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天,中國外交「大新聞」不斷。
就在昨天(23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當談及中印領導人即將開啟的非正式會晤時,發言人陸慷的回覆同樣令外界感到震撼:
在這次會晤中,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將圍繞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行戰略溝通,並就中印關係未來發展的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為中印關係發展把握大方向,樹立新目標,開創新局面。
陸慷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12個字似乎更暗含著:中印兩國外交的這次「發力」,勢必將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事實上,不僅僅是中印關係。
從此前小銳曾經關注過的中日關係向好,到半島局勢回暖,再到莫迪連續訪華,以及正在中國訪問的緬甸前總統登盛……
你會發現,今年以來,中國周邊外交的「朋友圈」狀態已經悄然完成了畫風的轉變。
世界看向「習莫會」:在哪談?談什麼?為什麼重要?
「經中印雙方商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印度總理莫迪將於4月27日至28日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非正式會晤。」
22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來華訪問的印度外長斯瓦拉傑共見記者時公布了這一消息。
4月22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與印度外長斯瓦拉傑舉行會談。(新華社)
這一「官宣」,無疑讓一周前就開始紛紛爆料的多家印媒吃了顆「定心丸」。
在印媒的爆料中,除了「莫迪訪華意在重啟雙邊關係」這樣的共識,兩國領導人會面為何選在武漢、將要談什麼,中印兩國關係史上有哪些重大時刻,都成為了報道重點。
《印度斯坦時報》認為,作為2015年以來莫迪第四次中國之行,「習莫會」將是中印兩國在去年洞朗對峙風波後為改善關係邁出的重要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武漢會晤僅一個多月後,莫迪還將赴中國參加將在青島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
「在中印交往過程中,印度領導人連續訪華並不多見,在推動雙邊關係方面意義尤為重大。」《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稱。
《印度斯坦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而關於訪問細節,《印度時報》則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表示,儘管印度外交部主管中國問題的高官代表團會隨同莫迪訪華,但許多活動被安排為莫迪與習主席的「一對一」相處。報道還稱,由於是非正式會晤,屆時不會達成正式協議,兩國領導人主要是為了坦誠交換意見。
在一篇題為《中印兩國元首的會面為何如此重要》的報道中,印度媒體DailyO這樣表達對「習莫會」的厚望:徹底解決中印邊界爭端、改變遊戲規則,並進一步促進亞洲地區穩定。
與此同時,對正在發生的中印關係轉圜,時刻高度關注的不僅僅是印度媒體——
路透社報道表示,對外國領導人而言,如此短時間內接連兩次訪華幾乎聞所未聞。而習主席也很少在北京以外的地方為某位領導人專門舉行一場會議,除非在召開多邊峰會的情況下。
《印度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亞洲時報》則進一步總結認為,對於近日的中印關係來說,「非正式會談」既是個創新,也是個突破。
美國CNN在報道中用了「解凍」一詞形容這個春天中印之間高層的一系列互動取得的外交意義。
報道還援引研究學者的話指出,此次中印關係的改善局面由兩國合力取得:印度試圖轉身修補過去兩年來遭到一定破壞的信任基礎,而中國也在尋求雙方關係的進步。
資料圖片:2015年5月14日,正在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的印度總理莫迪來到陝西西安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兵馬俑。(新華社)
關於此次會晤為何採取非正式的形式,在今天(24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陸慷這樣表示:
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當前國際形勢中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作為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也都覺得中印雙方有必要就兩國關係和國際事務中一些長期性、全面性、戰略性的問題作深入溝通。中印雙方一致認為,安排一次非正式會晤是個好主意,可以為兩國領導人提供一個適宜的氛圍,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充分深入的交流。
