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長城永不倒”,徐小明公司牆壁上挂著的這一幅書法作品,在一衆影視劇海報中格外醒目。
這是中國內地引入的第一部香港電視劇《霍元甲》的主題曲,徐小明是該片的制作人、主題曲演唱者、以及“獨臂老人”程天嘯(霍元甲的仇家、陳真的師父)的扮演者。在1980年代,由他擔任制作人的《霍元甲》、《陳真》、《霍東閣》、《再向虎山行》、《鐵膽英雄》等電視劇,曾經風靡華語世界,紅遍大江南北。
生于1953年的徐小明,父母都是粵劇藝人,父親是有名的文武生、母親是出色的花旦,在香港落腳時住在徙置區,可以說是一無所有,見證了戰後香港的苦難歲月。社會經濟不好,娛樂事業也不可能太好。徐小明兄弟姐妹8人,因爲家境不好,父母甚至沒能送他們上學、而是從小跟在身邊學藝。
徐小明5歲出道,做小童星。幸得當時香港粵劇屆當家花旦“鳳凰女”郭瑞貞(原名:郭淑貞)賞識,資助他上學、學藝。到了中學時期,因爲年齡尴尬,徐小明能夠接到的演藝工作減少。爲了幫助父母養家,他曾同時在電子廠、書店、制衣廠打三份工。至今,他燙衣服的技術讓他太太、家裏的幫傭自歎不如。
眼見著當下香港街頭的暴力破壞,徐小明很心痛,他想不明白爲什麽一些人善惡不分。全體香港人花了多少精力和心血,香港才發展到現在,今天這樣破壞香港能夠得到什麽呢?今時今日香港的國際地位提升、中國的發展,不是靠破壞做出來的。
曾經《萬裏長城永不倒》裏唱到的“致力國家中興”、“豈讓國土再遭踐踏”的愛國情懷,同時讓香港和內地人熱血沸騰。隨著世界文化交流增多,影視投資人增多,市場上的影視文化産品更加豐富,人們的思想也更加多元,已經很少有影片能夠有80年代影視劇的天時地利人和,在整體市場供給有限的情況下成爲永遠的時代經典。
回顧自己成長和事業經曆,徐小明認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國家”、“民族”和“英雄”,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各類影視戲曲音樂、甚至街邊人“講古說書”《三國演義》、《水浒傳》等方式,點點滴滴、潛移默化傳承下來,感染了很多人,並能夠在社會中形成共鳴。
這些年,一些影視平台、投資人希望依托大數據,片面追求畫面商業化,一切商業先行,爲了迎合受衆而拍,他覺得這很悲哀。徐小明現在也會拍攝不同題材的影視作品,比如《雙子神偷》、《墨攻》、《李米的猜想》等等。盡管不同影片反映不同的社會問題,但多多少少還是與國家、民族有關聯。他相信假以時日,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制作人拍出世界級的作品,並不再局限于中國題材。
南方周末香港特派記者 方迎忠 王小祥 剪輯 王小祥 文字 黃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