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出現哪些變化?畢馬威9月4日發布的《畢馬威“一帶一路”投資關鍵環節》經典案例集列舉了三個主要變化:項目規模縮小、對産品和服務的要求提高、客戶和渠道優勢不明顯。
報告指出,目前“一帶一路”項目大多是在現有基礎上的軟硬件更新,平均項目規模大大縮小,客戶定制化需求較多,因此要求産品和服務提供商具有快速響應能力以及更爲靈活的決策和營銷機制;由于客戶需求往往是局部或子系統更新,參與的公司在國內市場上所依托的完整的産品和服務體系優勢難以充分發揮,而在單項産品或服務項目的競爭中,公司競爭力不強的問題就突顯出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公司不再擁有現成的客戶資源和渠道優勢,在一些項目的競標中,如果不與外部商業夥伴、甚至是競爭對手開展合作,作爲分包商承擔項目部分交付任務,那麽公司進入新市場就困難較多。
針對上述情況,報告認爲“以點帶面”是中國企業進入“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重要戰略路徑。具體來說可以根據企業情況進行使用不同策略:一方面,對于需要開拓的市場,以高性價比或擁有核心技術優勢的子系統和服務爲主開拓市場,並集中資源保證交付和售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還需要采取開放、靈活的合作態度,與第三方機構建立合作機制,以盡快實現市場突破。
報告還建立了“一帶一路”國別投資環境分析與比較模型,綜合考慮了影響企業投資和運營的重要因素,涵蓋經濟發展、政治與社會環境、政府效率、貿易與投資發展狀況、基礎設施發展狀況、“一帶一路”“五通”專項指標等多個方面,包括五大類、十六個指標。
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但與很多大型國有企業傾向于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綠地新建項目不同,更多企業關注的是並購海外優質資産的項目機會。
與並購項目相比,綠地投資周期長、投入大,投資者需要承擔更多項目前期風險,而且對投資者的資金實力和海外市場的運營能力要求也比較高;但另一方面,綠地項目可以爲東道國帶來更多資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因此也較容易得到政府支持。
並購項目雖然可以使投資者通過收購股權或資産,快速實現在海外市場開展業務的目標,時間成本比較低,但需要注意的是選擇合適的並購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報告指出,投資者需要從財務、稅務、法律、商業運營、技術、人力資源等方面對並購目標進行全面調查和評估;此外,並購項目還涉及交易後整合工作,有研究結果顯示,並購項目在交易後整合階段失敗的可能性超過50%,並購項目對投資者的海外市場經驗和後期整合運營能力的要求更高。
報告還指出,隱形的市場門檻和顯性的市場進入限制條款一樣重要,同時企業要重視諒解備忘錄的關鍵條款,保護自身利益並贏得項目主動權。
畢馬威看好西南地區的發展前景,當天布畢馬威重慶分公司新辦公室位于江北嘴國際金融中心。重慶作爲長江上遊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是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更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畢馬威中國副主席、華東及華西區首席合夥人龔偉禮表示,重慶提出在2022年建成全國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示範城市的宏偉藍圖,這與畢馬威未來幾年在“一帶一路”建設及數字化轉型的創新應用戰略高度契合。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61H4VYGR】獲取授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