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預算案●圓桌討論會
不少中小企業認爲,新財政預算案推出的援助措施不夠對症下藥,他們大感失望。商界領袖期待政府推出更具針對性的短期措施,也呼籲本地企業積極自救。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其生在“2017年財政預算案圓桌討論會”上爲商家請命,直言這次推出的短期措施,如加薪補貼、特別就業補貼和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都是“炒冷飯”,沒有對中小企業關心的成本上漲和人手短缺等課題做出正面回應。
他說:“之前我們一直強調的營運成本、人力和租金挑戰,這次沒有推出相關配套。大家總體來講,是失望、失望再失望。”
蔡其生會後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預算案雖然宣布多項短期措施,但沒有針對本地商家的痛處對症下藥。他舉例,七成企業都關注外勞稅調高造成的人力成本上漲,而政府只允許海事和加工業延後調高外勞稅,其他面對困境的行業也應獲得援助。
不過,蔡其生也提醒,企業面對的困難,除了外部環境也有內部因素,業者應積極檢討內部管理和運作模式。“在呼籲政府想辦法幫助企業的同時,我們也呼籲企業振作自強;畢竟我們是做生意的,不是福利團體。”
《聯合早報》與早報數碼是第二年主辦“財政預算案圓桌討論會”,邀請政府、商界和工會代表以及經濟師等參與討論,提出對新預算案的觀察和建議。
貿工部兼教育部政務次長劉燕玲說,新財年預算案著重于落實未來經濟委員會(CFE)的建議,因而有更多中長期規劃;但也有許多短期措施,譬如提早發放價值7億元的基礎設施項目,這就直接幫助到建築業者。
劉燕玲:
短期計劃也需幾年方能見效
她也回應蔡其生的“炒冷飯”說法,指短期計劃不能今年推出,明年就收回,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全發揮成效。加薪補貼和特別就業補貼獲得的反饋都不錯,因此政府決定繼續支持這兩項計劃。此外,政府也首次設立高達6億元的國際合作項目基金,幫助本地企業海外擴張。
對此,蔡其生指出,7億元基建項目雖然龐大,但如果項目都被大企業或國外公司標得,中小企業也無法從中獲益。6億元的海外基金,也只有當本地企業在國內站穩腳跟的前提下,才能發揮用處。“如果中小企業在國內都做不好,他敢走出去嗎?走出去會成功嗎?幫助本地企業在國內紮根成長,是國際化的先決條件。”
我國正在經曆空前的經濟重組,大華銀行環球經濟與市場研究部主管許洲德指出,本地中小企業不僅要面對全球需求放緩和數碼平台普及的大環境逆風,也要承受人力和資産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爲此,政府應該給他們更多援助。
按許洲德的計算,今年預算案中約七成內容都是在談長期發展,僅有三成是關于短期措施。“提高生産力和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沒有短期就不可能有長期,眼下要幫助中小企業在商業遊戲中存活;假如他們現在就被拍上岸,這個遊戲就不用玩了。”
45分鍾的圓桌討論會中,不時出現精彩交鋒和連珠妙語。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總幹事洪鼎基就打比方說,對本地員工而言,預算案的技能培訓配套不是即刻見效的止痛藥,而是要長期服用的中藥,“需要慢慢服下,調理身體,提高素質。”
圓桌會上討論了什麽……
提前發放7億元基建項目能否幫到中小企業?
蔡其生:根據經驗,許多大型項目都會被大企業或國外工程承包商標得。現在行情不好,大公司連一些中小型工程也競標,導致中小企業“看得到,吃不到”。我們希望政府能推出更適合中小企業的項目,或出台特定條例,讓小型商家能切實從中獲益。
許洲德: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即便業務真的流入海外企業,也會爲整個生産鏈帶來正面提振效應。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從長期改變新加坡運作的方式。自1965年獨立以來,我國的運作模式就是邀請跨國公司入駐本地,並爲它們的産品增值。在經濟環境發生巨變的今天,我國是否還能保持這個優勢,又要如何改變運作模式,還是尚待解答的問題。
如何幫助企業海外擴張?
劉燕玲:財政部長王瑞傑在預算案中首次宣布政府會撥款6億元設立國際合作項目基金,基金和企業共同投資,幫助企業到國外發展。政府通過這個嶄新的計劃,協助有潛力和國際視野的本地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除了這個基金,我們也會通過其他策略幫助企業走出去,譬如數碼化配套,如果小企業有決心采納數碼科技,也可以利用新加坡這塊跳板進軍國際市場。
蔡其生:我們一直強調幫助本地企業在國內紮根成長,是國際化的先決條件。如果中小企業在國內都發展不好,它敢走出去嗎?走出去之後會成功嗎?因此,政府應該推出更多短期措施,解決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讓它們順利渡過眼前的難關,把握長遠發展的機會。
更多托嬰所能不能幫到有年幼孩子的家庭?
洪鼎基:政府要設立更多托嬰所,如果能在不同組屋區盡快落實,就能讓二度就業的媽媽非常放心、有信心地將嬰兒托放在中心,自己重返職場,這也能在托嬰服務方面提供新的就業機會。
劉燕玲:孩子可以安康成長,家長就能安心工作。過去五年,政府快馬加鞭著重在托兒所這一塊,讓托兒所名額增加四成到現在的14萬個。展望未來,政府會非常注重托嬰這一塊,希望到2020年,讓托嬰所名額增加到8000個。
洪鼎基:托嬰所的老師也面對生活壓力,希望薪金提高。提高薪金辦法第一是減成本,第二是調高收費或補貼,很多人當然不希望收費調高,那要如何確保托嬰所老師也有加薪機會?
劉燕玲:幼兒培育署幾年前設立後,能在這麽短時間讓托兒所名額翻一番,其實是因爲注重培訓,而且政府也給予津貼,讓家長放心。幼兒培育署已有一套系統和模式,未來幾年會把目光轉到托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