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達曼指出,歐美等發達國家極端左右翼政黨爲了短期政治利益而不對人民說實話,一些像醫療與養老金制度明顯存在無法持續的缺陷,也沒有得到正視,這些例子都一再體現在許多國家,政治本身就必須改變,中道政治需要獲得重振與更新。
政治民粹主義的崛起不是必然趨勢,若要解決世界當前面對的重大挑戰,就必須阻止這股思潮蔓延,提倡誠實的政治,重視能夠提供長期解決方案的領導人,讓政治“回歸中道”。
副總理兼經濟及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指出,歐美等發達國家極端左右翼政黨爲了短期政治利益而不對人民說實話,一些像醫療與養老金制度明顯存在無法持續的缺陷,也沒有得到正視,這些例子都一再體現在許多國家,政治本身就必須改變,中道政治(politics of the centre)需要獲得重振與更新。
他說:“在政治的世界裏,誠信必須重新獲得重視。領導人也需要有長期思維,因爲不管是改善社會流動性、推動城市更新或提升人民技能,要解決這些重大挑戰,都需要跨越好幾個選舉後才能看到成果的長期方案。”
尚達曼昨早在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與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和國際公共事務學院(APSIA)聯辦的論壇上,向出席論壇的各國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學者、學生與公衆發表主旨演講,提出他對近來美國總統選舉與英國脫歐等重大事件的觀察與觀點。
例如,他指出,盡管人們一般將保護主義浪潮與新浮現的社會問題歸咎于科技與全球化的沖擊,但他認爲眼前真正的挑戰不是全球化趨勢,也非科技發展的破壞力量,而是政府與社會是否能對此做出有效應對。
尚達曼解釋說,這是因爲全球化和科技發展對不同社會造成的影響不同,像瑞典與新加坡在確保社會中低階層薪資増長方面仍做得不錯。“國內政策的應對一直以來都起著關鍵性作用,將來也仍然重要。”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與英國人民在公投中選擇脫離歐盟等事件讓世界震驚,但尚達曼認爲,社會改變的迹象早已浮現,只不過這些趨勢之前還未反映在政治層面上。
尚達曼提到普遍影響各個發達國家的趨勢,即代際流動與社會流動變緩、社會團結感削弱以及人民對政府的信任降低這四個問題。
談到代際流動與社會流動變緩這兩個問題,尚達曼指出,這不只反映在數據上,人們如今也普遍意識到自己要攀爬社會階梯的可能性比以前低,也不認爲自己的生活會比父母輩好,而這種流動性的喪失將影響他們的思考方式和對未來的憧憬。
在政治方面,不論是99%的人民大衆與1%少數精英之間的貧富之戰,或是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尚達曼指出,這些都同樣顯示如今社會團結感已逐漸削弱,社會對立變得明顯。
另外,他也指出,政治“本身就是一股力量”,尤其在社交媒體的放大下,政治的兩級分化也讓觀點變得兩極化,而這種極端的辯論無法改變現狀,也解決不了問題。
他認爲,要真正解決問題,關鍵在于“更新”(regeneration),除了中間政治的更新,也包括城市的更新,以及人民在不同事業階段的更新。他指出,這些依賴的是市政府的有效領導、大學學府和培訓機構與雇主的緊密合作,以及公共教育制度的調整與改革。
他說:“我選擇用regeneration一字而非redistribution(指資源的重新分配),是因爲兩者是不同的。當然,重新分配還是重要的……但它不是問題的核心,僅僅這麽做也無法讓人們對未來産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