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24日電(記者 張瑞玲 楊月 陳琛)“在新加坡,一項研究發現,年輕人重視獨立和自我表達,並且希望以創新的方式來推動變化。如果有合適的機會,青年肯定會成爲國家變革的一個積極力量。”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部長傅海燕在主旨演講中說。5月15日,由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主辦的“亞洲文明傳承與發揚的青年責任”分論壇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舉行,圍繞“文明互鑒、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與青年使命”“亞洲文明傳承創新與青年參與”等議題,來自13個亞洲國家的青年機構和青年組織、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的代表們展開熱議。
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部長傅海燕在主旨演講中。中國青年網記者 楊月 攝
“這一代年輕人是數字原住民,他們可以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個地方的不同想法,不同國家的人,不同種族的人,這些年輕人越來越多地聚集在一起,他們對其他的社會和文化都具有了更加開放的精神。”在分論壇上,傅海燕談到,“數字技術和社交媒體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它改變了我們獲取服務、進行業務交易以及購買産品的方式,移動技術改變了我們接收信息的方式以及我們跟家人、朋友和社區交流的方式。”同時,“大數據也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偏好,所以跟十年前相比,通過技術實現夢想的年輕人的機會呈現指數級的增長。”
新技術,也爲年輕人帶來了新挑戰。“在青年人生活的世界中,越來越難以區別虛構與現實,互聯網現在已經成爲媒體的一種新生力量,它帶來了全新的溝通方式,像社交媒體會根據個人偏好推送信息,這樣就會過濾掉很多我們不喜歡或不感興趣的內容,這給我們創造了一個現象,叫做‘回聲’,它強化了我們對某一問題的看法,而這個回聲會變得越來越深,而且變得越來越隔離。”
怎樣才能幫助年輕人在如此複雜的網絡時代不斷成長進步?傅海燕認爲,“我們需要跟這些年輕人接觸,給他們更多的信息,讓他們對國家發展有更大的興趣,我們也要想辦法爲這些年輕人提供更多的空間,讓他們爲了共同的利益而采取行動,讓他們對塑造未來發揮積極的作用。”
傅海燕以新加坡爲例,分享了一些促進青年參與的活動和經驗,“在新加坡,15-34歲年齡段的人占到常住人口的26.4%,爲了讓他們更好地參與到社會發展中,我們需要首先了解他們需要的是什麽。每隔三年,我們會對年輕人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個人背景做一個大面積的調查,使用這種統計的手段,把年輕人分成六種不同的狀態,分別是活躍型、社區型等,每一個群體都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態度,所以如果能全面掌握這些信息,就能了解青少年的心理,並且設計相應的計劃。”
除了這樣的對話活動,傅海燕還談到,“我們賦予年輕人更多行動的權利,我們將在2025年與年輕人共同制定對于新加坡的未來願景,他們的一些新的政策建議、想法等,都可以放到這個項目中。我們吸引年輕人,讓他們爲我們社會作貢獻,並成爲知識越來越豐富的國家公民,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強他們對新加坡的歸屬感。”
“年輕人是我們的未來,他們是即將帶領國家前進發展的下一代人,年輕人也是我們的禮物,他們可以爲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傅海燕說,“在發展年輕人的友誼、提倡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時候,我們的國家都會受益匪淺,它增強了我們團結的意識,讓我們共同對亞洲文明下一階段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