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第七屆中新知識論壇在廣州舉行。本次論壇以“提升灣區發展新動力 探索中新合作新機遇”爲主題,旨在探討如何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整合和聯動發展,進一步達成中新雙方的優勢互補和合作共贏。
作爲中新廣州知識城的年度旗艦項目,中新知識論壇是目前唯一在中新兩地輪流舉辦的高端論壇活動,也是新加坡與中國廣東省雙方高層共同倡導和推進的戰略對話平台。
十年內新加坡國立大學將培養3400名高端人才
“我們需要市場,特別是中國廣州。我們決定要到中新知識城、廣州開發區是非常正確的決定。”新加坡國立大學常務副校長梅彥昌說,新加坡需要廣州乃至中國的市場。廣州知識城非常注重創新,而創新需要有世界級的知識産權保護,有世界級的環境才能夠營造世界級的創新系統。同時,新加坡國立大學很重視人才的培養,在未來十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將在中新知識城培養3400名高端創新人才。
新加坡通商中國主席,原新加坡貿工部、國家發展部和國家人力部高級政務部長李奕賢則建議知識城在四個領域加大投入和發展:第一是加強科技的投入;第二,加強知識産權的保護和運用,健全的知識産權法律對吸引、孕育和發展知識型産業是至關重要的,廣州知識産權交易所和新加坡國際知識産權交易所在今年8月就簽署了知識産權服務合作的框架協議,可以深化中新兩國在知識産權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促進大灣區和新加坡兩地之間的知識産權資源共享;第三,就是引進金融、會計、法律、市場銷售、人力資源等專業服務機構;第四則是人才培訓,人才的交流和人才的國際化。
華爲集團高級副總裁、企業溝通部總裁、董事會成員彭博認爲,在工業4.0大的背景下,數字化的必然發展趨勢就是跨區域和跨行業的融合,在這方面,中國和新加坡、粵港澳大灣區和新加坡可以互相成爲樣板點和示範。其次,中新雙方是邁向國際的共同夥伴,新加坡在全球200多個城市有智慧城市的咨詢和業務,雙方在産業之間的融合和互補上有巨大的優勢。再者,在産業的風險投資上以及産業的快速孵化領域,新加坡跟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很強的互補優勢。
此外,新加坡有國際化人才的顯著優勢,如何把其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經驗帶到粵港澳大灣區值得期待,因爲粵港澳大灣區的夢想也是走向世界,這需要國際化的人才。
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預計將引入投資500億元
據介紹,截至10月中旬,知識城累計注冊企業1605家累計注冊資本1360.28億元。目前,知識城54個重大産業項目、113個建設工地全面鋪開建設,已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等高端高新産業體系。
“基于人工智能全球第1個智慧車站——去中新知識城的地鐵21號線,將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在論壇上,廣州佳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劉偉說,在中國,科技創新氛圍非常明顯,特別是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廣州地鐵21號線就是個很好的典範。
在2019年中新雙邊合作機制會議期間,中新廣州知識城管委會與新加坡凱德集團、知識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署《關于中新廣州知識城之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合作協議》。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將以中新國際科技創新高端産業園區爲定位,開展科技創新、知識産權、智慧城市等領域合作,打造中新雙方産城融合和創新發展的標杆園區。預計未來5-10年內,示範區預計將引入投資500億元,重點發展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産業、智能制造産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等産業。
兩個月前,知識城九龍湖“環湖總部經濟帶”啓動建設。“環湖總部經濟帶”位于知識城的中部的“心髒”位置,將以九龍湖中新合作標杆項目“知識塔”爲核心。根據規劃,“知識塔”作爲中新兩國合作標杆項目,規劃設計高度超過330米,將成爲知識城內最高地標建築矗立在九龍湖畔。
記者從采訪中了解到,中新廣州知識城管委會、新加坡知識産權局國際事務機構和中新廣州知識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還簽署了共建中新國際知識産權創新服務中心合作協議。該中心旨在通過引入國際先進經驗和資源,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無形資産管理水平”“降低知識産權運營風險”和“培養創新及知識産權人才”等方面提供高質量的專業知識産權服務,以促進企業和行業進一步提升創新力和競爭力。
【記者】吳雨倫
【攝影】劉力勤
【通訊員】黃于穗 鄧雲橋 陳建龍 李周耿 陳建龍
【作者】 吳雨倫;劉力勤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