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生長期間,寶媽肯定會遇到以下寶寶的這4個特殊生理期,怎麼辦呢?這就教寶媽幾招!
新生兒:愛白天睡覺,晚上玩?
有的的寶寶半個月左右了,現在是白天猛睡,晚上精神特別好,尤其是到了凌晨1~2點的時候。有什麼辦法可以糾正?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除了洗澡,吃奶,就是睡覺。而且經常是白天睡得很熟,時間很長,晚上睡得不安穩或者乾脆不睡,還哭鬧不休。
分析原因:
按許多中國、台灣產婦的傳統習慣,分娩後要「坐月子」,在此期間經常是窗簾緊閉,室內光線昏暗,而夜裡又不熄燈。
寶寶生活在沒有自然光線刺激的環境裡,感受不到晝夜的變化,由於睡眠規律與自然環境不吻合,於是出現白天熟睡,夜裡睡得少,甚至哭鬧不休,弄得全家不得安寧。這種情況很常見,媽媽很容易誤以為寶寶餓了,甚至病了。
媽媽出招:
1、讓寶寶體驗生活環境的晝夜變化,臥室在白天要明亮,夜間必須關燈。
2、逐漸減少白天睡眠的時間,新生兒一天睡18~19小時,夜裡10小時,白天睡3次,每次2.5~3小時,晨起應把尚在睡眠的寶寶弄醒,逗逗他,讓他清醒一會再睡,逐漸將他的生活起居調整正常。
3、白天增加寶寶活動時間,減少睡眠時間,但不可過分,不要讓寶寶過於疲勞。如果一時間難以糾正,也不要太著急,忍耐幾週就會好的。
4、沐浴時間最好改在睡前半小時至一小時,讓寶寶心情放鬆,易於入睡。
寶寶2個月大:天天吃奶好像沒吃飽?
寶寶2個月大了,好像老是吃不飽,吃完了奶還是不停地吃自己的手,要繼續餵不?是不是該加輔食了?
分析原因:
寶寶的食量因人而異,媽媽不需要擔心寶寶吃得太多。因為隨著寶寶的成長,活動量也越來越多,消耗的熱量也會跟著增加。特別是吃母乳的寶寶,由於母乳吸收好、消化快,加上寶寶的活動量很大,可能比吃配方奶的寶寶容易感到飢餓。
媽媽出招:
1、一般寶寶在出生15天後添加維生素D,每天400~800單位。
2、寶寶2~3月時,餵奶可以多餐、每次不必餵太飽。
3、寶寶4~6月時,母乳喂養的寶寶先添加配方奶粉,加水調,每天飲數十毫升,為以後斷奶漸漸做好準備。人工餵養的寶寶可添加營養米粉或蛋黃。
4、寶寶7~9月時,添加動物內臟、碎菜、碎肉和小餅乾,以鍛煉咀嚼功能,促進牙齒萌出。
5、寶寶10-12月,添加餃子,包子、饅頭、米飯,麵條,量可逐步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嬰兒消化器官很嬌嫩,消化腺不發達,分泌功能差,許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時還不具備消化輔食的功能。過早添加輔食,會增加嬰兒消化功能的負擔,消化不了的輔食不是滯留在腹中「發酵」,造成腹脹、便秘、厭食,就是增加腸蠕動,使大使量和次數增加,最後導致腹瀉。因此,出生四個月以內的嬰兒忌過早添加輔食。
寶寶4個月後:不想吃奶了?
寶寶在4-6個月大時,突然開始不肯吃奶了。本來一天可以吃900ml,現在只能吃300ml了,但其他輔食還是會吃的。寶寶為什麼不吃奶了呢?
