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宣布將休假一周。休假期間,副總理王瑞傑將擔任代理總理。這將會王瑞傑作爲新加坡“第四代領導人”的第一次亮相。
名爲休假,實爲“演習”?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李顯龍在Facebook上發布了一則帖文,表示他將放假一周。“期待能與家人共度時光,同時追看還沒看完的讀物。或許我去走走時,會有機會遇到你們吧!”
但與外表的輕松從容不同,種種迹象表明,李顯龍的這次“休假”,很可能是他交棒給新加坡“第四代領導人”的一次預演——4月23日,李顯龍曾對內閣進行了小幅調整,宣布財政部長王瑞傑將升任副總理。今年58歲的王瑞傑在去年11月獲推出任人民行動黨第一助理秘書長,確立他爲第四代新加坡領導班子的領軍人物。他也因此普遍被視爲是總理接班人選的“領跑者”。而據新加坡媒體的解讀,此次升任副總理,意味著王瑞傑將出任新加坡第四位總理已幾乎沒有任何懸念。
由此看來,李顯龍此次休假一周,讓王瑞傑代行總理職權,似乎很像是一次交接班預演,如果這個假期他能休的順利,新加坡的政權輪替也許將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快進行。
按照新加坡相關法律,下一次大選最遲必須在2021年4月前舉行。事實上,李顯龍去年11月初就曾透露出有意在2019年提前大選的意向,在出席首屆“彭博創新經濟論壇”的歡迎晚宴會時,被問及“新加坡明年慶祝開埠200周年,是否爲政府提前舉行大選提供利好因素”時,李顯龍出人意料的回答:“這個可能性總是有的。政府總會有很多提前或不提前舉行選舉的理由,我們再看吧。”
而在此前,2016年8月,李顯龍在發表國慶講話時曾突發暈厥,被人攙扶下台休息。重回講台後,他表示:“下次大選後不久,我的接班人必須准備好接棒。”
另一方面,李顯龍曾明確表示:子女當中沒有人表示有意從政,因此不會延續政權的家族傳承。
如果將上述兩則舊聞結合起來分析,不難得出猜測:李顯龍可能最快在今年“急流勇退”,將政權交給下一代領導人,新加坡將走出“李時代”。
內外都需要新思路
此次權力交接一旦發生,對于新加坡來說意義重大。自李光耀1959年執政新加坡以來,新加坡在李氏家族的掌舵下已經走過了一個甲子的歲月。長期以來,李氏家族的影響力不僅存在于新加坡的政治中,甚至影響了國際格局。在李光耀父子的執政下,新加坡長期以來所建構起來的善治以及“小國大外交”的國際形象。其出色的國家治理能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優勢的經濟活力,在很大程度上爲其贏得了與其自然體量所不相稱的巨大國際影響力。新加坡在國際舞台上活躍的小國身份,也使其成爲多個多邊合作平台的倡導者和推動者,這些都強化了其在國際社會的存在感。
但是,功勞是一個方面,對李光耀家族與新加坡政治的關聯的看法又是另一個方面。尤其是曆史上李光耀對政敵的態度,也多少引發新加坡社會不同年齡段民衆對其領導方式的質疑。所以,民衆希望能夠在新加坡的政治變遷中看到非李光耀家族的團隊接棒新加坡。
而從國際外交格局上看,李氏父子在執政新加坡的過程中,一直奉行著靈活外交但同時緊跟美國的態度。這種思路在過去曾爲新加坡博得巨大的外交資本,然而面對近年來急速變化、洗牌中的新格局,新加坡也確實需要在外交中出現新面孔、引入新的思路。
事實上,近一段時間來,李顯龍本人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的重要性。同樣是在去年年末,李顯龍曾在東盟峰會閉幕式上憂慮的表示,東盟國家可能有朝一日可能不得不在中美間做出選擇。
李顯龍在致辭時表示,中美在亞太地區的競爭,對那些不想在朋友間做出選擇的東南亞國家來說是“棘手”的。
“如果你和兩個國家都是朋友,而他們立場又不一致,那麽有些時候,你想與他們同時相處就會更棘手了。”
“我們哪邊都不靠攏當然是比較合意的情況,但未來在某些情況下,東盟可能不得不二者擇其一。”
李顯龍補充道:“我希望這不會太快發生。”
而在近期,李顯龍似乎更加堅定了不希望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態度。
5月31日,在2019年香格裏拉對話會(簡稱“香會”)的開幕晚宴上李顯龍發表演講,李顯龍在演講中特別指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發展成就,表示中國的發展對東南亞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李顯龍也提及,最近一個階段中美兩國存在一定的問題、矛盾和爭端,建設穩定而具有建設性的中美關系的重要性,同時也表明大國對東南亞國家發展有很大影響。
對于李顯龍的上述發言,中國外交部6月3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給予了高度評價,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強調:我們認爲,李顯龍總理的演講反映了地區國家的普遍願望,那就是要和平發展,不要沖突對抗;要合作共贏,不要零和博弈;要開放包容,不要封閉排他;要文明交流,不要文明沖突。這也是中方的一貫主張。我們希望這種客觀公正、理性務實的觀點和看法能夠更多一些,讓那些自以爲是、偏執狹隘的謊言與謬論沒有市場。
可以看出,無論內政還是外交,新加坡都來到了需要變革的節點,在此時刻,李顯龍的此次休假若真是在爲交接班安排“預演”,的確不失爲未雨綢缪之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
壹點號 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