「我們相信,兩國領導人這次武漢會晤將達成新的重要共識,推動中印關係持續健康穩定向前發展。」陸慷說。
不只中印關係,中國周邊外交全面回暖
在一篇梳理性報道中,《印度時報》認為,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楊潔篪2月在京會見印度外秘顧凱傑,到4月他在上海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舉行會談,再到中印成功舉行經貿聯合小組第11次會議和第五次戰略經濟對話……中印回暖早有跡象。
《印度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但在熟知中國外交工作的學者看來,與其說是「跡象」,不如說正是先有了以上各個層面的不斷努力和交流,才有了今天中印外交層面上的大動作。
而近段時間以來,除了和印度關係「回暖」,中國的周邊外交「好消息」頻頻。
在南海問題上,用中國外長王毅的話說,南海形勢明顯趨穩向好。中國和東協國家達成高度一致,願意通過制定「南海行為準則」,共同維護目前得來不易的安定局面。
在中日關係方面,4月15日至1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正式訪問日本,並與日方重啟時隔八年來的中日經濟高層對話,被輿論認為標誌著雙邊關係的改善。
正如日本《朝日新聞》所說,「日本和中國在改善關係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朝日新聞》報道截圖
在朝鮮半島方面,隨著2017年12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訪華,中韓關係回暖,兩國近幾個月來也是互動頻頻。
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3月25日至28日對中國進行的非正式訪問,不僅鞏固了中朝傳統友誼,更被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是對朝鮮半島乃至地區局勢進一步緩和具有積極意義的重要事件。
此外,緬甸前總統登盛的來訪也為中國大周邊外交錦上添花。在22日與登盛的會面中,王毅表示,中緬胞波情誼源遠流長,基礎深厚。在中緬領導人共同推動下,兩國全面戰略合作取得長足發展。
登盛
同樣是在今天(24日),上合組織擴員後的首次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和首次國防部長會議正分別在北京舉行。借這兩場會議,各成員國將凝聚更多合作共識,達成更多合作舉措,確保青島峰會取得豐碩成果,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得到更大發展。
「突如其來的『習莫會』預示著中國與周邊鄰國們關係的趨暖。」美國彭博社總結道。
有意思的是,眼看著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交往越來越熱絡,近段時間以來毫不掩飾其「牽制中國」之心的澳大利亞有些坐不住了。
「中國領導人要跟眾多戰略合作夥伴會面,澳大利亞可能很難有機會見上一面。」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23日不無失落地表示,如果今年中澳領導人無法會面,中澳關係可能會出現明顯降調。
《雪梨先驅晨報》網站報道截圖
看到中國「朋友圈」暖意融融,美媒「酸酸的」
中國與友鄰感情升溫,也讓有些國家感覺「酸酸的」——尤其對中印之間的關係轉圜,美國人似乎有些「吃味」。
彭博社在23日的報道中說,中印兩國之間的差異可能會重新出現,「雙方正在為會面而擱置一些爭議,希望在邊境緊張局勢重新出現之前取得突破。」
彭博社報道截圖
美國《外交學者》雜誌網站則在今天的文章中強調了中印之間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和相互競爭」。不過,文章最後坦承,在包括全球治理和氣候變化在內的全球性問題上,印度和中國有更多的共同點。
《外交學者》雜誌網站報道截圖
面對美媒的「挑撥」,《印度教徒報》在今天的報道中給出了響亮的回擊。報道說,中國、日本和印度正在迅速適應「美國後世界秩序」的可能性。
文章說,特朗普的「美國第一」方針受到日益增長的保護主義的支撐,它已經產生了亞洲向內轉移的意想不到的後果,尋找新的供應鏈和市場。對此,亞洲的三大支柱:中國、日本和印度似乎正在迅速適應。
《印度教徒報》網站報道截圖
「甚至一些十國集團內的重量級人物,原本他們依賴美國,如今也感到與美國變得緊張。」
文章最後總結說,亞洲正在建立「新的平衡」,中日印三國的關係將日益密切。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告訴小銳,亞太地區是美國的戰略重點之一,所以對中印之間的交往會格外關注。但無論怎樣觀察,中印之間的互動都不應引起其他國家的警惕,因為中印希望發展的是更加良好的雙邊關係,同時在經貿、安全等議題以及在上合組織框架內加強合作。
「通過對周邊外交長期的運作,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越來越正面。」蘇曉暉說,「『親誠惠容』初提出時,可能周邊有些國家還是持懷疑態度,但是經過觀察之後,發現中國是誠心的、政策是有一貫性的,這樣它們的態度就會有所轉變,相信中國,願意跟中國接觸。」
另外,在蘇曉暉看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一些主場外交活動也都很有吸引力,使得其他國家為了跟中國合作,必然要展現出合作的誠意,從而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