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松 報道
隨著數碼科技日益普及,本地文化界須與時並進,善加利用創新技術與平台來呈現相關作品,以獲得群衆更廣泛的參與,從而把握新科技所能帶來的優勢。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旗下的文化專才培育學院昨天舉行首個以數碼科技爲主題的對話會,探討文化領域如何迎合目前這個數碼與多媒體科技盛行的時代,以繼續向大衆傳達文化及藝術信息。
座談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數碼科技和文化界人士參與,赴會嘉賓包括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次長馬炎慶以及多位本地文化機構管理層人員等。
馬炎慶出席會議時指出,數碼科技和社交媒體已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舉例,本地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使用率分別占人口的83%和69%,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
馬炎慶強調,各領域和企業也因應這個勢頭,逐漸改變業務的運作方式,文化相關機構也不例外,應設法利用相關科技以發揮潛能。
他說:“數碼科技能爲文化傳揚帶來很多好處,其中包括提供更大的便利,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例如,新加坡華樂團上個月底就和《聯合早報》數碼平台合作,呈獻全球首場華樂網上音樂會,以比入門票更實惠的價格讓人上網收看直播,過後還可自行播放錄像重複觀看表演。數碼科技通過這種方式,拉近了文化與大衆的距離。”
馬炎慶說,文化工作者也能通過善用數碼科技來增強技能,這包括參考被數碼化並收錄在電子資料庫內的作品,以提升造詣。他指出,數碼科技也可讓文化作品以更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吸引廣大公衆參與欣賞。
爲了給予創作者一個專屬平台以數碼方式呈獻作品,並讓公衆有機會觀賞更多元的數碼裝置,國家博物館開設新展區“Gallery10”,首個項目將從本周六起開放給公衆欣賞。
作品以視頻呈獻,由本地新晉藝術家朱婧(Sarah Choo)制作,拍攝與剪輯手法極具創意。
制作團隊找來本地印度族、馬來族和華族等傳統舞蹈表演者,並安排他們在舊式建築群後巷的各個角落裏同時跳舞,使本地街景和傳統舞蹈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