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處於不同的年齡,腸胃發育特點是不一樣的,腹瀉的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Parents邀請兒科專家,根據寶寶年齡來細說腹瀉。媽媽可以對號入座,找到你最該了解的護理知識。
0~6個月純母乳喂養階段
寶寶剛生下來,嬌嫩的腸胃需要慢慢適應,常常會出現功能性紊亂的情況,比如寶寶便秘、腹瀉、腸鳴、放屁屁等,都屬於此類問題。好在這個階段的寶寶只吃純母乳,所以很多時候寶寶腹瀉不是疾病,不是母乳的問題,也不是外界的問題,而是寶寶腸胃逐漸適應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正常的便便是這樣的
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本身就是不成形的,略稀,呈糊狀,大便裡帶有奶瓣也很正常。
從顏色上來看,呈香蕉黃,或者黃色中帶點綠,也都是正常的。
至於大便的次數,大可不必照本宣科,每個寶寶是不一樣的。在新生兒階段,一天2~3次是正常的,5~8次也不必驚訝,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能吃能喝能玩,體重正常增長就沒事。寶寶滿月後,大便次數會有所減少,但是次數依然不穩定;3個月之後,大便的頻率可能固定在一天一次或者一天2~3次。
判斷寶寶腹瀉要跟他平時的狀態比較
判斷寶寶是不是腹瀉,不是跟書比,也不是跟別人家的寶寶比,而是跟寶寶平常的狀態比。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可能是腹瀉了:
大便次數比平時明顯多2~3次,甚至更多。
大便裡的水分多了,奶瓣也比平時增多。
寶寶的狀態不好,比較黏人,哭鬧增多。
造成腹瀉常見原因
新生寶寶的腸胃發育不全,出現腸道功能紊亂,導致寶寶腹瀉。
腸道的菌群失調導致腹瀉。寶寶剛生下來時,腸道內屬於無菌的狀態,之後在吃母乳,接觸外界的過程中,逐漸接觸各種細菌,有可能出現腸道菌群失調的狀態。這種情況,可以給寶寶吃點益生菌來調節。
寶寶腹瀉跟母乳媽媽的飲食也有著一定的關係,如果媽媽的飲食比較油膩、生冷,也可能會導致寶寶消化不好拉肚子。
腹瀉後不吃藥的應對辦法
媽媽先調整自己的飲食,少吃油膩,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給寶寶吃點益生菌,讓寶寶腸道內環境更穩定,保護腸道有益菌群,有利於腹瀉的治療。寶寶腹瀉結束後,還需要吃益生菌來調節一段時間。
以上方式嘗試3~5天,寶寶依然不見好轉,可以取大便到醫院化驗,然後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母乳性腹瀉別擔心
所謂母乳性腹瀉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因為母乳中含有較多前列腺素E2,它能促進小腸平滑肌運動,使得6個月以內純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次數稍多,每天大概3~8次,大便不成形,呈黃綠色,但是寶寶精神好、食慾和睡眠都很好,生長發育也正常。此時媽媽就不用擔心,繼續餵母乳就可以,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和添加輔食,腹瀉會慢慢改善。
6~12個月添加輔食階段
寶寶從6個月開始,逐漸添加輔食。在這個階段,寶寶的腸道依然很脆弱,腸道內黏膜的通透性比較高,給寶寶添加的一些食物成分,可以通過黏膜進入血液,引起過敏反應,導致寶寶腹瀉。
看大便次數和性狀,判斷寶寶腹瀉是關鍵
這個階段,寶寶的大便已經很有規律了,一般每天1~2次,呈黃色條狀。腹瀉時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症狀輕的4~6次,症狀重的可達10次以上,大便的性狀也會改變,比如變稀、帶血、帶黏液、帶水樣等。
造成腹瀉的常見原因
消化不良。在輔食添加階段,寶寶需要不斷適應新的食物,如果哪次輔食添加的量多、種類多或顆粒較大,寶寶的消化功能吃不消,可能就會出現腹瀉。
食物過敏。如果寶寶對某一種食物過敏,會出現皮疹、腹瀉等症狀。所以在輔食添加的過程中,每增加一種新的輔食,就要仔細觀察,如果寶寶大便的次數明顯變多,就要立即暫停添加這種輔食,過一周左右再重新添加。如果添加2~3次,每次都出現腹瀉,說明寶寶可能對這種食物過敏。注意,配方奶粉引起過敏也很常見,如果有類似情況,建議看醫生,醫生會推薦特殊奶粉給寶寶吃。
