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加坡眼”,輸入“9”獲得生活黃頁信息|
如切,英文名字是Joo Chiat,很長時間我念不出來。這條路雖然走過幾次,但是最近才知道這是個很有名氣的路街。原因在于如切這個人。
如切姓周,來自福建。早年經營種植園(槟榔和椰樹),並在加東一帶買下大片土地並建造房屋,成爲富有的房地産商人。
20世紀初期,殖民地政府向他購買土地,用以開路發展商業。當年沒有土地征用法令,周如切原本不願賣出土地,但他意識到建路的好處,因此讓出部分地段。
1917年,道路建好後,殖民政府將原名爲“Confederate Estate Road”的道路改名爲“Joo Chiat Road”(如切路),以肯定周如切的貢獻。
如切路 由于周如切是熱心公益的社會人士,因此如切區命名以後,如切巷、如切道、如切坊、如切台、如切徑等名稱,猶如雨後春筍,相繼推出,以此紀念老華僑對新加坡發展的功績。
這裏曾是峇峇娘惹(馬來語: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又稱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定居的地方。他們15世紀初期到17世紀之間從中國來到這裏,是明清移民後裔。土生華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男性稱爲峇峇,女性稱爲娘惹。
一路走來,我看到了如切路上有關帝宮的佛道,有福建中醫院的醫道,還有如切民衆俱樂部的政道。
圖源:Beokeng
如切,這個位于新加坡東南部、靠近東海岸的獨具風貌地區,2011年成爲新加坡首個國家遺産保護區。它,南鄰馬林百列路,北挨樟宜路。如果說加東所在的路是“縱”的話,那麽如切是“橫”。
一眼望去,如切的建築設計確實與衆不同。幽靜的道路兩旁,那一間間彩色的雙層店屋古色古香,獨放異彩。它與讓人們垂涎欲滴的螃蟹之家,魚頭爐、龍虎燴、田雞粥,以及中國結——川味軒等餐飲,遙相呼應,挽手並肩,構成街道美不勝收的圖案。我恨自己不是畫家,畫不出那色調搭配的房子。好在笨人有手機拍攝,可以留下世紀古道的畫面,峇峇娘惹的居住地才不至于被忘掉。
今天適逢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中國領導人的講話耳畔響起:“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都彰顯著創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各種文明本沒有沖突,只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作者海天,一名在新加坡旅居的北京人。本文寫于2019年5月15日)
相關閱讀:
-
新加坡這條馬路背後,有著悠久的曆史和許多老店
-
這位新馬首富的死,成全了邵逸夫的稱霸!
-
離新加坡不遠的地方,有個夢的故鄉
-
Join people of S’por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t Chingay 2020
-
Celebrate the rich history of Singapore’s own coastal paradise
欲了解更多相關新聞,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Read more。
— END —
歡迎關注新加坡眼®獨立視角|平實報道|深度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