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針對白沙鎮推出第19個曆史走道,全場約14公裏的導覽路線,透過三大主題路線和沿途的7個標記介紹23個景點。(葉安琪制圖)
作者 葉安琪
聖誕節吃大餐、元旦吃大餐,與朋友們聚餐,又免不了吃吃喝喝。蟻粉們是不是也和紅螞蟻一樣,腰圍豐滿了不少呢? 免驚,多走路活動活動手腳吧。 去年12月19日,國家文物局推出第19個曆史走道,供大家探索白沙一帶獨特的的文化曆史。 全長約14公裏的導覽路線,透過三大主題路線和沿途的7個標記介紹23個景點。 說到白沙,年輕人也許不清楚它在哪裏,但一說到巴西立的話,大家應該就不覺得陌生了吧? 巴西立的英文Pasir Ris,據國家圖書館文獻記載,是源自1850殖民年代當地村莊的名字:passier reis(稻田的意思)。不過更多人相信,巴西立的名字是來自馬來文的“pasir”和“iris”這兩個詞,意思分別是沙與切割,放在一起就是“白沙”的意思。 如今,許多蟻粉對白沙的第一印象就是度假村和水上樂園。其實,白沙在130年多前的殖民時代,就開始見證不同階段的度假設施發展史。 白沙曾經輝煌的年代 殖民時代的白沙海灘,是本地有錢人的度假洋樓聚集處。 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期間,這裏的首家酒店——白沙酒店(Pasir Ris Hotel)出現了。這家酒店的原建築,就是早期著名企業家約瑟·伊萊亞斯(Joseph Elias)興建的海濱豪華洋房。 白沙酒店還曾一度被視爲社會名流派對的首選地點。
殖民時期企業家伊萊亞斯的海邊豪宅,後來被改建爲白沙酒店。(國家檔案館)
到了1958年,政府開始發展白沙海灘的設備,以方便一般民衆前去遊玩。到了60年代,還開發主題樂園(金宮旅遊勝地)、70年代開始興建多層度假村、80年代完成建設並啓用白沙全國職工總會度假村(白沙樂怡度假村前身)。
白沙全國職工總會度假村。(Roots.sg) 通過上述白沙曆史走道的“海濱曆史”和“休閑設施”路線,公衆可以走到上述提到的幾個地點,了解曆史上白沙是如何從社會名流的度假區演變爲如今人人都可負擔得起的好去處。 三大主題路線 就如上面提到的,這個新推出的曆史走道一共分成三大主題,它們是:“海濱曆史”、“休閑設施”和“市鎮建築特色”。
新推出的曆史走道一共分成三大主題,它們是:“海濱曆史”、“休閑設施”和“市鎮建築特色”。(聯合早報)
可是,一共有23個景點那麽多,相信蟻粉也會不知道該從哪裏開始吧?紅螞蟻爬了爬後,發現了一些亮點中的亮點,現在就和大家分享! 海濱曆史(3.5公裏) 白沙公園和海灘
一望無際的海灘在夕陽的照映下竟顯得如此夢幻。(Roots.sg)
你知道嗎?白沙沿海一帶在1970年代末進行填土工程,後來在1986 正式向公衆開放的白沙公園,其實就是建在被填土的沼澤地上。 你知道嗎?白沙公園的設計師與建築師團隊來自不同國家,包括日本、瑞士、香港和馬來西亞。 白沙公園剛開放使用時,主打了三大區塊:遊樂場、自然保護區和休閑運動區。
白沙公園裏的遊樂場出現在1980年代照片中。(國家檔案館提供) 後來隨著到訪人數越來越多,公園內也添加了不少老少鹹宜的設施如:觀鳥、廚房花園、沼澤木路道、公園迷宮等。
公衆可以在廚房花園內看到不同品種的植物,其中不乏能被用爲食材的植物。(littledayout)
利用成人高的灌木叢形成的迷宮,沒有地圖的幫助下你走得出來嗎?(littledayout)
紅樹林
紅樹林。(roots.sg)
對于熱愛大自然的蟻粉而言,探索紅樹林就再適合不過了!作爲多樣性生物的棲息地,紅樹林裏除了有其根生長處地面的紅樹,還有蝴蝶、蜻蜓、彈塗魚、四腳蛇等在那裏生活。 樹林內也有個三層樓高的觀鳥塔,讓觀鳥者能有機會觀賞到白領翡翠、藍喉蜂虎和冠斑犀鳥等外貌靓麗的鳥類。
白領翡翠。(Alder’s Bird-watching notes)
脖頸處有一抹藍的藍喉蜂虎。(搜狐)
冠斑犀鳥。(國家公園局)
