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 謝江珊
新加坡烏節路口,人行道綠燈亮起,模特兒身穿時尚服飾走秀,數百名舞者則隨著音樂節奏搖擺,上演快閃活動。
這場大型街頭時裝秀是今年“新加坡熱賣會(The Great Singapore Sale,簡稱GSS):體驗新加坡”(6月21日至7月28日)的重頭表演之一。但與火熱的表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加坡二季度慘淡的經濟形勢。
7月15日,根據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公布的數據,新加坡第二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僅增長0.1%,不僅遠低于一季度1.1%的增長率,也創下近7年來最大跌幅。
《聯合早報》認爲:如果接下來兩季度的增長勢頭依然疲弱,新加坡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的風險就會提高(技術性衰退風險是指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環比萎縮)。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則指出,新發布的經濟數據反映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增加。
多領域表現疲弱
新加坡貿工部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新加坡多個經濟領域表現都較爲疲弱,其中尤以制造業爲甚。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 Bank)財務與策略主管Selena Ling認爲,二季度的數據是“災難性的,比市場最壞的預測還要糟糕得多”。她表示,拖累增長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制造業。
新加坡制造業第二季度同比萎縮3.8%,而且相比第一季度環比萎縮了6.0%。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新加坡制造業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環比萎縮。
同時,新加坡建築業和服務業的增速也雙雙放緩。該季度新加坡建築業的同比增幅小幅放緩至2.2%,而服務業的同比增幅則穩定在1.2%。
此外,新加坡6月非石油出口同比下降17.3%,連續第四個月下滑,並創下六年來最大降幅,其中電子産品出口下降31.9%。與5月相比,6月非石油出口經季調後環比下降7.6%。
這一系列數據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于該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擔憂。
7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將2019年新加坡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2.3%下調至2%,主要是考慮到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對該國出口的影響。“鑒于全球貿易緊張局勢,預計外部支持將減少,增長驅動因素預計將轉向國內需求。”“前景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外部因素,包括全球金融狀況的收緊、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和全球增長減速。”IMF表示。
一直以來,新加坡嚴重依賴外貿,往往被視爲全球經濟健康狀況的指標。不過,這也令其容易受到貿易關稅等問題的影響。在制造業當中,電子制造業和精密工程制造業這兩個受到國際貿易局勢影響較大的産業集群是整個制造業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
新加坡的經濟學家Chua Hak Bin說:“新加坡的數據不佳,也反映出亞洲其他地區經濟有進一步放緩的風險。”
華僑銀行預測,今年下半年新加坡制造業的增長難以改善。
新加坡當局此前曾表示,他們將對2019年全年GDP增長1.5%―2.5%的預期進行重新評估。華僑銀行考慮到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明顯低于預期,將其對新加坡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區間從0.5%―1.5%下調至0―1%。
後李光耀時代難題
追溯回去,新加坡的問題或許早在2015年“國父”李光耀去世時就埋下了伏筆。
彼時,新加坡長期累積的社會問題和矛盾集中爆發。經濟增速變慢,失業率上升,房價下跌,國家投資公司虧損嚴重,各大集團收益率下滑等問題頻出。
從2016年開始,就不斷有質疑的聲音指出,這個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已經風光不再,經濟下滑趨勢明顯。有人甚至預言,新加坡經濟存在斷崖式衰退的風險。
與之相對應的,是新加坡無法有力回擊質疑的慘淡數據。2011年,新加坡實際GDP增速驟然跌破10%,此後一路下跌,再未恢複。2015年和2016年,新加坡GDP增速分別爲1.9%和2.0%;2017年情況稍微好轉,升至3.5%,但是到了2018年,又滑落至3.2%。
最近三年多,無論貨物進出口貿易增長還是減少,新加坡貿易順差持續收窄。根據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數據,2016年新加坡貨物進出口同比下降4.7%,貿易順差下降6.1%;2017年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14.4%,貿易順差下降2.8%;2018年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11.6%,貿易順差下降9.5%;2019年第一季度貨物進出口同比下降0.6%,貿易順差狂降34.5%。
貨物貿易有增有減,貿易順差卻一路下降,這意味著新加坡在國際貿易中的盈利能力在不斷變弱。
一些分析師表示,2020年新加坡經濟可能會出現衰退。這也導致經濟學家們紛紛押注該國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將在10月份的政策聲明中放松貨幣政策的預期。新加坡央行行長Ravi Menon此前也曾表示,該國2019年經濟增長“可能會弱于此前的預期”。
事實上, MAS去年曾兩次收緊貨幣政策,從而控制不斷上升的物價壓力,並讓本幣走強,那也是新加坡6年來首次采取類似的緊縮措施。
本輪難關是否能夠安然渡過?《聯合早報》在發表題爲《爲經濟衰退做好准備》的社論中自信滿滿:新加坡有足夠的資源,應對經濟周期下行所可能導致的經濟放緩或衰退。
“面對經濟的周期波動,政府已做好准備,在必要時以反周期貨幣和財政政策應對。”王瑞傑強調,集中精力應對全球和本地經濟正在經曆的主要結構變化,更爲重要。新加坡必須繼續聚焦行業轉型,並推進科技創新,“將自己定位爲全球和亞洲的科技、創新和企業樞紐”。
“即使新加坡真的進入技術性衰退,新加坡政府在財政政策方面也仍有充足空間對經濟進行定向刺激。”Selena Ling指出。
曾經以騰飛和奇迹聞名的“新加坡模式”,這次是否能夠走出低迷?全世界都在期待。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爲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系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