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在伊朗猛烈轟炸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後不久,噩耗突然從德黑蘭上空傳來——載有176人的烏克蘭客機不幸墜毀,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最初,伊朗一口咬定墜機原因是“客機出現故障”,但在美、英、加拿大的追問下,伊朗只好承認“客機是被伊朗革命衛隊導彈擊落”的事實。截至目前,伊朗軍方仍然堅持表示,擊落烏克蘭客機並非刻意爲之,因爲當時事發突然,伊朗革命衛隊做出錯誤判斷,才導致這一悲劇發生。
伊朗強調,如果不是美國咄咄逼人,德黑蘭當時就不會處于高度戒備狀態,伊朗革命衛隊也不會“意外”向烏克蘭客機開火。總而言之,在德黑蘭看來,雖然這事是伊朗幹的,但罪魁禍首必須是美國。
烏克蘭墜機主要有這麽幾個疑點。
1,客機上載有82名伊朗人,3名德國人、3名英國人和63個加拿大人,但卻沒有一名美國人,也沒有俄羅斯人。也就是說擊落該客機後,無論伊朗軍方是否刻意爲之,伊朗都不會直接惹惱美俄。
2,據《紐約時報》1月14日報道,在向烏克蘭客機發射完第一枚導彈後,該客機的應答器已然失效,時隔23秒後,伊朗軍方再次向客機發射另一枚導彈,且兩枚導彈都擊中目標。該消息足以證實,伊朗革命衛隊航空部隊司令哈吉紮德口中的“由于通訊原因,操作員只有10秒鍾時間考慮到底要不要發射導彈,最終他做出了錯誤決定”很可能是說謊。算上那23秒,伊朗發射導彈的操作員至少有33秒時間去思考:到底要不要“補刀”?很顯然,爲了確保目標被擊落,伊朗軍方是下了決心的。
5,無論是魯哈尼、紮裏夫還是伊朗軍方,其表態都是被動而非主動的。從試圖掩蓋事實,到不得不承認是“非刻意擊落”客機;從拒絕各方參與調查,到將黑匣子送往法國,其中的時間隔得確實太久。
當然,紙永遠是包不住火的,烏克蘭客機墜毀是否另有真相,一切都會在不久的將來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