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點心吧,宜家!
昨天,新加坡宜家宣布將召回一批CALYPSO吸頂燈,說是燈罩有掉落風險,但召回地區貌似又一次遺忘了中國。
9月19日,宜家剛剛在中國召回了一批有可能觸電的3款壁燈,這麽快,宜家的産品又出事了?真是防不勝防啊!
當然,還有更不爽的:好好的一個中秋,居然讓宜家的母國——瑞典給毀了!
兩周過去了,盡管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外交部不斷抨擊,高傲的瑞典電視台到現在都沒有對它們播出的辱華節目作深刻反思和道歉。
以至于這個中秋,大批的網友都沒有閑著,他們中的一撥跟隨帝吧出征,用浩瀚的留言淹沒了瑞典電視台的網頁;另一撥人整理出一份瑞典在華企業統計表:沃爾沃、H&M、愛立信、銀瑞達等都榜上有名。
當然,還有宜家家居。
如前文所述,宜家和瑞典電視台一樣,在對待中國消費者方面引起的爭議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今年5月,宜家爆發馬爾姆”奪命抽屜櫃”壓死兒童後,宜家在美國和加拿大召回缺陷産品,但中國不在召回之列,被中國有關部門約談後,宜家明確表示仍無召回計劃!
這還不算,宜家在其官網和官方材料裏,一直把台灣、香港與中國並列,盡管很多中國消費者都持續投訴了,但人家根本就沒打算改過來!
聯系到最近瑞典發生的針對中國的惡劣事件,小編已經在和宜家說再見了!
如孝法師說過:想得到什麽樣的人生,要看你種了什麽樣的因。
“中國的宜家”在哪裏?
那麽,不逛宜家後,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來了:國內有什麽企業可以替代宜家嗎?
當然有,盡管還沒有宜家那麽牛氣。比如說,歐派、索菲亞、尚品宅配、米家有品等。
如今,隨著消費升級的提高,國內家居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
一方面,宜家、漢森、宜得利、無印良品等國際巨頭還在中國加速擴張,另一方面,國內家居市場還是山頭林立的戰國時代。
光是在整體櫥櫃、整體衣櫃這兩大定制家居市場,目前國內的櫥櫃品牌超過1000個,衣櫃品牌超過700家,市場還沒有形成高度集中。
但近年來,隨著一批家居品牌不斷開拓,一些家居品牌開始深入人心。
比如說,整體定制櫥櫃的歐派,整體定制衣櫃的索菲亞,以及用互聯網概念全屋定制的尚品宅配。
這三家公司都是從不同的賽道起跑,但最終的方向殊途同歸:全屋定制。
首先,從募資規模上看,歐派于2017年上市後,將23.3億元融資中的8成用于産能擴張,其余用于品牌推廣項目及信息化系統技術改造,是所有品牌中投資未來最大的,歐派想成爲“中國的宜家”的野心躍然可見。
其次,從營收上看,歐派、索菲亞、尚品宅配2017年的營收分別爲97億、61億、53.2億,如果單從國內營收水平看,歐派的97億營收和宜家中國的132億營收相差並不太大。
最後,從渠道建設上看,作爲“地頭蛇”的國內家居品牌比國際品牌更熟悉中國市場。比如說,歐派衣櫃的全國專賣店達5300多家,索菲亞衣櫃有近2000家專賣店、尚品宅配直營和加盟店近1200家,而且這些品牌的渠道潛力遠遠沒有挖掘出來。
從各方面分析,“中國的宜家”有可能會從這幾家國內家居巨頭中産生。
再見宜家?先得和自己再見!
如果真的要和宜家比,國內的家居企業仍然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光是從營收上看,宜家2017年的總營收近1萬億,目前國內家居企業營收最高的歐派2017年的總營收才97億,二者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
事實上,歐派等國內家居企業一開始也是從簡單粗暴地模仿宜家、漢森、宜得利這些世界巨頭開始的。
畢竟中國商品房銷售的黃金時代才剛剛在10幾年前出現,也說是說,國內家居企業的創業史,才剛剛開始。
但是他們依然敏銳地把握住了趨勢,做到差異化經營,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實現了在國內和世界家居巨頭的競爭。
勇氣可嘉,愚子可教也!
與此同時,每當有事情發生時,空喊愛國、亂喊抵制其實也是一種很懦弱的行爲:我們必須認識到自己和世界巨頭之間的差距,同時在世界巨頭身上找到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說:
其一,全球化視野。
一個品牌只有走出國門,才能體現國家意志,代表國家文化,而宜家等世界巨頭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楷模。
目前,家居市場全球占有率第一的宜家在全球共有400家門店,而且都是規模龐大的門店,覆蓋了全球48個國家與地區。
其二,特色樣板間。
早在50年代初期,宜家就建立了獨特的家居樣辦間。有別于傳統的家具賣場只有成品家具展示,宜家確定了一種類似麥當勞式的樣板間體驗,顧客可以隨便坐,隨便試,甚至躺下來呼呼大睡,店員都不能有所微詞。
其三,一站式購物。
宜家的一站式購物的基礎建立在“大店”理念上,基本上一個店能夠將購物、運送、餐飲、休閑各個環節全部覆蓋,目前國內家居品牌能做到這一點的幾乎沒有。
當然, 宜家等國際家居巨頭最厲害的一點,是其完善的供應鏈管理,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這也是它們的一些商品樣式出衆,但價格無比親民的原因。
而家內的一些家居品牌,目前還停留拼廣告搞營銷,然後將廣告費用分攤到商品價格中去的初級階段。如果這種思路不改,是很難超越對手的。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有勇氣和別人說再見,也要有勇氣和自己說再見,唯有如此,才能看清未來,獲得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