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韓顯陽
本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見應邀到訪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其間,雙方討論了俄德雙邊關系以及中東、北非局勢和“伊朗核協議”前途等議題。而此間輿論關注的另一個重點,則是俄羅斯同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合作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最終命運。
俄德堅定完成“北溪-2”信心
“北溪-2”項目的絕大部分天然氣管道在波羅的海海底鋪設,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經由該管道,將俄羅斯開采的天然氣出口至德國以及歐洲其他地區。這一總額95億歐元的項目,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出資一半,法國ENGIE集團、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荷蘭皇家殼牌、德國Uniper公司和德國Wintershall公司各提供10%(即9.5億歐元)的融資。項目滿負荷運營後,俄羅斯每年將向德國、歐洲輸送550億立方米管道天然氣。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百般阻撓俄歐項目實施,認爲其將使歐洲各國加深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同時會損害烏克蘭的經濟和戰略安全。2019年12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規定禁止參與實施“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相關企業人員赴美旅行,以及凍結相關人員在美財産。法案成法後,負責該項目管道鋪設的瑞士“全海洋”公司隨後宣布暫停有關活動並開始與美國司法部交涉。目前,已經完成了90%以上海底管道長度的“北溪-2”項目處于停頓狀態。
對于美國以“長臂管轄”手段幹涉俄歐合作項目,普京和默克爾在11日的會晤中表示堅決反對。針對德國、歐洲公司的域外制裁措施,默克爾甚至有些憤怒。她認爲,該項目不僅對俄羅斯有利,而且對于德國乃至整個歐洲而言都“非常重要”,“該項目符合歐洲新能源法,必須讓其有始有終”。與此同時,普京也信心滿滿地稱,俄羅斯可以在不吸引外國夥伴的情況下獨立建成該項目,“僅僅是工期延遲問題而已”。
俄爲完成項目制定“B方案”
原本,即便是對“北溪-2”持強烈批判立場的人士也認爲美國制裁已經無力阻撓項目完工。然而形勢卻要比預想的嚴重得多。由于擔心遭受制裁,瑞士“全海洋”公司甚至未如行業內人士預料的那樣利用制裁條款中有關“深度30米以下”“30天豁免期”等模糊空間反駁美方,而是完全放棄“抵抗”,下令公司旗下全球最大船舶“先鋒精神號”海底管道鋪設船駛離波羅的海,參與其他工程項目。很顯然,既然像俄羅斯、德國這樣的國家在美國制裁面前無計可施,瑞士公司更不想冒險。
隨著“全海洋”公司退出,幾年前俄羅斯花費10億美元“天價”收購的“切爾斯基院士號”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媒體面前。俄能源部長諾瓦克不久前表示,海底管道鋪設船“切爾斯基院士號”將投入使用,完成剩余的管道鋪設工作。此間觀察人士指出,這就是俄方考慮的“B方案”。
“切爾斯基院士號”是俄方于2016年收購的,將其作爲歐洲企業停工退出備選船。如今,這艘船將成爲俄羅斯“北溪-2”項目完工的最後“救命稻草”。
但事實上,即便是“B方案”的確存在,仍然需要克服一系列障礙。其一,俄氣在“北溪-2”項目運行正常時,曾將“切爾斯基院士號”移交給了俄羅斯管道建設公司。目前,“切爾斯基院士號”正在鄂霍次克海一處天然氣田作業,從此地移師波羅的海無疑要滿足管道公司提出的商業條件;其二,即便俄管道公司最終放行,“切爾斯基院士號”從鄂霍次克海到波羅的海仍需要航行兩個月時間;其三,丹麥向“北溪-2”項目頒發海底管道鋪設許可證時,曾清楚要求作業船只配備動態定位系統,通過提供更精確的船只航向而最大程度減少觸碰第二次世界大戰遺留彈藥風險。事實證明,這一“細節”將可能會花費俄氣至少幾個月的時間;其四,俄行業內人士承認,“切爾斯基院士號”的鋪管速度要慢于“先鋒精神號”。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若實施“B方案”,最好情形也將使“北溪-2”工期延遲至2020年年底或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
美施壓促使俄歐抱團取暖
美國制裁“北溪-2”項目,目的是實現一箭三雕的效果。其一,呼應美國內反俄氣氛;其二,以“保護歐洲能源安全”爲名,遏止俄羅斯與歐洲關系緩和趨勢;其三,攪黃“北溪-2”項目,滿足一己之私,向歐洲推銷比俄羅斯管道天然氣貴25%至30%的液化天然氣(LNG)。
目前,美國天然氣占歐洲市場的10%,俄羅斯則達到34%。一旦“北溪-2”項目運營,俄輸歐天然氣將大幅度增長。由于長途運送,美輸歐天然氣價格要比從俄輸歐貴30%。爲爭奪歐洲天然氣市場,美國把天然氣價格問題歸于安全和政治需要。自2014年追隨美對俄實施制裁以來,歐洲自身遍體鱗傷。普京在去年年中指出,歐盟過去5年對俄制裁給自身造成的經濟損失遠超俄蒙受的損失,“2014年以來,西方制裁措施令俄羅斯損失500億美元,令歐盟損失2400億美元”。而德國聯邦議院經濟與能源委員會主席恩斯特也表示,反俄制裁毫無意義,這麽做只會傷害德國的商業。
普京在接待默克爾訪俄時強調,俄羅斯尋求在相互尊重、平等以及考慮彼此利益原則上發展俄德關系。他說,俄視德爲主要外國經濟合作夥伴之一,德國是俄羅斯第二大貿易夥伴,2019年前10個月雙邊貿易額高達438億美元;德在俄投資達到200億美元,俄德投資也有90億美元。與此同時,俄德兩國在中東、北非、烏克蘭等問題上也達成了諸多共識。“今日俄羅斯”評論稱,默克爾訪俄被視爲向美發出一個信號,即德國有能力實施獨立的外交政策,而不會被美制裁所嚇倒。
美國在“北溪-2”上的霸道做法,讓德國以及奧地利、法國等歐洲國家頗感不滿,考慮重新評估對俄政策。近日,奧地利外長沙倫伯格嚴厲批評美國對“北溪-2”項目實施制裁,“華盛頓采取的措施不可接受”。他說:“北溪-2”項目促進歐洲能源供應的多元化,也沒有侵犯烏克蘭的利益。盡管歐美擁有相同價值觀,但不能繼續沿用30年前的老辦法。而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7日則表示,法國總統馬克龍有關與俄羅斯建立戰略關系的決定將得到執行,法國希望重啓與俄羅斯的經濟關系。去年12月代表法國同俄方簽署《在長期融資領域發展雙邊合作的意向聲明》的勒梅爾還透露,爲解決域外金融制裁問題,歐俄將“尋求本質上非同尋常的創新解決方案”。
觀察家指出,美針對“北溪-2”的制裁威脅,是其從利己主義出發制裁歐洲、分化俄歐關系的最新例證。然而,美國的擠壓卻很可能促使俄歐抱團取暖。甚至有可能因爲“北溪-2”遇阻而促使歐盟放松對俄制裁。俄地緣政治專家希望,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德國或能在2020年有所作爲。
《光明日報》( 2020年01月15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