分析原因:
這種厭奶現像一般發生在4-6個月過後,但有的寶寶會在3-4個月左右便有厭奶的現象。
1、寶寶剛出生時,如果媽媽沒及時給餵母乳,而是先餵了牛奶,寶寶很快就。「適應」了牛奶的口味。牛奶的糖分比母乳高,橡膠奶嘴孔徑大,寶寶吃起來很省力。
一旦適應了牛奶,再回過頭來換母乳,母乳的口味不如牛奶,吮吸也較累,寶寶也就不喜歡母乳。
2、常給寶寶喝糖水或甜果汁。過多的糖會在消化道發酵、產氣,引起腹脹,抑制食慾。
3、媽媽情緒不良,3個月左右的寶寶就能察覺,容易厭奶。
4、寶寶逐漸對周圍環境產生好奇、探索而對「吃」分心了。
5、4個月以後的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很可能會「喜新厭舊」,不再喜歡配方奶或母乳。
媽媽出招:
寶寶厭奶,如果出現在添加輔食前,可以不特別處理,他只是有點吃多了。緩一緩,讓他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過1週就會恢復了。不過要注意以下幾點:
1、寶寶不肯吃奶時不要強迫。
讓寶寶自己決定吃多少奶,吃多少時間,寶寶會根據自己的消化能力進食奶量;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喝太少會長不大,於是採用強迫的方式。但是這種做法反而會讓寶寶對吃產生恐懼。其實只要寶寶身高、體重等發展狀況,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並不需要強迫他喝奶,這個時期家長應該思考,如何協助寶寶接受半流質的輔食,而非強迫他喝奶。
2、改變餵食方式。
當寶寶出現厭奶的徵兆,爸媽可以從改善餵食方式做起,採取較為隨性的方式。以少量多餐為原則,等寶寶想吃的時候再吃。也可以適當將奶水稀釋或在寶寶似睡非睡時餵奶;可以通過遊戲消耗寶寶的體力,例如按摩、肢體活動等,當他精力耗盡、感到飢餓時,進食的狀況也會獲得改善。
3、營造用餐環境進食的環境盡量柔和、安靜。
因為此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用餐時若有人在旁逗弄他,或出現很多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玩具、聲音,寶寶會覺得這些事情比吃飯更有趣,自然就不想吃了。
4、奶嘴洞大小要適當。
有時候寶寶喝奶少,可能是因為奶瓶上奶嘴的奶洞太小,使寶寶吸得不順暢,因此喝的量才減少。先將奶瓶倒過來,檢查一下奶瓶上奶嘴的奶洞,是否能順利流出,通常最佳的速度是1秒1滴,滴不出來或滴得太快,對寶寶都不好。
5、不要帶情緒給寶寶餵奶。
照顧者其心情和壓力會直接傳達給寶寶,當照顧者焦慮或強迫寶寶喝奶時,他都能感受到,因而產生抗拒。只要寶寶各方面都健康、正常,也沒有生病,家長們就可以放寬心,用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待寶寶的厭奶期,不要和寶寶為了吃展開痛苦的拉距戰。
6、輔食味道不能太好。
如果是因為添加輔食厭奶,多是因為輔食的味道太好了,從而讓他嫌棄了味道平淡、單一的乳類。預防添加輔食後出現厭奶,就不要讓輔食味道太好。
也可看看他喜歡什麼味道,如果他喜歡果汁,就在配方奶裡加些果汁或者在乳 頭上塗抹些果汁,讓他吃奶。以後逐漸減少添加,知道他重新接受純奶。
7、是不是奶粉的問題。
寶寶不愛喝奶了,可能會直接以為是寶寶喝膩某種品牌的奶粉,而想換別的奶粉。如果要換新牌子,最好和其他牌子的奶粉混合搭配,並觀察一周排便狀況,若排便正常,表示適應良好,才可以更換全新的奶粉。進入厭奶期後,更換奶粉牌子的效果有限,如果沒有起色,就應放棄這個方法。
8、寶寶厭奶千萬不要直接放棄奶只供給輔食。
1歲半以前的寶寶奶類是主要的營養來源,如果單吃輔食,營養會出問題。另外也不要隨便調濃配方奶的濃度。有的媽媽可能想稠一點,濃稠的配方奶,寶寶很難吸收,反而會因為滲透壓增高而損傷腸道。
寶寶6個月左右:長牙時就想哭?