細菌、病毒感染性腹瀉。隨著寶寶與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在接觸奶瓶、奶嘴、輔食工具、玩具、用品的過程中,都可能因衛生問題造成感染。另外,隨著寶寶從媽媽那裡獲得的免疫力下降,一些呼吸道感染也會找上門,這些感染都可能造成寶寶腹瀉。
寶寶腹瀉後的護理要點
多給寶寶喝水。腹瀉時容易出現脫水的現象,無論寶寶屬於哪種腹瀉,都要及時給他補水。口服補液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理想的補液飲品,藥店就可以買到,媽媽也可以給寶寶餵白開水。
輔食要減量。寶寶腹瀉期間,可以繼續吃母乳和配方奶,但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如原來每天的180ml,可減至100ml,或者餵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粥、麵條等。平日常吃的輔食要減量,暫時停掉也可以。
預防紅屁屁。寶寶大便後要輕輕擦洗小屁屁,洗淨後可塗些油脂類的藥膏,以防屁屁被淹了。
別擅自用止瀉藥。思密達是媽媽常用的止瀉藥,但不建議自己在家擅自給寶寶吃。應先去檢查大便,確定不是細菌感染時才能使用。
腹瀉好轉後也要清淡飲食。寶寶腹瀉症狀好轉後,也不能馬上給寶寶吃太多,應該選擇清淡食物,逐漸向正常飲食過度,給腸道一段恢復時間。
觀察大便性狀,判斷腹瀉類型
消化不良型腹瀉:大便非常臭,量很大,略稀,但並不會呈現水樣便。且大便中常常夾雜沒有消化的食物殘渣,寶寶的排便次數不會特別頻繁。
病毒感染型腹瀉:排便次數頻繁,大便呈水樣便,沒有黏液。細菌感染型腹瀉:排便次數頻繁,每次大便量較少,多呈現膿血便或黏液樣便。
1歲以上腸道穩定期
此時寶寶的腸胃穩定多了,但因為寶寶腸胃的發育還沒有完全成熟,再加上寶寶越越大,所吃食物的質地和種類增多,因此出現各種腹瀉的機率仍很高。
最常引起寶寶腹瀉的原因
消化不良依然是重點。寶寶喝生冷的飲料、吃生冷的水果和飯菜後,食物刺激腸胃,可能會導致腹瀉。另外,寶寶吃得過多、過少,不定時餵養,食物成分不適宜,食物過敏,都可導致寶寶胃腸功能紊亂而腹瀉。
感染性腹瀉也增多。夏季常見腹瀉病源是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發病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夏季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變質,滋生大量細菌,寶寶誤食以後發生腹瀉。二是細菌、病毒被蒼蠅、蚊子等傳播,或者是被家人在外攜帶回家,污染到寶寶的食物、用具,寶寶吃進去以後被感染。
寶寶小肚肚受涼。1歲以上的寶寶,經常會跟父母去很多地方,比如超市、商場,這些場合空調比較涼,寶寶小肚肚可能會著涼。晚上踢被子也是很多寶寶肚子受涼的主要原因。
其他疾病也可能有腹瀉症狀。當身體患有其他疾病時,比如感冒、肺炎、中耳炎、腸胃炎等,也可能出現腹瀉。另外,寶寶治療疾病服用一些抗生素、止咳藥、清火類的藥物時,也可能導致腹瀉。
發現寶寶腹瀉,媽媽先別慌
觀察並記錄大便的性狀和次數。比如寶寶一天腹瀉了幾次,大便的顏色、氣味、形狀有怎樣的特徵?是否混有血跡?寶寶的臉色和表情怎麼樣?精神狀態如何?如果寶寶伴隨嘔吐的話,注意觀察寶寶吐了什麼、吐了多少及嘔吐物的狀態並一一記錄下來。體溫也要測量,是否發燒可是醫生判斷腹瀉原因的重要因素。
及時給寶寶補水。寶寶能喝多少就喝多少,可以少量多次地餵寶寶喝,防止出現脫水症狀。2歲以上的寶寶,媽媽還可以給買運動型飲料給寶寶喝一點,這些飲料含有電解質、維生素、胺基酸等成分,能迅速補充寶寶流失的各種營養成分,平衡新陳代謝。
在家觀察還是去醫院看寶寶的狀態。如果寶寶能吃能喝,精神狀態也不錯,就可以先在家裡觀察。如果大便次數較多,寶寶明顯表現比較難受,就可以取大便到醫院檢查,醫生會根據結果建議寶寶下一步的處理。如果寶寶有更嚴重的以下表現,就需要馬上帶他去看急診了:
反應遲鈍,全身乏力,寶寶狀態很奇怪。
口唇乾燥,滴水不進。
發燒38.5°以上,退燒藥也不能使他降溫。
大便帶血。
小便次數少,甚至是沒有。
如何正確取大便到醫院送檢
取寶寶的一些大便(要有液體的部分),放在乾淨、不滲水的盒子裡,或者放在塑料袋內包好,在2個小時內,送到醫院檢查化驗,以便醫生確認引起寶寶腹瀉的原因。爸爸媽媽別帶著紙尿褲直接到醫院檢查,液體部分已經滲透到紙尿褲中了,沒辦法檢查出結果來。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爸媽大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