房屋,都得尋求許可審批。
目前而言,這似乎是相當合理的交易。然而,縱有建屋發展局提出的誘因,新加坡人仍舊越來越晚婚;即使近期的降溫措施降低了物價,物價上升已然壓縮荷包。
今日的買家,也必定無法享有父母和祖父母享有的、新加坡高速成長之時的資本報酬。
風險在于,年輕人可能會不再視這套系統爲國家資産,而是視之爲“鍍金的牢籠”。
編輯:鶴立高崗 格式: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