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生宣布,全套的應變與提升就業援助措施下月1日起進一步擴大,以協助願意雇用長期失業者的雇主。例如在改善後的職業支援計劃下,如果雇主聘請年滿40歲並失業至少一年的白領人員,政府的資助將從12個月增至18個月。
不管是白領還是藍領工人,各年齡層的長期失業者下來在尋找新工作或轉換職業跑道時,都將獲政府重點協助。
人力部長林瑞生宣布,全套的應變與提升就業援助措施(Adapt and Grow)下月1日起進一步擴大,願意雇用長期失業者的雇主,將獲更多工資津貼。
例如,職業支援計劃(Career Support Programme,簡稱CSP)的薪金資助與合格標准將調整。如果雇主聘請的是年滿40歲並且失業至少一年的白領人員,政府會提供更長時間的資助,從目前的12個月增至18個月。
國會撥款委員會昨天辯論人力部開支預算時,林瑞生回答了不少議員對國人工作保障的提問,並著重談及勞動隊伍面對的結構性挑戰。
勞動隊伍下來只增長約1%
他指出,除非大量引進外籍員工,本地勞動隊伍過去達2%甚至是-4%高增長的情況將一去不複返;我國下來別無選擇,只能適應新現實,以約1%的勞動隊伍增長支持與推動經濟發展。
這等于每年的就業總人數淨增長只有約3萬3000,有些年甚至可能低至2萬5000。我國裁員情況引起關注,去年遭裁退員工創下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新高,就業總人數增長也從2009年之前超過20萬的較高點,大幅放緩至去年的少于1萬。
林瑞生說:“如果要讓就業人數增長提高到每年約10萬的水平,估計我們需要引進更多外籍員工。如果每年引進多5萬人,10年就要引進50萬。要有更高的經濟增長,就必須付出社會代價,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局面。”
他透露,過去一年,勞資政夥伴協助了超過2萬名求職者找工作,當中四成長期失業,而因員工技能不匹配無法填補職位空缺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因此在擴大現有應變與提升就業援助配套時,政府著重幫助長期失業者。
爲了鼓勵企業聘請中途轉業的專業人員、經理、執行人員與技師(PMET),按照調整後的職業支援計劃,雇主在最長18個月內可獲得高達4萬2000元的薪金資助。若聘請年滿40歲並失業一年或以上者,雇主第一年可獲30%到50%的工資補助,比之前的20%到40%高。
員工工作滿一年後,雇主下來六個月也將繼續獲20%工資補助。
若雇主聘請40歲至49歲、失業6至12個月的PMET,所獲薪金資助則調高,以跟聘請年滿50歲員工所獲的資助一致。
未滿40歲的年輕PMET只要失業長達六個月或以上也可在計劃下獲益,之前這個群體必須被裁退或遭提早解約才符合資格。
同樣針對白領的專業人員轉業計劃(Professional Conversion Programme,簡稱PCP)也擴大。聘請長期失業者或年滿40歲者的雇主所獲薪金資助頂限從4000元增至6000元,聘請其他PMET的雇主的資助頂限,也從2000元增至4000元。
根據該計劃,政府也將在物流業首推新的實習與培訓(Attach-and-Train)計劃,爲有意加入朝陽行業的員工提供培訓機會。較特別的是,提供培訓機會的企業不一定要聘請這些學員,但學員有機會累積工作經驗。
至于藍領員工,雇主可在工作試用計劃(Work Trial)下,獲薪金資助的時長將從80個小時(約兩周)大幅增加至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