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日,財經雜志《福布斯亞洲》發布了最新的新加坡50富豪榜,人氣火鍋店海底撈創始人張勇以138億元(約人民幣989億元)資産淨值摘得桂冠,擠下了蟬聯十余年的黃志祥和黃志達倆兄弟。
消息一出,便登上新浪熱搜,網民感歎吃出了一個首富。
上個月,海底撈以169.69億元的收入,入圍最新的《財富》中國五百強,排名第462位。
今年2月發布的《2019胡潤全球富豪榜》,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以身價高達565億元人民幣,排名192位,成爲全球餐飲首富,而其聯合創始人施永宏夫婦,以265億元的財富首次上榜,排名575位。
02
在不久前的8月20日,海底撈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財務情況,營業收入爲116.9億元,同比增長59.2%;錄得股東應占淨利9.11億元,同比增長41%。財報消息一出,股價一度上漲至8.32%。
上半年,海底撈共服務超過1.06億人次顧客,平均翻台率爲4.8次天;海底撈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于餐廳的收入,占了96.9%的比例,銷售業績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8.4%
對于餐廳業績的增長,海底撈在業績公告中指出,主要得意于2018年及2019年新開業的259家餐廳。
從門店數量來看,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新開業130家門店,全球門店數量從去年年底的466家增長至593家,其中550家位于中國大陸的116個城市,以及43家位于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及海外地區。
上市之後,在資本的運作下,海底撈的布局明顯加快,從國內到國外。
張勇說,“中國很大,但世界總比中國大”
03
2018年9月26日上午9點30分,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和首席運營官楊麗娟在港交所敲響了上市銅鑼,當日行情高漲,一度漲幅高達10%,市值一舉突破千億港元,超越121億的達美樂披薩,成爲全球第五大餐飲企業。
時間回到,1994年,張勇找到同學施永宏,說大家一起開個火鍋店,雙方立即拍板,當時還加上了他們各自的女朋友,于是第一家海底撈在四川簡陽市成立。
在成立海底撈之前,張勇在拖拉機沉寂了六年,工廠的單調日子讓他更加渴望一番事業,先是借錢投資撲克機被騙,後去收購汽油進行倒賣,都以失敗告終。
海底撈成立的時候,店面僅有四張桌子,還都是從家裏搬來的。不僅如此,最大的難題是他們都不怎麽懂火鍋,買了幾本書進行現學,口味也極其平淡,生意慘淡。
既然這方面我不專業,那就只好把服務做好,不能讓顧客吃得好,心情怎麽也要好吧!”就這樣,下雨天顧客鞋子髒了,張勇便讓店員幫忙將鞋子擦幹淨;顧客喝酒喝得胃不舒服,張勇就熬鍋小米粥;顧客說辣椒醬好吃,張勇就給帶上幾瓶。
憑著周到的服務,海底撈的熟客逐漸增多。嘗到甜頭的張勇,幹脆直接在特色化服務上下功夫,從排隊叫號時的免費飲食與美甲,再到落座時的橡皮筋、手機套以及眼鏡布。
于是“服務”成了海底撈的金字招牌,也協助海底撈一路攻城略地,開到了全國,成就了海底撈火鍋老大的地位。
1999年,一位來自西安的顧客用完餐後,被海底撈的服務感動,鼓勵張勇把海底撈開到西安去,並且在第二天爲張勇買好了前去西安的車票。
1999年4月,西安首家海底撈(雁塔店)營業,創業5年後的海底撈正式走出簡陽。
2003年5月,《焦點訪談》將海底撈火鍋外賣作爲在“非典”時期的重大創新進行了專題報道,之後海底撈開始了大規模擴張。
2011年 2月13日,張勇參與錄制CCTV-2《對話》節目,同年榮獲由中國烹饪協會頒發的“2010年度中國餐飲業十大人物”。
2018年5月17日,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2017年營收總額爲106.37億元。
04
2018年9月,海底撈成功在香港上市。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張勇是拒絕上市的。
張勇在的采訪時說到:“我一直覺得上市是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要考慮的事情,因爲在金融上一定要跟上。以前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複制海底撈的方法,現在改變想法,是因爲我感覺找到了。”
連鎖餐飲最重要的是人才的複制,特別是店長的複制。張勇在接受采訪時,也一直強調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人力資源體系。
連鎖餐飲普遍面臨的難題是:人才招募難、人才培養難、人才留存難。一開始規模不大時,問題不大。然而,當企業越做越大,開店越來越多時,這個問題就開始顯現了。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張勇設置了“利他主義”的利潤分享機制,即“師徒”制。在海底撈,A級店的店長有資格當師父,師父可以選擇徒弟,徒弟店的利潤的3.1%計算到師父的浮動工資。
不僅如此,海底撈的人才管理體制絕對是行業內第一的,在這個離職率比較高的服務行業,普遍離職率在20%,但海底撈的員工離職率不到10%。
那海底撈是怎樣才能留住人才和培養人才呢?
