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月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日前,新加坡獨立導演林少鵬的新紀錄片《回望牛車水》,通過攝影作品和油畫,以及訪問居民,回溯了牛車水百年曆史,尤其是1930至1980年代的演變。
“牛車水地區太大,民生故事太豐富,以致拍攝時非常糾結。”林少鵬說。之前,他看到華人攝影家葉暢芬拍攝的五六十年代牛車水的黑白照片,非常震撼。
很少人下雨天會去拍照,葉暢芬是個例外。《風雨無阻》捕捉了滂沱大雨中民衆戴鬥笠推車的景象,林少鵬讓它與另一作品《下著雨的牛車水》在紀錄片中“動”了起來。
“藝術家是瘋狂的,葉暢芬就是。爲了拍攝《第一次撒漁網》,他曾淩晨5點租船出海,出海多次才拍到好的藝術效果。”林少鵬說。
留住朱慶光的創作身影
朱慶光無論多高齡,仍在創作。2018年10月拍攝朱慶光時,他中過風,用筆很慢,但仍在畫一幅寫意的綠色湖水油畫,可惜尚未完成就逝世了,讓林少鵬很難過。他
本來拍攝紀錄片只有三個月時間,林少鵬曾經猶豫要不要接下,現在想來拍攝的決定是對的。珍惜機會去做,才能留住朱慶光創作最後一幅畫,以及他所畫牛車水農曆新年舞獅舞龍放爆竹油畫的鏡頭等。
除了“死人巷”碩莪巷,朱慶光畫過牛車水的每一條街巷,1980年以後因爲生活氣息的消失而不再畫。畫家反映民生艱苦的木刻版畫,也出現在紀錄片中。
林少鵬剪片時一度遇阻力,因爲受訪畫家大多沒在牛車水生活,反觀老居民的訪談樸實,觸動人心。牛車水的老裝扮——紅頭巾在70年代消失,導演也在片裏示範了紅頭巾戴法。他說,很多人以爲紅頭巾穿草鞋,其實是輪胎制成的鞋子。
“牛車水還在,熱鬧繁忙,多了商業化,少了以前社團街坊的人情味,本土味也相差很遠。我認識的是現在的牛車水,跟以前攝影與油畫作品裏的牛車水相比,節日雖很相似,店鋪卻改變很大,一些古早行業也已消失。一排店鋪讓位給佛牙寺。新移民或可通過這部片子,看到不一樣的牛車水。”林少鵬說。(黃向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