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被學士帽砸傷倒在地上那一刻,姚譯添心裡第一個念頭是難過,等候跟組隊醫來的那段時間,「一秒鐘就覺得是一分鐘一樣的。」他很自責,作為這一檔領跑國內真人秀節目的《奔跑吧》的總導演,今年才剛剛滿30歲的他肩上擔子之重,超過了絕大多數同齡人。
《奔跑吧》總導演姚譯添,1988年出生的你別回答,直接脫鞋上指壓板吧
採訪、撰文:呂彥妮
1.
2018年4月,山西太原,《奔跑吧》第二季新一期節目錄製開始,這同時也是它的「前身」《奔跑吧兄弟》在四年時間裡的總第六季。
山西,是姚譯添的家鄉。
早晨8點開工,第一站是晉商博物館,聞訊而來圍觀的粉絲占據了周圍整片迎澤公園,七位固定主持和幾位嘉賓出場的紅毯邊,尖叫聲不絕於耳。20多台攝像機圍成一個半月型齊齊對準事先布置好的拍攝區域。攝像機腳架前面有四個小小的白色坐墊,是為導演組預備的。
姚譯添站在清晨的曦光里,駝色帽衫,墨綠色運動長褲,白球鞋,耳邊掛著對講耳機,手裡攥著當天的錄製台本,一臉嚴肅不急躁。他的頭髮顏色比春節去維也納錄節目時又深了一些,「之前太黃了,染回來一點。」
後來,問與姚譯添一起合作了四年的陳赫和Angelababy,這幾年姚導的變化時,兩個人都說到他的髮型……陳赫上來就說:「髮型變了蠻多的,也是很用心。」Angelababy跟上「補刀」:「對,為了搶鏡頭,也是很用心。」
網友戲稱他是「戲精導演」,在社交媒體上坐擁30多萬粉絲的姚譯添也確實具備所謂的「網紅」體質,但他的微博更新頻率其實並不高,在非《奔跑吧》的錄製和播出時段里他幾乎處於人間蒸髮狀態,所發的內容也幾乎都和節目、工作相關。明星主持人們打趣他的話里提到的「搶鏡頭」其實也是節目剪輯中的一種必要,因為在錄製現場,姚譯添要全程負責公布主題、講解規則、控制現場局面等等。事實上,除了「海面之上」公眾看到的他的作為之外,在幕後,他的責任更大。
兩百餘人——是一期《奔跑吧》錄製的固定人馬規模,其中包括編導、攝像、燈光、錄音、製片、場務、後期製作、宣傳等等。
「那麼作為總導演,你的工作職責到底都包括什麼?」我問姚譯添。
他回答之前,長長嘆了一口氣。
此刻是山西這一站的第二天,不是錄製日,因為這一天下午要開新一季《奔跑吧》的發布會,上午姚譯添召集編導團隊開會,商量接下來錄製中的一個遊戲規則的細節,會議拖延了半個多小時,就因為在這個細節的設置上大家意見不太統一。前一天錄製是子夜結束的,姚譯添晚上也睡得不好,黑眼圈挺明顯的。
「事無巨細。」他用了這個詞。從整個一季的節目主題、場地選擇、遊戲設置、藝人安排、商務植入甚至後期的宣傳,幾乎和這檔節目有關的所有決定,大大小小都要過他的手。他沒算過自己一天到底要做出多少選擇,總之進入節目策劃和錄影周期之後,他就像上了發條一般運轉不息了。
他最怕每天早晨醒來那一刻,不想碰手機,又不能不看。不想看微信,因為太多信息衝到眼前。「痛苦,然後就一天……」
錄製節目那幾天幾乎也沒人能找到他,手機在兜里他也不看,看了也很少回復,除非是和錄製有關的事情。
這個在一眾明星、嘉賓和同事眼中永遠從容不迫、冷靜沉著、思維敏捷的30歲的總導演,現在露出了罕見的一點點疲態。他也不覺得大家都在說他30歲很年輕就負擔起這麼大的責任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他以為自己這些都是應該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2.