首先是待遇。
張勇給員工的待遇特別好, 待遇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餐飲行業大多包吃包住,但很多餐飲企業服務員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店裏的夥飯。海底撈的宿舍一定是有物管的小區,雖然擠一點,但是檔次是高的。房間還有電腦,有wifi。海底撈的服務員不用自己洗衣服,有阿姨洗;吃飯也不在店裏,是由阿姨做菜。
有人說海底撈培訓好啊,先培訓標准再上崗。可你們知道嗎,海底撈的新員工培訓,包括如何使用ATM機,包括如何乘坐地鐵:買卡、充值等等。這家企業,在幫助自己的員工,多數都是農民,去融入一個城市。
人性考核。
海底撈真是一個奇怪的企業。作爲餐飲行業最常考核的指標(KPI),比如利潤、利潤率、單客消費額、營業額、翻台率,這些都不考核。張勇說,我不想因爲考核利潤導致給客人吃的西瓜不甜、擦手的毛巾有破洞、衛生間的拖把沒毛了還繼續用。
那麽他們考核什麽?考核客戶滿意度、員工積極性、幹部培養。
這三個指標,作爲一個做了很多年管理工作的人,我實在想不出他們是如何解決內部公平問題的。但是我知道,今天你看到的海底撈員工真誠的微笑,就來自于這裏。
海底撈不考核翻台率,但是海底撈的員工比誰都重視翻台率。回到開頭的那句話,企業文化才是魂,所有的利潤和翻台率,都是附加的、隨之而來的、不重要的。
尊重。
尊重不僅僅來自待遇,不僅僅是讓他們住得好吃得好,而是尊重每一個想法。現在被諸多火鍋店抄襲的眼鏡布、頭繩、塑料手機套,這樣的一個個的想法,竟然是出自一些沒有什麽文化的服務生。並且,這一個個點子,就如此複制到了每一家店面。
在海底撈有個說法,叫“嫁妝”。一個店長離職,只要任職超過一年以上,給8萬塊的嫁妝,就算是這個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給。
張勇解釋:因爲在海底撈工作太累,能幹到店長以上,都對海底撈有貢獻,應該補償。
他說,如果是小區經理(大概管5家分店左右)走,給20萬;大區經理走,送一家火鍋店,大概800萬。
海底撈至今十幾年的曆史,店長以上幹部上百,從海底撈拿走嫁妝的,只有三個人。
05
海底撈模式與危機
海底撈的成功有亮點,一是標准化體系,比如人才培養、供應鏈控制;二是爆品營銷,用服務作爲最大的差異化,也是最大的亮點。
海底撈的最大危機,也就是回歸到本質的産品問題,他的産品沒有特色,不極致。同時也面臨持續創新問題的考驗,而且它的商業模式中,還采用中央廚房的模式,這就意味著會産生許多問題,口感欠佳,不新鮮等。
在我們看來,服務是産品的附加物,但不意味著服務可以取代産品,成爲一個品牌的招牌。
一個品牌的延續和落腳,最終還是優質的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