寶寶5個月左右了,變得不愛吃奶,還特別煩躁,老是「啊啊」叫,但體溫正常。寶寶是不是快長牙了?
分析原因:
乳牙是穿過牙床組織和骨頭長出來的,當你發現寶寶流的口水比以前多了,常將手指或整隻手放入口中吸吮,說明寶寶可能正面臨長牙期。大多數寶寶在6個月左右就開始長牙。
寶寶在長牙期會有以下這些狀況:
1、流口水:這個症狀幾乎是所有出牙期寶寶都會有的,是暫時性的表現。
2、煩躁不安:乳牙慢慢頂出牙齦時會有疼痛感,不斷的疼痛會導致寶寶易怒、煩躁。
3、愛咬東西:長牙時,寶寶會感到牙齦癢、牙齦疼等不適。喜歡咬物品、衣角、自己的手、媽媽的乳 頭等,通過啃咬來施壓,減輕長牙的壓力。
4、胃口不佳:寶寶很想塞個東西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但又會因為吸吮的動作而使牙床疼痛,於是又顯得對吸奶毫無興趣,已經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寶寶也會拒絕進食固體食物。
5、此外可能還有睡眠問題、牙齦腫脹、敏感、腹瀉等問題。
媽媽出招:
1、經常清潔寶寶的口腔。流口水時可以用柔軟、乾淨的棉布蘸溫水擦,動作一定要輕柔避免擦破皮膚引起感染。每次給寶寶餵食後,也要用乾淨的濕紗布或手帕擦洗寶寶的口腔,動作一定要輕柔。
2、給寶寶準備磨牙棒。寶寶出牙時常會感到牙齦疼痛,這時可以輕柔地幫寶寶進行臉部按摩,或者通過磨牙棒來轉移注意力;或者媽媽可以蘸點涼水輕輕地擦拭寶寶的牙齦。
3、寶寶胃口不佳時,可以給一些涼爽的食物,或者改用勺子、杯子喝,若情況嚴重,建議看醫生。
4、定期做牙齒檢查。媽媽最好在寶寶長牙期帶他去醫院檢查牙齒,以了解長牙情況,並向醫生了解如何保護寶寶的牙齒。
寶寶長牙期最常遇到的問題如下:
1、寶寶出牙不按順序長怎麼辦?
一般來說大多數寶寶都是按照這個次序出牙,下排牙齒先長出來然後才是上排牙齒,但出牙也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寶寶牙齒萌出會順序顛倒,但最終不會影響牙齒的排列情況,媽媽不用太擔心。
2、寶寶出牙晚怎麼辦?要不要補鈣?
其實只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早長晚長都沒什麼大的問題,並不是早長出來的牙更好。不過,如果寶寶已經過了一歲半,還絲毫沒有長牙的跡象,記得儘早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另外,補鈣並不會加速牙齒的萌出,雖然看不見牙齒,但都藏在牙齦的底下,到了該出的時候自然會出的。
3、寶寶乳牙稀、齒縫大怎麼回事?要不要緊?
寶寶乳牙的尺寸通常較小,牙齒中間會有縫隙,這是為了讓恆牙有空間能從牙齒間隙長出來。如果乳牙長得太密集,可能會在換牙時產生空間不足的問題。
4、寶寶的小乳牙也需要保護?
一些父母認為,孩子乳牙期的蛀牙沒多大關係,反正早晚都會換牙長出新的恆牙,到時再好好護理恆牙就好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乳牙期間的蛀牙會對恆牙產生不良的影響,還會導致更多的牙齒問題。乳牙的護理很重要!
對於未長牙的寶寶,媽媽可以用消毒棉籤蘸水,輕輕地清理餵奶後殘留的乳汁。
一周歲以後就可以用牙刷來幫助寶寶刷牙,根據寶寶年齡,盡量選擇軟毛且刷頭小的牙刷,並且牙膏不宜選擇特別香的水果味牙膏,以免寶寶吞食。建議寶寶三歲之前最好使用無氟牙膏。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爸媽大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