設計遊戲環節其實很「痛苦」,而且需要反覆論證,到底某一個環節怎麼分組,怎麼決定輸贏,一個遊戲是玩兩輪還是三輪,「晉級」的人數是3個還是4個,一個小小的差別就可能會影響整期節目的流程、節奏和效果。
還有現場隨時可能的突髮狀況。
姚譯添跟我道歉。「很不好意思讓你看到這個(藝人受傷的)事情……是傷筋動骨的一個意外。」但我在錄製現場看到的,是有條不紊地應急處理。當時正逢第一個環節錄製結束,轉場。藝人們在宅院的陰涼里喝水閒談休息,現場很安靜,陽光很好,所有工作人員都很平靜。半個小時之後,下一環節錄製開始,姚譯添盤腿坐在屬於他的那個白色坐墊上,明星主持人分成兩隊,他用大喇叭念起遊戲規則並公布「懲罰」機制——指壓板,恐怖的指壓板,明星們都哇啦啦求饒般喊著,和姚譯添商量能不能減輕懲罰力度,他任他們撒嬌、討價還價、插科打諢,然後在局面最熱烈的時候做出總結髮言:「好了不要喊了都脫鞋站上去吧!」一語定乾坤。總之一切正常。
那之前眾人休息的半個小時里,他在和同事們修改方案。少了一個人,遊戲還要進行下去,怎麼調整,必須臨場作出判斷,且這些判斷里必須考慮到所有的可能。我感嘆他的效率之高,他說其實已經拖延了,如果不是因為突發,正常的轉場就是10分鐘,「大家上個廁所補個妝,就會馬上開始。」
姚譯添的臨危不亂是練出來的。
「畢竟也干過那種早晨八點錄節目,七點鐘重新寫案子的事情。」——指的是上一季Angelababy回歸那一期。之前的方案也是策劃、論證了很久的,卻總覺得還是不夠完美,鄧超也幫忙出了很多主意。錄製前一晚,姚譯添翻來覆去睡不好覺。天亮了拉開窗簾發現暴雨如注,晴天裡電閃雷鳴,所有設計好的外景都面臨要「泡湯」的風險了。姚譯添坐在窗邊,看著雨,決定重新寫方案。半個小時,就手寫在酒店的便簽紙上,沒寫好的稿子時間來不及也不顧了,很多話都是他到了現場即興說的。後來那一期播出,效果很好。這種考驗對姚譯添來說都是歷練。
姚譯添是《奔跑吧》的「元老」,從第一季第一集開始就在。當時他是團隊中一個導演組的組長,最重要的一個工作職責就是負責甄選、設計撕名牌的場地,這其中「學問」很是不少:「路夠不夠多,夠不夠複雜,夠不夠有趣,和當期主題是否搭配……明星行動動線、標誌藏匿點、黑衣人的位置、『監獄』在哪裡、迷路了怎麼辦……」所有細節都要考慮到,甚至包括明星飲水補給點的安排。很好玩,像一個遊戲設計師,姚譯添做得很開心,也相對輕鬆。第二季他被安排去參與了其他綜藝節目,第三季回歸做了副總導演,開始嘗試獨立負責一整期的整個製作流程,到了第四季正式成為總導演。
他的成長很快。
陳赫還記得姚譯添最早執掌「大權」的時候,偶爾還會和明星主持人們有「爭執」,他對節目設置會有自己的判斷,但因為新出茅廬,溝通方式偶爾會直接而急迫——其實不是什麼不能說的事情,對一個當時才27歲的男孩來說,要撐起這樣一個巨大的局面,面對背後數億觀眾關注的目光,實在不是易事。但就在短短一季之後,陳赫就明顯感知到姚譯添的成長,「這是一件讓我很慚愧的事情,我發現他的成長,完全是一個大幅度、跳躍式的提升,他雖然比我小,但是他讓我學到了太多東西:他對節目的判斷、大局觀、讓我們節目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和提升。」
曾經在第五季作為嘉賓前來參與《奔跑吧》的演員郭京飛在提到姚譯添時也不吝讚美,說他的從容和沉穩令人印象深刻。
一個被業界稱為「爆款」的真人秀節目,做到第五季,明星主持人陣容已經相對穩固,所謂「人設」也已經深入人心,遊戲性質和規則也成型,要怎麼突破和創新?這是接手時即擺在姚譯添跟前的一道難題。
他知道,觀眾其實已經有點「審美疲勞」了。「第四季時我們也認證過,普遍的觀眾反饋就是節目也不差,也不是不好看,但就是沒新意。」同一時間,大量電視節目和網絡綜藝開始層出不窮,競爭形勢越來越激烈,怎麼在不動「跑男」這個節目的本質調性之外做出新意?在跑跑鬧鬧的歡快里衍生出新的意義?姚譯添最終選擇了一條更有「人情味」的路。
他在工作語境里是理智的,但本性上,他很清楚自己的感性更占上風,最終讓《奔跑吧》開始改變些許風格的,恰就是他的感性。
他在一部紀錄片里偶然看到一個故事,一對在上海街邊擺攤賣牛雜的夫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開工,日復一日風吹日曬地忙碌,歡喜又上進,記者問他們的夢想,兩個人說,想在上海給自己的兒子買一套房子。小人物的故事給了姚譯添靈感。其實身處在城市中的人,都各有生存的壓力,誰也不比誰輕鬆,如果《奔跑吧》可以在簡單的歡樂之外給人們以激勵,豈不是更好?於是有了第五季第一集在義烏的「雞毛換糖」環節。
節目這樣做,開始真正有了不一樣的靈魂。
3.
