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對本地老饕來說是忙碌的一年,多個國外餐飲品牌進軍獅城,大家嘴巴“嘗”不停的同時,有時還要以耐力和腳力,排隊換取口腹之欲的滿足。
一起來看看在今年進軍新加坡的外國餐飲品牌有哪些。
Greyhound Cafe
喜歡到曼谷旅遊的國人,相信對Greyhound Cafe應該不會感到陌生。
這個在曼谷擁有14家分店的品牌,是最新進軍新加坡的外國餐飲品牌。Greyhound在本地的第一個據點位于烏節路百利宮(Paragon),並剛在12月13日開門迎接食客。
Greyhound的招牌菜包括讓食客動手“制作”的“複雜面”(Complicated Noodles)、以泰式香料腌制的德國脆豬腳(Crispy Pork Leg With Surprisingly Curry Paste)、貼心地將雞翅分爲單骨呈現的“Greyhound馳名炸雞翅”等。
將Greyhound Cafe引進本地的餐飲公司JC Global Concepts總經理劉耀雄受訪時指出,該公司計劃于2017年在新加坡開設另外一兩家Greyhound Cafe。
韓國咖啡館dal.komm COFFEE
因《太陽的後裔》暴紅的韓國連鎖咖啡館dal.komm COFFEE,12月初在烏節路的先得坊(Centrepoint)與國人見面。
定位爲“音樂咖啡館”的dal.komm COFFEE,每個月推介一名音樂人,食客消費時會收到一張卡,可通過咖啡館的手機應用(app)觀賞音樂人的最新音樂錄像。咖啡館也提供舞台,讓歌手或音樂人表演或舉行歌迷會。
本地分店從餐飲到裝潢,都嚴守韓國總部的食譜和風格。招牌飲料除了蜜糖柚子、K1到K4不同風味的咖啡,還有出現在《太陽的後裔》裏的Hot Choco Cube。
檀島咖啡餅店
今年5月5日從香港正式進軍新加坡的檀島咖啡餅店,首家據點同樣設在先得坊。
檀島咖啡餅店的招牌蛋撻,采用經典的酥皮制成,特色在于一層水皮(蛋黃和冰)、一層油皮(牛油酥皮),共192層酥皮的層疊附和。
除了蛋撻,檀島剛在上周推出本地限定的豆漿撻。豆漿撻的撻皮有別于其蛋撻,它采用所謂的餅幹撻皮,一口咬下仿佛有牛油餅幹融化在嘴裏的感覺。
將這個老字號引進本地的Asia Gourmet Roast負責人受詢時指出,該公司計劃在本地開多三到四家檀島咖啡餅店,但目前尚未有具體時間表。
蔦(Tsuta)
因獲得米其林一星加持而名聲大噪的日本拉面館蔦(Tsuta),11月6日在史各士路太平洋廣場(Pacific Plaza)開張營業。
作爲全球首家獲米其林認可的拉面館,蔦在本地設立第一家海外分店,自然吸引衆多國人和旅客前去排隊。據了解,蔦在11月6日上午11時開門營業時,已有約175人排隊等候。
大家熟悉的拉面高湯一般采用豚骨熬制,蔦的“星級”湯底則舍棄豚骨,采用雞肉、蔬菜、蛤蜊熬煮的日式高湯,再搭配日本和歌山(Wakayama)醬油煮成醬油湯底。
蔦國際私人有限公司總裁蔡國棟表示,計劃明年于新加坡增添至少一家分店,公司也有計劃將品牌帶到其他海外市場。
泰昌餅家
香港泰昌餅家與本地知名海鮮餐館Palm Beach Seafood Restaurant合資,今年4月在新加坡高島屋(Takashimaya)設立第一家外賣店鋪,並在11月于荷蘭村(Holland Village)開設第一家海外茶餐廳。
以蛋撻聞名超過60年的泰昌,據知在香港開創了用牛油制作蛋撻皮的“曲奇蛋撻”,其頭號粉絲包括香港回歸前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
除了蛋撻,泰昌的招牌糕點還有沙翁、雞肉派和雞尾包。到泰昌餅家茶餐廳用餐,還可享用經典的香港茶餐廳菜肴,如特色三蛋餐肉番茄通粉、港式奶茶、鴛鴦和檸檬茶等。
甘牌燒味
自2014年至今保持米其林一星水准的香港甘牌燒鵝,12月19日在本地太平洋廣場(Pacific Plaza)開設“甘牌燒味”。
除了獲米其林加持,甘牌可謂大有來頭——甘牌燒鵝創辦人兼董事甘崇轅是香港镛記酒家創始人甘穗輝的第三代。
由于本地不能賣鵝,甘牌來到新加坡時店名改爲甘牌燒味,並以鴨取代鵝。
甘崇轅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曾說:“雖然用鴨取代鵝,但從腌制到燒烤,我們都采用甘牌傳統燒鵝的方法來燒制鴨,而且我們也細心挑選鴨只,確保顧客品嘗到最好的燒鴨。”
Bake芝士撻
來自日本北海道的Bake芝士撻,今年4月登陸本地愛雍·烏節(ION Orchard),掀起芝士撻旋風,不僅排隊人龍不斷,本地多家烘焙品牌也相繼推出自家的芝士撻。
該品牌乘勝追擊,于10月份在裕廊東的西城(Westgate)開設本地第二間專賣店。
Bake芝士撻所有材料屬北海道土産,爲了確保品質與日本一樣,整個芝士撻在劄幌的中央廚房制作,再冷凍進口到新加坡。新加坡門市只需爲芝士撻刷上蛋液,烘焙10分鍾、待涼10分鍾即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