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apore Social》(國內翻譯爲《新加坡社交面面觀》)在Netflix上線已經有幾天了,但礙于豆瓣上對這部綜藝的評價實在不太好,僅有的幾條短評幾乎都是負面評價,于是我一直拖到了今天才翻出來看。
其實《Singapore Social》的題材我是很感興趣的,作爲一個經濟迅速發展,文化也相對多元的地區,當地年輕人的社交狀態是很能勾起我的觀看欲望的,然而《Singapore Social》完全辜負了這樣一個優質的主題。
《Singapore Social》中有六個彼此認識的年輕人,節目通過對他們生活的記錄以及對他們的采訪,來展現這一個年輕人群體的社交狀態,但看完整季節目以後,我既沒有更多地認識新加坡,也沒有對新加坡年輕人的社交狀態有更深刻的了解。
爲什麽是這六個人?
整個觀看過程中,“爲什麽是這六個年輕人?”這個問題幾乎一直在我腦海裏,因爲在節目中完全感受不到他們的代表性。
這六個人是一個小團體,每個人也有延伸出去的社交圈,但這六個人既不夠特殊,也不夠普通,無法呈現大衆不熟知的生活狀態,更不能代表新加坡的普遍年輕人。
其實這些年輕人中有滑稽舞表演者、歌手、創業者、時尚圈工作者等等,在血統上更有亞裔以及外國年輕人,某種程度上算是有充足樣本,但節目對所有年輕人的展現全部點到爲止,甚至加強了人們對年輕人的刻板印象。
比如節目中的亞裔女生會譴責自己的傳統亞裔父母,認爲自己的亞裔家族拖了自己的後腿。雖然我並沒有期待這檔節目可以和西方世界的刻板印象唱反調,但我確實希望節目中可以有更深入的探討。
同時節目中的亞裔女生自己也提到,其實自己的姐姐和家人的交流是很多的,但自己就不擅長,那與傳統亞裔家庭交流的脫節到底是由什麽導致的?節目並沒有細究。
另外片中的外國人也仍然保持著開放、愛玩的刻板印象,節目中大部分場景都發生在酒吧、夜店等娛樂場所。但很顯然新加坡年輕一代的社交並沒有完全被禁锢在酒吧夜店這樣的場合,不然這樣的社會現象早就已經成爲一個國際化的討論話題。所以爲什麽這檔節目想要用這樣的生活方式代表“Singapore Social”?
同時新加坡作爲馬來語、英語、中文共同作爲主流語言存在的國家,文化上的碰撞應該是很強的,那幾種不同背景長大的年輕人是否可以共同聊一聊成長背景帶來的觀念上的不同呢?
目前來看節目中的所有人都是很扁平化的形象,沒有任何閃光點,反而刻畫了一個膚淺自負的年輕人群像。
完全無意義的采訪
《Singapore Social》的主要內容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六位年輕人生活的單純記錄,另一部分是對這些年輕人的采訪。如果說對六位年輕人的生活記錄沒有能展現有代表性的年輕人社交群像,那麽采訪就更是畫蛇添足,甚至增加了這些年輕人的自負感。
亞裔女生們在采訪中紛紛提到,亞裔家長會對子女有特定的期望,但節目中完全看不到這些亞裔女生對這種現狀的思考。
外國男生也會在采訪中單純描述自己的社交狀態,表示自己的夜生活很豐富,但爲何夜生活對他如此重要,這種社交方式對他來說必要性是什麽?采訪中完全沒有提及。
確實這些采訪對于展現六個年輕人生活狀態是有補充作用的,比如這位女生與男朋友進行談話時,采訪中她會補充說明自己和男朋友之間的關系,讓節目中的談話的目的和意義更明確。
但是我們仍然不能看到這些年輕人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的原因,他們是否對這種社交狀態滿意?或者他們在這種社交方式中是否有收獲或遺憾?觀衆在節目中找不到答案。
倒不是說一檔真人秀不能單純記錄,一定要傳遞某種價值觀,但在記錄部分已經很膚淺的情況下,優秀的采訪是可以力挽狂瀾,讓這檔節目有意義的,但《Singapore Social》沒能做到。
Netflix之前也有一檔類似的節目——《Dating Around》,節目中幾乎沒有出現采訪,單純的記錄了幾場相親,但幾場相親的約會參與者幾乎都是有代表性的,有二人文化差異極大的,有年齡較高的,有同性相親的……
在這樣的設置下《Dating Around》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極其多樣化的相親場,這是節目用多樣化嘉賓打造出來的節目看點。同時《Dating Around》主題相對集中,單純地展現相親文化,這樣一來內容也相對集中,主題十分明確。相比之下《Singapore Social》並沒能打造《Dating Around》所具有的可看性。
《Singapore Social》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極其宏大的主題,但很可惜,節目中的六位嘉賓沒能支撐住這種宏大。另外《Singapore Social》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冠上國家名的真人秀通常需要小心一點,因爲一不小心就代表了整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