姚譯添在錄製現場哭過兩次。
第一次是第一季結束那天,打板說收工,大家都有點控制不住了。當時壓力很大,外界輿論也褒貶不一,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有,頂住了,都覺得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整個一季錄製下來,被明星主持人們的狀態以及團隊的真心付出所感動。
再一次哭就是第五季陝西特輯,在黃河邊,大家和合唱團歌者、交響樂團樂手一起完成《保衛黃河》大合唱之後,奔騰的河水就在身邊,天高水遠,歌聲、樂聲落,一時間四野寧靜。當時本來姚譯添應該說點什麼的,或者明星主持人自己說點什麼,但是都沒有,現場一貫的聲音也都消失了,沒有人講話,一瞬天人合一。
「那一刻我什麼話也不想說。」
然後李晨開始抹眼淚,他想起了自己當兵的爺爺。姚譯添也就有點控制不住了。那期節目播出後,向來不怎麼對他的工作發表意見的父母還專門發來信息,「你爸爸覺得很好,讚不絕口,很棒。」這一期《奔跑吧》後來在網絡上的流傳和發酵給了大家信心,也同時解鎖了很多不太關注綜藝的年長一輩的收視人群。姚譯添更堅定了要做「貼近老百姓、有社會意義」的綜藝。在第六季中觀眾已經看到的聯合國主題和即將看到的龍舟賽、山西特輯談及家訓、家風,都是力證。
他討厭「路徑依賴。」給人家一顆蘋果人家覺得好吃,就再給一顆。這樣的事情,姚譯添沒興趣的。
《奔跑吧》跑了四年,六季,據不完全統計,點擊播放量超五十億,如此一艘巨大的真人秀「航母」,在行駛途中聚集著最多觀眾的目光,也遭遇各種各樣的挑戰。僅山西一天錄製,就有包括「鹿晗穿學士服」、「鹿晗張韶涵唱歌」、「李晨學士帽」等數個關鍵詞占據熱搜,關於《奔跑吧》「爆款」之類的評價也一直不絕於耳。
姚譯添在總導演之位,壓力可想而知。
他錄節目當天基本不會吃飯,在現場如果有人跟他談及任何和節目無關的事情也會馬上遭到他冷漠甚至不快的回應。「我整個人像個瘋子一樣。」我說可是我看到的你都是很穩的啊,走路也閒庭信步,沒見過你用跑的。他說那是他在控制。如果說做綜藝導演有什麼必須要具備的天賦的話,姚譯添覺得排在首位的就是「溝通能力」。
陳赫在前面提到的姚譯添曾經和明星主持之間發生的「爭執」,在他看來就是自己捅過的「簍子」,也是成長的必經,貴在他的悟性和自省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調整自己,完成長大。
在維也納錄製的時候姚譯添以為這就是整個團隊可能會遇到的最難的境遇了,頂過去了以後什麼都不怕了,結果回國之後去杭州錄龍舟賽發現要溝通協調的事情更多更複雜,扛過去了,以為再不會有更難的了吧,到了山西,又有山西的不易。
「新的一天,新的難題。」他現在看明白了,沒有可以鬆懈下來的一刻了。
那你為什麼還要做?你圖什麼?
「我圖什麼,是吧?」他重複了一遍問題,嘴角露出一瞥轉瞬即逝的笑,那笑里有點無奈又有點傲氣。
「我能說真心話嗎?」
當然。
「因為我這個人比較意氣,就是有點『對著干』的性格,所以我有點圖一種尊嚴。」
電視行業不像過去那麼繁華了,這是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必然,在一個信息量高度碎片化,更新疊代極速變化的時代,姚譯添想「守一守」,「把一些尊嚴給拿回來」,「我不想輕易被人家說,他不行,這個節目就這樣了。」
他不服氣,人家說這個節目就是「爆款」,就是「慣性」,就是靠「熱搜」和「流量」,這些話他嘴上說聽了不在乎,其實還有不甘心。他覺得自己可以做好,所以哪怕很多現實層面本來一個娛樂節目不用承載的責任感,他也想要承載。滿足所有人的口味,是不是很難?他偏要試試。
INTERVIEW
很多人說你這個年齡做到現在這個位置也罕見,你自己有這種自豪感嗎?
