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我國多年來的變遷與發展,雙溪路跳蚤市場“結霜橋”終躲不過要讓路給未來住宅發展的命運,最後一個營業日確定爲今年7月10日。
國家環境局、國家發展部、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勞動力發展局、國家文物局和新加坡警察部隊昨天聯合發文告,宣布雙溪路跳蚤市場最後一個營業日期。
政府于上世紀70至80年代將一群街邊小販重新安置在建有適當設施的巴刹和小販中心。當時,有31名在街邊營業的舊貨收購商因爲行業性質關系,沒被納入重新安置計劃,而是獲頒准證繼續在雙溪路營業。這31人當中,目前只有11人還繼續在此處擺攤售賣舊物品。
文告指,這11人日後可考慮是否要接受國家環境局提供的選擇,以受津貼租金在指定小販中心租下上鎖攤位做生意。
上世紀20至30年代,雙溪路淡水河邊有一座制冰廠,前往制冰廠須先經過梧槽水道的一座橋,“結霜橋”的稱號由此而來。“結霜”的福建話發音“Gek Sng”意思正是冰霜凝結。
聯合文告指出,結霜橋的曆史悠久,許多國人都擁有關于此處的特別回憶。但時過境遷,這個地方的性質已改變,包括攤販和所售賣的貨品。
政府評估後決定,這類擺攤賣貨的活動應只能在劃定的展銷會或跳蚤市場舉行,而不是永久設在固定地點,以減少對公衆造成的不便。
國家文物局已展開“結霜橋”的資料收集工作,會把相關信息收錄在文物局網站Root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