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當律師在今天不足爲奇,但是晚晴園昔日主人張永福的長女張舜琴在90多年前從英國修讀法律歸來時,本地還沒有女人當律師,她因此成爲新加坡首位執業女律師。
那時候的張舜琴,風華正茂,耀眼奪目。她與中國留美才子羅隆基在本地教堂舉行的婚禮,更吸引時人眼球。這位曾經在宋旺相律師館工作的女律師,1932年隨父親張永福到中國生活與工作後淡出本地法律界。
她在1953年從香港回新加坡和馬國槟城探親,之後便上北京尋夫覓子,從此在中國消失。張舜琴的下半生因此成了一團迷霧。
張舜琴的丈夫王振綱(左起)、父親張永福和兒子王智夫攝于香港。
舊照片道盡一生榮辱 2010年,辛亥百年的前一年,張舜琴的孫女王雷(45歲)把她的骨灰帶回新加坡,安置在蔡厝港基督教墳場,同時也帶回張舜琴後半生的坎坷際遇。 王雷家中一張用薄木板襯托起來的舊照片,道盡張舜琴一生的榮辱滄桑。照片裏的張舜琴戴著馬毛假發,披著律師袍,右手握著法典,英姿飒爽。
張舜琴披著律師袍的舊照片,臉上的塗鴉是在文革期間遭人破壞。 但照片中,她那張年輕臉蛋卻遭人塗鴉破壞,那是張舜琴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磨難的曆史證據。這張在她考取律師資格後拍攝的珍貴老照片,曾隨她曆經戰爭與動亂,伴她走遍大江南北,也去過台北、香港等地。她去世後,家人曾把照片帶到加拿大溫哥華,最後又回到張舜琴的出生地新加坡。 辛亥革命前就已經支持孫中山搞革命,曾擔任過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會長的本地辛亥人物張永福,生前有多房妻室和衆多兒女,但張舜琴卻是他最出色和最得意的女兒。 張永福的嫡長曾孫女張碧霞(80歲)和曾外孫女王雷,最近在筆者穿針引線下首次見面。兩人雖有親戚關系卻互不相識,但是張舜琴的故事卻一直牽動著她們的心。
張永福曾孫女張碧霞(左)和張舜琴孫女王雷在聯合早報記者穿針引線下首次見面。 張舜琴是王雷的祖母,也是張碧霞從小便聽長輩提及的“老姑”(姑婆),是她祖父張秉庚的妹妹。 張舜琴1978年在合肥悄然離世時,當時年僅四歲的王雷就在她身邊。王雷從小跟在祖父王振綱和祖母張舜琴身邊,父母當時在外地教書。 王雷1996年在安徽大學生物系畢業後便到上海工作,在那裏邂逅夫婿許歡,兩人在2001年結婚。同年,畢業自上海交通大學的許歡到新加坡國大修讀電氣工程碩士學位,王雷幾個月後隨丈夫來到新加坡,從此在本地定居。她在2006年成爲新加坡公民,目前是上海優化苑信息科技公司的亞太區總監。 張碧霞則記得1953年初,原本住在香港的老姑張舜琴曾到榜鵝探訪他們一家,曾祖父張永福當時也住在“放鵝水榭”。張舜琴在“放鵝水榭”住了一兩個星期後便上槟城探訪她的妹妹張茂迪。那是張家族人最後一次見到張舜琴。她回香港後便到北京尋夫覓子,從此杳無音信。
1950年代位于榜鵝的“放鵝水榭”是張碧霞小時候的家。 張舜琴離開人們視線後的生活曾是個謎,就連從小和她一起長大,後來移居澳大利亞的張茂迪于2011年接受《聯合早報》電訪時,也對張舜琴後來的事一無所知。 從小生長在新加坡的張碧霞,年輕時曾在新加坡大學修讀法律系,但沒有考取執業資格,而是到英國改念特許秘書課程。 王雷和張碧霞見面後不久到中國出差,順便回安徽看望母親,回新時帶回祖母張舜琴的舊照片和各種舊檔案文件。 第一段婚姻觸礁 王雷所帶回的舊證書顯示張舜琴是在1924年5月28日考進英國的內殿法律學院(Inner Temple),並在1927年6月29日考獲英國的律師資格。 她畢業後第二年回新加坡,身邊帶了一名風流倜傥的青年才俊羅隆基。兩人在1928年12月在本地教堂舉行的婚禮相當轟動,本地英文報章報道了這場婚禮,還刊登好幾張婚禮照片。 在那個出國留學還很罕見的年代,張舜琴的學曆高得讓人望塵莫及,又是本地首位女律師,還是富商的大千金,自然吸引很多目光。 靠種植橡膠起家的張永福,當時還處在事業高峰期。張舜琴的妹妹張茂迪生前的回憶錄說,張永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便在聖安德烈教堂對面的橋北路興建新加坡當時最高的大廈。 這棟五層樓大廈非常時髦氣派,每層樓有廚房、浴室和新加坡最早的抽水馬桶,還安裝電燈。張永福的“平民”鞋店就設在大廈地面層。張舜琴留學前,已經和張永福的侄女張漱珠住在最高一層。與羅隆基成婚後,也曾在那裏小住。 比張舜琴大八歲的羅隆基,自小有神童、才子之稱,是清華大學高材生,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更是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他在1921年考上公費留學美國,先後在威斯康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學,之後從美赴英考取政治學博士學位。張舜琴正是在那時與他邂逅相戀。 這對光芒四射的夫妻在新加坡辦了風光婚禮後,羅隆基先回中國,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還創辦《新月》雜志。