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疲倦了。
這是內地人對新聞中呈現的,那些發生在香港街頭的違法暴力活動的感受。
這也是更多香港人的直觀感受。
此前,一名生活在香港的網友寫道:“黑衣人近在咫尺,香港人已悲哀到連發一句脾氣都不敢。”
然而現在的香港,正在起著一些微妙的變化。
1
“元朗是香港之光。”
有網友這樣感慨。
13日的元朗街頭,出現令人感動的一幕:數十名市民自發走上街頭,在黑衣暴徒最常鬧事的十字路口,默默地清理著一地狼藉。
(原本這裏要插入幾個由網友@風中微塵 提供的現場視頻,但上傳幾次都沒能成功,只好放棄。)
“去的人挺多的,很快就打掃完了。而且警察也來了,大家都在挺警察。”參與清掃活動的微博網友@風中微塵 對叨姐說。
其實不止元朗,類似的事情在全港各個區域正在逐漸不停呈現。
12日下午5點多的中環,正值下班時間,不少上班族經過頹垣街道,忍不住停下腳步,自發清理黑衣人留下的廢墟。
香港藝人楊明也被拍到在觀塘工業區清理示威者的路障。
他後來對媒體說,他當天開車從九龍灣前往將軍澳,因爲示威者堵路導致15分鍾的車程變45分鍾,“這幾天堵路的情況很誇張,如果沒有人幫忙清除,也就沒有人能通行。”
2
香港,正在起變化。
此前在網上流傳的一篇文章這樣寫道:
“沒交通工具,回家要走半小時的路,沿途看到黑衣人在後巷、在唐樓樓梯換衣服、上裝備,街坊匆匆走過,沒人敢正視他們,大家像沒事一樣擦身而過。堵了的路障一般只有兩、三個人看守,有些小路甚至只有堵路雜物,沒有黑衣人,但車龍都乖乖停在那些「死物」前,司機甯願下車呆等,也沒有人敢移開路障……人龍四散離開,大家低著頭,各自想辦法回家,沒一句粗言沒一句謾罵,因爲黑衣人近在咫尺,香港人已悲哀到連發一句脾氣都不敢。”
然而沉默換來的是交通的癱瘓,學校的淪陷。可以說,這兩天以來暴徒的破壞,已經嚴重影響了那些還在爲未來奔波的香港人。
鐵軌被破壞了,他們只能走路上班。
下了班,拖著疲憊的身軀,他們還要當心頭頂有沒有高空墜物。
11月12日,香港大學站天橋。黑衣人扔下的椅子差一點砸中路過的電動車。
“已經煩透了,現在站出來的人越來越多。以前愛國的人挺多的,但很難團結起來,因爲畢竟很難像年輕人那樣……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找到方法了,出發之前最好先集合一下,大家集體出去表達愛國的想法。”@風中微塵 說。
包括在教會裏,情況同樣在變化。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以前經常發表激烈政治言論(支持暴力)的人,現在不說話了,那些平時比較溫和、不太表態的教友,他們站出來譴責了。”
3
刀哥聯系到一位在香港教授經濟學課程的老師,他告訴刀哥,暴徒示威者從周一開始的 “三罷”行動,給香港普通市民出行造成了極大不便,但暴徒們想要癱瘓整個香港的妄想注定不會成功。
他家住在受暴徒滋擾嚴重的“主戰場”將軍澳,今早6點打車出門,發現許多大叔大媽正在自發清理擋住交通的垃圾桶和交通錐(香港稱雪糕筒),許多路人看到這一幕都停下來給大叔大媽們鼓掌,或者加入到他們當中。
開的士的阿叔,今年73歲了,說他開了30年的的士,知道哪條路能走,哪條路不能走。老師問他,現在的局勢,爲何還出來?他回答說,希望可以多幫些人,盡自己能力,能幫多少就幫多少。車到站後,車費417港元,我遞給他600港元說:多謝阿叔,唔使找,注意安全,保重。他明顯愣了一下,可能沒意識到我會多付車費,但很快回答我說:多謝,祝你平安。我回答他說:大家咁話。
老師說,以往香港人開車,看到路邊有尋求幫助的,大多不會停,畢竟誰也不知道是真假,現在地鐵、公共交通幾近被破壞,有市民被迫穿越隧道去另一邊找車,這是很危險的舉動,許多司機會停下詢問他們,如果不遠或者順路,能載一程就盡量載上一程,這是以前港人很少會去做的。
以前香港一刮台風,菜市場就要漲價,青菜要賣到三四十塊錢一斤,他去菜場老覺得被人坑,現在他去,發現賣菜大媽對顧客們都很好,價格一點也沒變,大家相互體諒,現在進貨很不容易,賣菜大媽反而跟顧客們有了默契。
4
老實講,雖然香港亂是現實,但正義的力量和克服困難的信心是在湧現的,普通香港市民用守望相助來做反擊的意識是在增強的。
一位香港媒體圈的大哥,跟刀哥相熟多年了,今天他告訴刀哥,感覺香港民意在逆轉,以往許多被標上“沉默的大多數”的普通市民,終于忍無可忍,出來用行動說話。其中一個標志就是清理街道。
像中環等一些暴徒比較集中的地方,他們把街上的磚頭翹起砸向警察,把垃圾桶、自行車堆到路中央設置路障,好好的路面被搞的一片狼藉。等到暴徒散去,有市民會自發聚集起來,有香港本地人也有外國人,相互間也不說話,默默把垃圾桶移到路邊,把磚塊嵌進坑裏面去。
還有香港朋友告訴刀哥,他感覺暴徒們已經進入了“後暴力時代”,陷入到一種野蠻破壞狂歡中去。而他的身邊人漸漸形成三種心態:第一種是他家人這樣的,不能通勤,就在家上班聯絡;還有一種是破口大罵暴徒;再有一種是希望政府增大壓力,趕緊止暴制亂。
以往,香港市民在輿論中是被標上低頭走過的“沉默大多數”的,也因此常常被認爲是一種綏靖和縱容。
希望“清掃黨”的出現,是一種態度,一種積極變化的征兆。
希望“清掃黨”越來越多。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來源:補壹刀/ 花叨叨&李小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