除了這些較“溫和”的動物,也有公衆曾在海灘的水域裏發現過鳄魚,但它們常出沒在遊覽路線以外的地方。雖說如此,要是蟻粉遊覽時看到具有危險性的動物時還是安靜並盡快離開,以免驚動到它們。 休閑設施(4.5公裏) 駁船遊樂場
形狀與駁船相似的溜滑梯。(roots.sg)
用不同顔色的錦磚在溜滑梯外層粘貼出一對眼睛的視覺效果。(littledayout) 這個由建屋發展局在80年代建造的遊樂場,是錦磚遊樂場的系列之一,而其中的特色就是利用錦磚和幾何圖形,根據亞洲文化、動物、交易還有食物所創造出來的設計圖案。 還記得紅螞蟻之前寫過一位老船長的故事嗎?這個遊樂場的主角,也就是中間的溜滑梯,它的原型就是駁船。
曾在新加坡河繁榮時期負責載貨的駁船。(littledayout) 白沙中小販中心 到處晃悠後,難免肚子會開始發出咕噜聲了,就可以到白沙中小販中心用餐,補充能量繼續探索曆史走道。
地面層的熟食攤位主要販賣本地傳統小販美食。(聯合早報)
去年開始營業的白沙中小販中心是整個白沙鎮中唯一一家小販中心。兩層樓共有42個攤位,其中地面層的熟食攤位主要販賣本地傳統小販美食如:蝦面、雜菜飯、魚圓面等。二樓FAREGROUND則是推出較受新一代歡迎的潮食,如手工漢堡、韓式部隊鍋和腌生魚拌飯等。 市鎮建築特色(5.6公裏) 巴西立第11街 要說到新加坡鄰裏間最具特色的事物,應該就非政府組屋莫屬了。雖然新加坡全島政府組屋林立,但其中設計的不同你又有留意過多少呢? 白沙鎮既然是靠近海的市鎮,生活上怎能少得了與海洋相關的設計呢? 比方說,一些組屋頂部就借用了燈塔的設計,一個個紅色尖尖的屋頂,是不是很吸引人呢?
燈塔外觀設計的組屋。(海峽時報) 再比方說,有些組屋則是將舷窗的概念融入其中,在組屋不經意的角落做出個“舷窗”,讓人們可在洞內坐著休息。
組屋底層的舷窗設計爲其增添一抹海洋風情。(海峽時報)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非常經典的設計,就是將平時看到的長方形窗口的陽台設計改爲貝殼形狀。 紅色轉頭配上白色牆壁,真的是爲這獨特又可愛的景象添加了一抹經典。
貝殼型的陽台窗戶外觀。(海峽時報)
參與步道探索的蟻粉們,不妨在走這條路線時,多多留意周圍的建築,或許會在不經意間收獲到意外的驚喜呢! 釋迦寺
釋迦寺是東南亞第一間藏傳佛教寺廟。(國家文物局提供)
釋迦寺于1995年由新加坡佛學研究會籌款350萬元建成,是東南亞第一間藏傳佛教寺廟。 除了信徒,寺廟也常接待來自尼泊爾、印度和台灣等地區的僧侶到場舉辦法會或是授課。廟裏的裝飾主要出自來訪和常駐僧侶的繪畫和雕刻。 除此之外,寺廟的頂樓也能看到五顔六色的布條被綁在經杆上。根據藏傳佛教,這些布條不是不是普通的布條,它們是印有經文的經幡。由于在經幡上印有教言,因此藏族人相信當風每吹動一次,就是就是誦經一次,也就象征著向神祈福了一次。
寺廟的頂樓挂著五顔六色的經幡。(海峽時報) 依斯迪法回教堂
“藍色回教堂”——依斯迪法回教堂。(國家文物局提供) 這座建于1999年的依斯迪法回教堂,設計靈感源自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藍色回教堂”。
土耳其的藍色回教堂。(互聯網) 這座回教堂除了讓回教徒參拜,也開放讓非回教徒進入參觀。要是對其宗教感興趣的蟻粉不妨進入參觀,進一步了解不同種族的信仰。 洛陽大伯公宮
供奉三族宗教神祗的洛陽大伯公宮(國家文物局提供)
洛陽大伯公宮是新加坡著名的道教宮觀,雖然只有30多年曆史,但它的香火卻是不容小觑的。 這座廟宇除了香火鼎盛之外,更特別的是它彙集了我國三大種族,華、巫、印的多元種族宗教。廟宇內供奉的神祗包括:華族的大伯公、媽祖、關公、地藏王等;馬來族的拿督公與印度族的象神甘尼沙和慕魯加神。 相信不少國人到外國旅遊時,都會選擇參觀一些富有曆史故事的著名景點,感受那種經曆過時間熏陶的古迹。 同樣的,新加坡雖然腳步很快,城市樣貌也一直在改變,但這些記錄過曆史故事的景點仍會提供到場的人們一個個觀看過去發生過的故事的機會。 所以,蟻粉們動起來吧,紅螞蟻期待看到你們參觀後與我們分享的經曆和照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