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未來展覽在2015年12月至去年3月舉行期間吸引2500萬人次參觀。舉辦展覽的SG50指導委員會發現展館與國人形成特殊“聯系”,而決定將這個由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師生打造的格式結構保留下來。
“共同未來”展覽去年3月落幕後,由一萬多片鋁制板交錯而成的大型展館結構獲保留,成爲濱海灣花園新永久地標。濱海灣花園將把它轉化爲社區公共空間,舉辦展覽與活動,爲國人提供多一個休閑去處。
共同未來(The Future of Us)展覽在2015年12月至去年3月舉行期間吸引40萬人次參觀,以展望新加坡未來的方式爲一整年的金禧年慶祝活動畫下句點。過程中,舉辦展覽的SG50指導委員會發現展館與國人形成特殊“聯系”,而決定將這個由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師生打造的格式(lattice)結構保留下來。
SG50指導委會邱鼎財:訪客贊揚精致格式設計
SG50指導委員會成員之一、宜居城市中心執行總監邱鼎財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格式展館與‘明日家園’展區圓頂和雄獅造型,是國人在展覽中最喜歡拍攝的三大元素。訪客對精致的格式設計贊歎不已,許多人也建議在展覽結束後,將結構保留下來。”
展覽結束後,展館圓頂與內部結構已全部拆除,格式結構與周圍的花卉設計則被國家發展部保留下來,由濱海灣花園接手管理和重新發展。邱鼎財受詢時沒有透露建造展館的費用。
濱海灣花園營運總監羅志威指出,約七成訪客都經由海灣舫廣場(Bayfront Plaza)前往花園,格式展館既靠近海灣舫地鐵站,基礎設施與花卉設計早已到位,適合保留並轉化爲社區空間。
他透露,濱海灣花園計劃把展區發展爲園內的新活動場所,並增添餐飲服務。“我們探討的點子包括加入花卉主題展覽。我們將持續與政府單位和夥伴合作,評估這些點子的可行性與吸引力,待計劃定下來後進一步公布詳情。”
展覽結束至今,已有兩項活動在展覽原址舉行,包括去年5月一家保險公司舉辦的嘉年華會,以及7月的新加坡花園節。
格式結構由九名年齡介于19歲至34歲的新科大師生共同設計,共花了約六個月時間建造。橫跨50米的灰色鋼架象征50年建國曆程打下的基礎,1萬1000片穿孔鋁制板交錯覆蓋在鋼架上,形成壯觀複雜的建築設計,一次過可容納約600人。
新科大建築學教授施勒爾德(Thomas Schroepfer)指出,他們在設計過程中也將環境元素納入考量,一些部分的鋁制板交錯密度高,有利于遮陽擋雨,展館的三面弧形拱門也順應風勢。該設計也在一些國內外設計與建築比賽中得獎。
領導SG50指導委員會的財政部長王瑞傑透過電郵表示,展覽以年輕國人發揮想象與創意打造的展館,承載新加坡人對未來的夢想,寓意深遠。
“共同未來展覽對我而言具有特殊意義,因爲這提醒我們,未來得靠我們自己去打造……我很高興我們能繼續在濱海灣花園看到(格式展館),我希望這裏繼續成爲給予國人靈感、激發熱忱的場所。”
常和家人到濱海灣花園一帶運動的吳麗慧(32歲,補習老師)對于保留展館結構表示支持。“它的設計複雜,建造費應該不便宜,如果短短幾個月的展覽結束後拆掉就太浪費了。但這個設計有很多孔,無法擋雨,希望濱海灣花園可以增添透明屋頂,方便人們在那裏舉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