姚譯添:經常跟後期剪輯通宵,到凌晨三、四點的時候,情緒極度脆弱又急躁;或者開會想節目方案,遊戲邏輯圓不上的時候,我就想,為什麼要做這個總導演,為什麼?有時候我覺得我在這個年齡承擔了我不該承擔的一些壓力跟事情,但這些情緒只是偶爾。
你跟你的同齡人在過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姚譯添:是,看人家都在朋友圈發出去玩幹嘛的,我真的每天都沒有心思想這些,我飯也不想吃,為什麼要過成這樣,是為什麼?但是錄的時候每次看到明星們空出檔期一定要來,就又回想人家在圖什麼。有時候感覺真的不是在做一檔節目,是一群人,要來守護一個東西的感覺,所以你會願意去投入更多。
你在現場留意和觀察過那些攝像或者場工的狀態嗎?
姚譯添:有。其實都不用觀察,因為我太了解他們。三百個人,誰怎麼樣,我心裡都清楚。
他們的一些工作細節,會在你問自己為什麼還在做這個行業的時候,給你答案嗎?
姚譯添:我們就說攝像,我說我不吃飯,攝像經常也不吃飯,我只是動腦子,他們還要跑,也沒吃,扛在那裡,痛不痛苦?一整天,從來不叫,不會抱怨任何東西。龍舟那一期,我就很感動,大太陽底下曬,攝像扛個機器滿場跑,就很心疼他們,他們就是默默地做了。音頻老師經常有時候也讓我哭笑不得,跟明星是跟得很緊,拿著杆,一直要收音,生怕有個聲音收不到。我卻太在意他們穿幫,我就「罵」,反正他們也不聽,「我的工作就是要把這個聲音收到,收不到你後面不要『罵』我」,真的哭笑不得,我「罵」完了,下一次照樣,也不管你。大家都很可愛。製片組也是,我想要一個場地,他們搞了半天說搞不定,我就提了一個備選,隔兩天之後他們又來說,你原來想要的那個搞定了,我都覺得沒關係了,他們還在努力爭取。每一個工位都是如此,還有技術、道具、燈光等等,都是自我要求非常高,配合很默契,大家都很敬業。
我會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但是每次熬夜,領導們也都陪著一起熬;有一天你會感覺藝人好像有點辛苦狀態不太亢奮,結果到下一個環節出了一些意外他們又會第一時間站出來挺你。
「網紅」身份給你額外的壓力了嗎?
姚譯添:我沒有成為網紅,關注度高,說白了,大家還真不是關注你,是在關注這個節目。網友經常說:「這個戲精導演又來了……」,就感覺導演戲特別多,這是節目需要,藝人講一些有趣的話,需要有個導演的反應,是個笑點,就剪進去了。我其實並不喜歡錶現自我。你是幕後的人,就好好做幕後,沒必要因為人家說你「網紅」,你就一定要去表現亂七八糟的這些。
但你身上確實有所謂的「網紅」體質,比如你的髮型顏色會成為大家議論的話題……
姚譯添:頭髮早就染了,我確實挺臭美的。大概因為我家庭原因,爸媽都是搞文藝的,我也算是從小耳濡目染。五年級讀書的時候,我媽還要我考美術,因為我畫畫挺好的,或者去當演員,但是我爸不太同意,他似乎不太願意我做他們這一行。
你面臨過誤解嗎?比如大家會說,覺得綜藝就是搞笑,不夠有藝術深度?
姚譯添:有遇到過,很多的。從藝術性來講,那一定是電影比電視更高吧,電視是快餐文化,是個大眾傳媒,但是不代表我們就不追求藝術。
你怎麼定義「真人秀」?
姚譯添:它是一個集體創作,好像一桌菜,食材、鍋、炒菜師傅,都要好,每一個細節都要講究,水溫、火候……還要把菜品搞得新鮮一點,才能讓更多的食客滿意。
如果《奔跑吧》是一桌菜的話,你是這當中的什麼?
姚譯添:我是張桌子吧,我不是當中的任何一個細節,也不是說要靠我撐住全局,大家如果覺得某道菜好或者不好,滿意、批評,也不會在意桌子是怎麼樣的。但是沒這個桌子,菜也放不下來,很微妙。
你在創意節目和後期製作時,會被熱搜「綁架」嗎?
姚譯添:「熱搜」只是傳達一些信息給我,但是我不會依靠它,因為我最討厭「路徑依賴」,沒意思。回到剛才那個話題,這些外部的東西都是參考,面對這麼多聲音,你更要清楚,自己到底是做什麼的,就踏踏實實把節目內容做好,別做本末倒置的事情。
你讓我看到一個和《奔跑吧》有關的內容上了熱搜我也會很開心,我也會想這些大家事先熱議的東西我可不可以在後面的剪輯里留下來,但是只是一個參考,如果邏輯或者效果不好,我還是會拿掉。
你會把在山西這一期的節目裡把李晨受傷的畫面剪進去嗎?
姚譯添: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