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AIA買保險一直是內地客戶海外投保的主流選擇,爲自己買, 爲孩子買, 買重疾, 買儲蓄, 海外投資…2016年時, 香港保費總成交額更是達到727億 (中國人真的有錢啊….)
而在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國內中高淨值客戶默默選擇了赴新加坡AIA購買保險,這背後有何原因呢?今天我們就以一位親自赴新加坡投保的客戶視角來爲大家講述,海外保險,除了香港AIA,爲何還可以選擇新加坡AIA?
(AIA友邦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是最大的泛亞地區獨立上市人壽保險集團,集團總部設于中國香港。在亞太區17個市場營運,包括在中國香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台灣、越南、新西蘭、中國澳門和文萊擁有全資的分公司及附屬公司、斯裏蘭卡附屬公司的97%權益、印度合資公司的26%權益,以及在緬甸的代表處。2019年7月,位列《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388位。)
去年,借著香港聖誕節假期比新加坡多一天的“良機”,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帶著太太與不滿一歲的寶寶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主要任務只有一個:給自己買一份壽險。我是一個非常推崇壽險(尤其是定期壽險)的人,而且認爲定期壽險應該是每個家庭“頂梁柱”必須配備的保險,但是我們大部分人對于“保險”的意識才剛剛萌發,想讓大家從內心接受一款“只有身故才能賠”的“消費型”保險,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沒關系,既然真的是好東西,我會不厭其煩地給大家講它的好處。
爲什麽我要買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的最大優勢,就是便宜。這一點主要是由其“消費型”的特質所決定的:只有這種便宜的“消費型”産品,才能用最少的保費“撬動”最大的保額。我很喜歡一則宣傳語:“站是一台印鈔機,倒下一堆人民幣”。由于定期壽險所保障的責任是“身故”,那麽這項責任所對應的保額一定要夠高,因爲定期壽險的保額是人一生的價值的體現。這個概念就如同對上市公司進行估值一樣,公司的估值並不單單取決于公司所持有的資産,而在乎于公司未來可以創造的價值。
那麽,定期壽險的保額究竟要買多高呢?對于這個問題,大家應該問問自己:“我究竟值多少錢呢?我還能爲我的家庭創造多少財富呢?”得到了這個答案,我想大家自然就清楚該給自己買多少保額了。
爲什麽要到新加坡AIA買定期壽險?
去新加坡AIA買定期壽險的主要原因就是兩個字:便宜。由于定期壽險的責任單一,産品形態簡單,不同的産品比較起來非常簡單,我們只要選擇同樣保額、同樣繳費期、同樣保障期的産品中每年繳費最少的就可以了。當然,不同産品的特性也有少許不同,感興趣可以掃描文末客服二維碼進行詳細咨詢。
新加坡的定期壽險除了直觀上的便宜,還有很多超人性化的設計,例如除外責任少,可轉換(Convertible),保額升級保證,全殘(Total and Permanent Disability,俗稱TPD)提前給付等等。
簡單總結一下新加坡、香港及內地的定期壽險:
好了,既然新加坡的定期壽險也成爲了一個選擇,那麽理性的消費者應該在這三者之中做出選擇。簡單總結一下三地的定期壽險(具體細節可能因産品而異):新加坡:價格最便宜;保額上限高(可達年收入30倍);除外條款少,僅在投保後一年內自殺不賠;有可轉換權,可免體檢將定期計劃轉爲終身;有全殘賠償及人性化的全殘定義。
香港:價格中等;保額上限高(符合財務核保即可);除外條款少,僅在投保後一年內自殺不賠;有可轉換權,可免體檢將定期計劃轉爲終身;一般不附帶全殘賠償。
中國內地:價格最貴,約爲新加坡的三倍;保額上限很低,一般網銷産品不超過100萬RMB,線下核保産品不超過200萬RMB;除外條款極多;無可轉換權;部分産品帶全殘賠償,但全殘賠償的定義較苛刻。
總體來看,新加坡的定期壽險不但價格便宜,而且性能優良,一定是大家的首選;中國內地的定期壽險,作者認爲除了貴,最大的問題就是保額不足,最高200萬人民幣,絕對絕對滿足不了當今中産階級的需求,而且除外責任太多;香港的定期壽險雖然價格比新加坡的貴一些,但保額上限與除外條款尚能滿足大家的需求。
最後,有些人可能會問作者,你作爲一個常年居住于香港的中國公民,到新加坡去買保險,不怕未來有什麽政策風險,或者理賠難的問題嗎?我想說,凡是到遠方去買保險,所要承擔的風險一定有,但是理性消費者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是經過內心權衡之後所作的決定。既然選擇了去新加坡買定期壽險,就說明新加坡定期壽險的優勢,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張往返機票的價值與它未來可能給自己造成的麻煩。
在我看來,內地居民到香港買保險也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