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組屋區●景觀總藍圖
建屋局于2008年爲杜生組屋區構思“杜生景觀總藍圖”,近年在翻新計劃下逐步落實。當局也打算把一些綠色設計理念運用到其他組屋區。
除了美化及淨化環境,你可否想過,植物也能爲你指路?步入女皇鎮杜生區的繼祥路一帶,映入眼簾的盡是多花紫薇那紅通通的樹葉,成了這條路的“路標”。
爲實現“公園裏的組屋”願景,建屋發展局于2008年爲杜生組屋區構思“杜生景觀總藍圖”(Dawson Landscape Master Plan),引導那裏的綠化景觀設計,這也是建屋局首次爲一個組屋區制定景觀總藍圖。
這份藍圖近年來在“再創我們的家園”(Remaking Our Heartland)翻新計劃下逐步落實,讓杜生區變得綠意盎然。建屋局也打算把一些設計理念,運用到比達達利等其他組屋區。
杜生景觀總藍圖圍繞四大宗旨,將杜生區的七個組屋發展項目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這包括打造美麗及有實際功能的綠景、永續生活環境、突出該區的獨有特色,以及爲民衆提供便利的區內銜接。繼祥路(Kay Siang Road)上的多花紫薇(Lagerstroemia Floribunda)就是打造美麗及有實際功能綠景的一個例子。
杜生區占地約60公頃。建屋局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當局爲所有較新的組屋項目設定綠色容積率(Green Plot Ratio)目標。這意味組屋項目中得有一定的面積栽種花草樹木,盡可能讓綠意面積達到土地面積的3.5倍至4.5倍。
以去年竣工的杜生莊(SkyVille@Dawson)及杜生閣(SkyTerrace@Dawson)組屋爲例,這兩個項目中的綠意面積分別是項目占地面積的5.53倍及3.43倍。
杜生區所有七個組屋項目將在2020年底前逐步落成,區內將增加多5000戶家庭,這些項目中的綠意面積,也都有望達到土地面積的至少4.5倍。
保留逾60成年樹
維持生態平衡
有別于繼祥路,杜生路則保留了之前在此處生長的鴿子樹,並新種植了斑葉橄榄樹,成了這條路的獨特風景線。
用樹木美化環境及指路是建屋局在落實杜生景觀總藍圖時,增添綠意的其中一個做法。當局以多管齊下爲杜生區規劃景觀。
從外觀上來看,杜生閣的綠景以梯階式呈現,外牆有不少垂直植物點綴。杜生莊的頂樓及部分樓層則設有能以不同視角鳥瞰怡人風景的空中花園,同時爲居民提供交流空間。
在保育大自然及曆史文化方面,該局也特別將杜生區七個組屋項目內的超過60棵成年樹木保留下來,當中一些樹齡達40年。
建屋局開發及采購司(設計發展)處長劉立志受訪時說:“在杜生景觀總藍圖下,建屋局也試著維持整個杜生區的生態平衡,例如保留雨樹、青龍木及黃花盾柱木(Yellow Flame)等。與此同時,我們也栽種了4700棵新樹木。”
該局在杜生區內種植多100種樹,增添生物多樣性。劉立志說,建屋局希望居民在享受設施的同時也能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短暫休憩、使用遊樂場及運動設施。
杜生區其中一個組屋項目範圍內,即瑪格烈通道已停止通車的路段,將建有長達200米的生態長廊,與杜生莊的花園銜接在一起。
長廊所在地現有的12棵雨樹和大葉桃花心木將獲保留,與黃花無憂樹等新栽種的植物相輔相成,讓居民能在綿延不絕的綠意中漫步,有些植物品種還有望吸引啄木鳥“走訪”。
劉立志介紹,杜生區內的植物品種選擇也采用以自然爲本的概念,讓植物盡可能在無需太多修剪或保養的情況下茁壯成長。
例如掉落在其中一個空中花園鐵格棚上的枯葉會隨著時間累積,久而久之爲在棚底下歇息的居民遮風擋雨,如此一來,就無需清理枯葉。
“自然溝渠”淨化雨水美化環境
杜生區組屋周遭幾乎看不到溝渠,不禁讓人好奇它的排水系統。原來該區以生態淨化槽淨化雨水帶來的地表徑流,爲植物保留所需水分,也減少澆水次數。
設在杜生區周邊道路的這些生態淨化槽(bio-swales),目的就是爲了讓因雨水帶來的地表徑流能直接流入茅草(lalang)、新加坡菊花(Singapore Daisy)等植物,再由底下的生態淨化槽爲雨水進行淨化。
道路邊的路沿也都設有洞口,讓雨水流向植物。
另外,在組屋底層窗戶外的位置建造種有植物的淨化槽,能避免居民走過,成爲高樓抛物的受害者。
雨水經過淨化,會直接被輸送到地下溝渠系統,因此生態淨化槽算是“自然溝渠”的一種。
受訪居民滿意綠色環境
劉立志說,這些植物叢也爲兩棲動物、昆蟲等野生生物,提供寶貴的棲息地及飲水洞(watering hole)。
從美化環境、指路、排水到公共安全,植物在杜生區的景觀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搬來杜生區約一年的唐文偉(40歲,經理)很滿意居住環境充滿綠意。
他說:“城市如果有了這些植物,會比較舒服。我一周至少去花園放松一次。當初我是看中這裏的設計,住進來後,我對設施相當滿意,而且還有公園連道,讓我騎腳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