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伍治堅先生授權獅城論壇刊載。未經授權不允轉載。
最近的百度魏則西事件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高度關注。求醫難,治病難可能是很多人都認同的一個問題。那麽讓我們來看看位于東南亞的新加坡的醫療體系是怎麽樣的呢?
新加坡醫療系統簡介
一些國內的朋友時不時向我詢問關于新加坡醫療的問題:醫療質量高不高?費用貴不貴?可不可靠等等。在這裏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新加坡的醫療體系吧。
1. 總體結構
先來一張總略圖。新加坡全國的醫療體系,可以分爲三個層級。
最底層的,是遍布全島各地的基礎醫療單位,包括社區醫院(Poly and Community Hospital),診所(GP),和護理院(Nursing Home)。這些醫療單位是病人生病時可以造訪的第一層機構。絕大部分我們平時常見的毛病,比如感冒,咳嗽,小傷小痛什麽的,都可以先去這些機構。
上面金字塔的中間那段,就是新加坡的各種綜合性醫院。如果一些毛病在診所或者社區醫院看不好,那麽就需要診所醫生寫推薦信,將病人送去綜合性醫院向專科醫生進行就診。
上面這張圖,顯示的是新加坡全島所有的公立政府醫院。新加坡的醫院大致可以分爲兩大類: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大部分新加坡人都會首先選擇去公立醫院就診,也有一部分新加坡人和老外會選擇去私立醫院看病。
在一開始上面的那張金字塔圖片中,你還可以看到頂端有個小尖。那是一些專科醫院,比如癌症治療中心,精神病治療中心等。
總體而言,新加坡的醫生數量(和人口相比)是比較少的。如上圖顯示,在發達國家中,新加坡的人均醫生數量處于末端。因此如果沒有一套有效的系統,很有可能會發生人滿爲患,醫生不堪負荷的情況。
上面提到的這套系統,可以有效的將病患分流:一些不是很嚴重的疾病,在診所和社區醫院那一層就可以應付,因此無需去大醫院占用寶貴稀缺的醫療資源。當然,新加坡也有醫生短缺以及病床不夠的問題,政府正在著手增加醫院和醫生的培訓數量。
2. 醫療效率
總體上來說,新加坡的醫療水平還是比較高效的。
比如上圖顯示的彭博社做的世界各國醫療效率排名表(2014年)中,新加坡位列第一。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新加坡花小錢辦大事:政府對于醫療的支出非常少(和其他國家相比),但是達到的健康水平還不錯。
比如從上面這張圖表中你可以看到,新加坡政府在健康醫療方面花的錢非常少(約占GDP的4%),但是人均壽命卻比較高。相比之下,美國屬于另一極端:花錢多,但是效果也好不到哪裏去。
當然,政府花錢少,這也意味這私人花錢多。我在下面的討論中就這一點會有更詳細的展開。
醫院的效率也可以從醫院急診室的平均等待時間來分析。比如上圖顯示的是新加坡幾家大型的公立醫院急診室就診的平均等候時間:你可以看到平均在1-3小時之間,個別醫院在某些天會達到4小時等候的高峰。
社區醫院相對來說要好一些。比如上圖顯示的是新加坡各大社區醫院挂號以及就診需要等候的時間。平均來講挂號在10分鍾以內,就診等候在半小時以內。
3. 醫療費用
上文提到新加坡的政府在醫療方面支出甚少,那麽這也意味著私人要負擔更高的醫療費用。下面就來講一講這個問題。
首先新加坡的醫療支出和英美等發達國家相比確實是螺蛳殼裏做道場。比如上圖顯示,新加坡政府人均醫療開支1200美元左右,而美國則達到7200美元。相反的,新加坡醫療費用的67%需要私人負擔(自己掏腰包或者公司保險),而英國則只有12%。
那麽新加坡人是如何支付醫療費用的呢?主要靠以下幾個(見上圖):
1.政府補貼:如果是新加坡公民去政府醫院就醫,那麽政府會在醫療費用上給予一定的補貼;
2.醫療儲蓄(Medisave):每個人都有醫保戶頭(強制性的從每月工資中扣除一部分來繳納),靠平時省吃儉用存在該戶頭裏應付醫療開銷;
3.醫療保險(Medishield):所有新加坡公民都強制入險,應付最基本的重大疾病和住院開銷;
4.醫療基金(Medifund): 這部分主要用來幫助貧窮人士,在付不起醫藥費時給予幫助。
上面提到醫療儲蓄(Medisave):每個新加坡人大約要存每個月薪水的8%-10%左右進這個戶頭以備未來的醫療開銷,如果薪水高了,繳納額會有一個上限,這個繳納額是強制的。
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醫療費用是家庭支出中一個必不可少的費用之一。隨著新加坡社會越來越老齡化,這部分支出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上圖中顯示,新加坡家庭大約有5%的支出用于醫療目的。有一點值得指出:在過去幾年,醫療費用的上漲是比較快的,高過平均通脹率。
有些朋友問到新加坡住院的費用,上面這張表顯示的是公立醫院平均住院費用。一般來說單間的話,每天的住院費在1200新幣左右,而如果是4人間的話每天大約800新幣。住單間的話平均來講一次住院的開銷大概6000-7000新幣左右。當然這是非常粗略的平均數,具體到不同的手術,住院時長等,開銷會有很大不同。
私立醫院的話,類似的病房收費就要貴很多,大約每天3000新幣左右。平均一個手術上萬新幣很稀松平常。
2015年,新加坡政府修改了政府提供的醫保(Medishield Life)的有關條例。新的Medishield Life將所有新加坡公民都列入保險涵蓋的範圍,不管其有沒有任何保險公司不包括的特殊病痛(Precondition)。在上面一個例子中,你可以看到,一位48歲的病人如果在ICU中住4天,病房中住10天的話,自己需要支付大約2,500新幣。
雖然不是免費,但也算是合理的醫療費用支出。畢竟即使免費的醫療系統也不是真免費,總要有人買單。從這方面來說,新加坡已經漸漸向全民免費醫療這個方向進化了。當然也有不少人對此表示很大的擔心,因爲福利國家也有寅吃卯糧,把一本爛賬留給下一代的問題。
4.總結
總體來說,新加坡醫療的特點是:沒有免費醫療,政府負擔少,民衆需要自己承擔一部分醫療費用,效率還算可以。對于新加坡醫療的批評是:作爲一個發達國家,竟然沒有像其他那些發達國家那樣(比如英國)提供免費醫療。
當時的一個典故是李光耀攜夫人柯玉芝前往英國訪問,突然在倫敦四季酒店中風需要急救。但是英國的醫院雖然免費,效率卻比較低下,李光耀夫婦等救護車等了40分鍾,等檢查又花了2小時。鑒于對英國醫院的不信任,當時緊急飛往倫敦的新加坡醫生決定冒險在李夫人的腦部停止出血後,把她送回新加坡治療。
李光耀後來說:“我們必須從英國的制度汲取教訓,不應該提供免費的公共服務。因爲這會嚴重削弱公職人員的服務精神,使公共服務被公衆濫用,服務的效率大降,受苦的將是一般老百姓。”
當然這永遠是一個帶有爭議性的話題:國家是否應該提供免費醫療,如果提供的話如何保證效率,等等。新加坡也在不斷實踐,做出新的嘗試。
希望上面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