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聯了10年新加坡首富的黃志祥、黃志達兄弟讓位了,打敗他們的是四川人張勇。
說到底,張勇只是一個開火鍋店的,而黃氏兄弟卻是響徹東南亞的地産大王,在澳洲、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等地有900棟樓,其中大多是酒店、寫字樓、商業中心,一天光租金就上億,搞餐飲的和搞地産的放在一起,似乎高下立見,然而結果卻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一樣出乎意料。
根據福布斯富豪榜的數據,張勇以138億美元(約978億人民幣)的最新身價問鼎新加坡首富,比黃氏兄弟多了17億美元(約120億人民幣),海底撈去年上市時,張勇身價不過68億美元,但到如今實現翻倍只用了一年的時間,讓新加坡的老富豪們措手不及。
相比之下,張勇的財富確實來得太快,即使從1994年第一家海底撈火鍋店算起,張勇從四川簡陽縣級市一個普通火鍋店老板,到新加坡一國的首富,也只花了25年的時間,而黃氏兄弟家族的基業卻已經曆了四代人的打拼,如果從他們下南洋做醬油生意的爺爺算起,已經過去了100年。
張勇
上個世紀初,福建大量精裝勞動力下南洋,他們遠渡重洋,在東南亞各國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以換取好于國內的收入,黃志祥、黃志達兄弟的爺爺黃鴻發就是其中之一,但他比同行的人幸運,因爲上過幾年私塾,有些文化也有些頭腦,在別人都上工地幹活的時候,他卻做起了小生意,並逐漸越做越大,在新加坡開起了一家醬油廠。
1929年,黃志祥、黃志達兄弟的父親黃廷方出生,而黃廷方正是真正改變黃氏家族命運的男人,他有11個兄弟姐妹,作爲長子的他本來是父親重點培養的對象,但在新加坡只上了幾年中國話語課就辍學了,他對讀書沒有興趣、也沒有天分,但對于幫父親打雜倒是很上心,這一幫就是10多年,黃廷方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20歲那年,黃廷方離開父親單幹,在外面自己開了一家雜貨店,不過沒經營幾年就失敗了,眼看父親年紀一天天大起來,黃廷方決定把父親的醬油廠生意發揚光大,于是他根據之前自己對醬油的想法,重新開辦了一家頗具特色的黃氏醬油廠,打著祖傳配方的旗號,很快風靡新加坡,到60年代,他已經是新加坡的醬油大王。
黃廷方、黃志祥父子
如果一直做醬油,也許黃廷方也能做成新加坡的“海天味業”,但命運給了他第二個選擇,新加坡本來是馬來西亞的一個聯邦省,在60年代初的時候,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關系若即若離,而黃廷方卻認准了這是一個商機,他認爲新加坡有巨大的發展機會,于是大舉買地建房,他的資金正是來源于多年賣醬油的積累。
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憑借地處馬六甲海峽這個交通要道的天然優勢,新加坡成爲了一個世界級的繁華中轉站,黃廷方賭贏了,之前修的房子大賣,然後又迅速把回籠的資金投入到購地當中,新加坡烏節路一帶成了黃廷方囤地的中心,彼時烏節路只是新加坡比較偏僻的一個地塊。
而如今,烏節路已經成了新加坡的商業中心,它之于新加坡的地位,就相當于北京的王府井大街、紐約的第五大道、香港的銅鑼灣,正是烏節路的豪賭和開發成功,黃廷方一舉成爲了新加坡地産界的巨頭之一,黃廷方囤地異于常人,他的秘訣就是:只要是人多,但在地圖上又難找的地方,就是囤地的好地方。
黃志祥
除了新加坡,黃廷方于70年代又看中了香港,並帶著大兒子黃志祥成爲了香港的“過江龍”之一,同樣的時間裏,從南洋到香港搞地産的“過江龍”不止黃廷方,還有郭鶴年、邵逸夫、林紹良,黃廷方與他們一起被稱爲“南洋四大天王”,開啓了香港的房地産時代,黃廷方在香港又押中了當時還很荒涼的尖沙咀。
80年代,黃廷方有看到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初期就顯現出的欣欣向榮的景象,于是從深圳登陸,在福州、廈門、成都等地拿下了大量地塊。而在黃廷方和大兒子黃志祥征戰香港和內陸的時候,二兒子黃志達則繼續深入開發新加坡,據說新加坡17%的住宅都是黃廷方父子修建的,就是說每6個家庭,就有1個住的是他們建的房子。
除了住宅、公寓,黃廷方還把囤的地大量修成了商場、寫字樓、酒店,所以在2010年黃廷方離世的時候,給兩個兒子留下了700多處物業資産,以及香港信和集團、新加坡遠東機構兩家最大的公司,他們只需要坐著收租就能夠一輩子過富人的生活。
兩兄弟也並非敗家子,黃志祥接手了香港的信和集團,做成了香港第五大房産公司,黃志達則接手了新加坡的遠東機構,穩坐新加坡第一大地産開發商,除了生意規模越做越大,如今整個家族在全球的物業資産已經增加到了900棟樓,年入租金數百億,而兄弟倆所管理的公司資産總和則超過3000億。
2007年,黃廷方家族第一次成爲新加坡首富,而這距黃廷方第一次進軍房地産已經過去了45年,不過黃廷方只做了4年的首富就因病去世,之後黃志祥、黃志達兄弟又繼續蟬聯了7年的新加坡首富,直到2019年來自四川的火鍋店老板張勇,拿走了來自福建的他們的首富寶座。
新加坡前首富實在想不通,百年攢下的基業竟幹不過一家25年的火鍋店,不過首富易主的背後,是如今造富模式的改變,“故事”正在成爲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好的“故事”才有好的收成,而海底撈正是靠著“變態”服務的故事成就了張勇,不過他的火鍋店也確實牛,今年上半年600家店砍下了近120億營收。
其實,商業的模式正在發生轉變,傳統的買地、蓋樓、賣樓或收租的模式已經無法激起資本市場的欲望,從這個角度來說,黃志祥、黃志達兄弟輸得並不冤,在國內A股,萬科的市值也還不如一個賣醬油的海天味業,而要是和拼多多的黃铮、今日頭條的張一鳴、美團的王興等比起來,黃氏兄弟可能會覺得輸得更“冤”。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900棟樓的財富穩定性,可能要比火鍋店好得多,正快速擴張的海底撈還能飛多久沒人知道,但黃氏家族已經傳到了第四代,目前黃志祥的女兒黃敏華已是信和集團總經理,在家族生意中挑起了大梁,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已被打破,下一次新加坡首富花落誰家還不好說。
今年黃志祥給北大捐了2億,給故宮捐了1億,還帶著兩個兒子在香港街頭爲香港發聲,都說“財散人聚、人聚財聚”,“心有中華”的黃氏兄弟來年或許會有好運氣,龜兔賽跑也告訴我們,跑得快的不一定是最後的贏家,且讓時間去證明誰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