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第四季開始,私宅價格徐徐下滑,至今已下跌11.2%。雖然發展商和房地産分析員普遍認爲,私宅價格在今年還會繼續下跌,但房地産市場最近幾個風向標顯示,私宅價格下滑的趨勢,可能即將見底。房地産股則先走一步,最近在價格與成交量方面,表現不錯。
第一個風向標是馬丁廣場(Martin Place)一幅地段的激烈競標。去年6月,市區重建局推出這塊地段招標,引來了13方人馬爭奪。盡管發展商埋怨政府推出的降溫措施,並發出房市可能崩盤的言論,這塊地段最終由國浩置地(GuocoLand)以每平方英尺1239元的高價標中。這個價格是自2009年以來政府售地計劃下,標價最高的一次。
這塊地段的第二高投標價來自郭令明的豐隆集團(Hong Leong Group),投標價是每平方英尺1224元,接近國浩置地的標價。分析員指出,在2013年房市還紅火時,同一區的蘇菲雅山莊地段的最高競標價也只不過是1157元,還比馬丁廣場的售價低7%。
第二個風向標是黃祖耀的私人投資公司上個月出資4億1160萬元,向凱德集團(CapitaLand)買下The Nassim項目的45個豪宅單位,相當于每平方英尺2300元。在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的陰影下,高檔私宅最近幾年來出現滯銷與空置率高的現象。黃祖耀是精明的投資者,他在這個時候出手,對市場有指標意義。
第三個風向標是花拉公園地鐵站附近柏魯馬路一塊地段招標。上個月,這塊地段招標吸引11方人馬競標,超出了分析員的預期。此外,上市公司劉景發(Low Keng Huat)以1億7408萬元,或每平方英尺約1000元獲得這幅地段,標價遠超出分析員預期的每平方英尺800元至850元的價位。
實際上,市建局的數據顯示,私宅價格指數下跌的趨勢,已經放緩,從2014年下跌4%至去年下跌3.1%。此外,盡管降溫措施沒有解除,新私宅(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的銷售量去年達7972個單位,比2015年的7440個單位及2014年的7316個單位高。
瑞士信貸最近發布的報告便指出,買氣繼續好轉,加上發展商競標土地,房市可能在今年進入拐點。
房地産股表現強勁
在私宅價格探底之際,房地産股的表現則相當強勁。今年以來,本地股市總體表現優異,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上升7.6%,而房地産股指數則上升8.5%。個別股方面,凱德集團與城市發展(CDL)在同期都上漲約15%。
在降溫措施的壓力下,房地産股的股價普遍上低過淨資産,有些甚至低過一半。隨著房市的情緒逐漸恢複,分析員重新調整房地産股的估價,以拉近股價與淨資産的距離。房地産股的股價,也開始收複部分失地。
另一方面,房地産股的股價遠低過淨資産,很可能導致第三方收購或是大股東將公司私有化。在這個期待推動下,會德豐産業(Wheelock)今年以來的股價已上漲24%,而永泰控股(Wing Tai)、和美置地(Ho Bee Land)、萬國(Bukit Sembawang)以及聯合工業(UIC)則分別上漲17%、16%、9%以及7%。
其中,會德豐産業和萬國沒有淨債務,並持有大量現金。會德豐産業的大股東是香港的會德豐集團,持有76%股權。市場紛紛猜測,大股東很可能將公司私有化,並將資金轉戰中國。
萬國的大股東李氏家族,是華僑銀行的大股東。幾年前,華僑銀行及李氏家族脫售星獅集團(Fraser & Neave)的股權給泰國富商蘇旭明,最近也准備脫售聯合工程的股權。這引發市場猜測,下一個脫售目標可能就是萬國。
其實,市場期待這些公司私有化,已有一段時間。每當私有化吹襲股市時,市場就會重提這些公司。對于一些小股民而言,他們抱著“總有一天等到你”的心態,等待大股東提出收購獻議。
除了上述公司,星展維高達證劵行在盤點私有化的目標公司時,也加入了協和(Hiap Hoe)、樂斯太平洋控股(Roxy Pacific)、豪利控股(Oxley)以及利華控股(Asp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