張舜琴留在新加坡考取律師執照,考到後才到上海與羅隆基團聚。 兩人當時住在上海霞飛路的花園洋房,與梁實秋爲鄰,生活圈中的朋友包括胡適、徐志摩等民國時期的著名人物。張舜琴挂牌當律師,但因中文不好,只能接外國人的案子,業務清淡,于是在光華大學兼課,教英文。 可惜張舜琴與羅隆基的夢幻婚姻很快因個性不合而觸礁。羅隆基寫給胡適的信說,張舜琴是在1931年5月下旬回新加坡。張茂迪的回憶錄說,張舜琴回新後曾在《新加坡華人百年史》作者宋旺相的律師館執業一段時間。當時正等候劍橋會考成績放榜的張茂迪,曾隨姐姐到法庭,甚至到監獄訪問囚犯。 本地報章曾報道張舜琴1932年5月爲一名撞死人的貨車司機辯護,取得勝訴。不過 那之後不久,她便尾隨生意受挫的父親移居中國,從此轉行執教鞭。 抗戰期間再婚 1978年4月23日,張舜琴在合肥安徽大學一個不到15平方米的教職員宿舍裏悄然離世,享年74歲,當時身邊只有第二任丈夫王振綱和小孫女王雷。兒子王智夫和媳婦林星分別在淮北和皖南教書,大孫女王林也不在身邊。
張舜琴與第二任丈夫王振綱、兒子王智夫的合家照。 記者2012年初采訪從加拿大來新探望女兒的王智夫夫婦時,才揭開張舜琴後半生之謎,讓這個穿梭一個世紀,曆經不同時代,橫跨大江大海的故事變得比較完整。 王智夫記得當年回安徽奔喪時,只知道母親因心腦血管疾病在睡夢中離世,具體死因不清楚。她去世前一天還在工作,是安徽大學外語系講師。 1942年在陝西城固出世的王智夫說,父母是在抗戰期間認識,在亂世中結爲夫婦。母親當時是西北聯合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前身)外語系主任。比母親小12歲的父親王振綱畢業自西北聯大中文系,曾在成都當過記者及編輯,後來改行當教師。 王智夫說,母親1937年和羅隆基離婚後便不曾再與對方聯系。羅隆基是在1965年12月因心髒病死于家中,終年69歲,當時孑然一身。 根據王智夫的記憶,張舜琴1932年下旬和家人到中國找張永福後,便在中國生活定居,曾在廣州、廣西梧州、上海等地的大學教過書,抗戰期間跟著西北聯大去了城固。 1945年前後,她曾帶著王智夫到台灣台北生活幾年,在台大外語系教書,之後回西北聯大一段短暫時間,1948年後舉家遷去香港。 張舜琴到台大教書期間正好遇上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幸好她說得一口標准閩南語,沒被當成外省人看。王智夫說張舜琴英語最好,能講福建、潮州和廣東方言,馬來話也好,就是中文不好。 最大官司替張永福辯護 作爲本地首位女律師,張舜琴一生上庭次數不多,她最大的一場官司,竟然是爲父親張永福抗辯。抗日戰爭結束時,張永福因曾加入汪精衛政府被國民黨政府羁押。開庭審訊時,張舜琴從台北回南京爲父親辯護,最後成功爲他脫罪,連家産也發還。 王智夫說,母親原本想學醫,外公卻希望她學法律,沒想到她這一生最大的官司,正是爲父親張永福辯護。 打贏那場官司後,張家便搬到香港。張永福住九龍城,張舜琴住香港島,她當時在香港的英華書院教英文,丈夫王振綱在嶺英中學教中文。 王振綱有名姐夫王蒸,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擔任過北平師範大學校長、西北聯大常委、國立西北師範學院院長等,還當過國民黨和平談判代表。和談破裂後,他依然留在北京,還在解放後擔任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 1952年底,王振綱突然帶著兒子上北京找姐姐姐夫。張舜琴被迫在第二年夏天北上尋夫覓子。王智夫記得到北京後,父親在中學教書,母親被安排在僑務委員會工作,後來去了河北省邢台教書,1958年才被調到合肥,母親最早在合肥師範學院教外語,他在同一所師範念書,爸爸在中學教書。 重要文獻文革期間破損 王智夫那次受訪時也談到張舜琴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關入牛棚三次。她收藏的很多重要文獻,例如孫中山寫給張永福的約30封信,在文革期間破損,只留下一些舊相片。王雷帶回來的舊相片,很多被人用紅筆畫了叉。 張舜琴回中國尋夫覓子後,不曾再見到新馬和香港的親人,唯一例外是堂妹張漱珠1974年曾派兒子盧珠吉醫生到中國找她,兩人在上海見了一面。 張舜琴去世後不久,王振綱和張舜琴昔日好友、香港著名婦産科醫生,也是港大教授的秦惠珍取得聯系,結果一輩子未婚的秦惠珍和王振綱結婚。因爲這段婚姻,王振綱在1981年移居香港,兩年後與秦惠珍遷居加拿大溫哥華。 王智夫1992年退休時飛到加拿大找父親,繼母秦惠珍卻在他抵達那一天因心髒病去世,享年84。王振綱則是在1999年11月在加拿大與世長辭。 另一方面,王智夫2011年通過《聯合早報》得知阿姨張茂迪在澳洲,本想前往雪梨探訪,可惜他那位年事已高的阿姨卻在他動身前便與世長辭。王智夫已在2016年6月在新加坡逝世,去世時74歲。 王雷2010年決定把祖母的骨灰帶回新加坡,因爲她一直覺得新加坡才是最適合祖母安息的地方,畢竟張舜琴人生中最快樂的歲月在新加坡度過。
記者:謝燕燕
攝影:謝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