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爲花10億辭退7000名員工:這屆職場人,不好混!
網上看到一條消息:
華爲總裁任正非宣布裁員,他甯願冒著賠償10億元的風險,也要辭退7000名員工。
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爲什麽要支付如此高昂的賠償金,來做這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對此,任正非強調: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要想長遠的發展下去,企業的員工不能太過安逸。
否則,公司的氛圍就會非常懶散,從而失去危機意識。
在發展這麽快速的時代,沒有狼性般的競爭容易被社會淘汰。
于此,網友成正反兩面意見:
反對的一方說:
“ 非常不認同華爲的做法,一個沒有給員工歸屬感的企業不會成爲百年企業,任何人都會到35歲,難道35歲以後就不用工作了嗎?這麽大一個民族企業,這種一刀切的行爲讓人心寒。”
正的一方說:
你貢獻青春給華爲,他給錢你,就這麽簡單。華爲是商業公司,不是社會慈善機構。
2、職場規則:每個人都在爲自己的簡曆打工
《奇葩說》有一個辯題是:”感興趣的工作總是996,我該不該886(說再見)?”
薛兆豐教授說出了工作的本質:“個人都在爲自己的簡曆打工”
我們每個人都在爲自己的簡曆打工,無論我們換了多少份工作,那些公司存活了幾年,這份簡曆會一直陪著我們。
所以我們要不要勸別人不要996?要
所以我們要不要反對996?要
我們自己要不要996?要
工作的本質,即爲自己的簡曆服務。
那些混日子的人常有一句口頭禅:
“給我6k工資我就出價值6k以內的力氣。如果讓我多出力氣,那老板得先漲工資”。
看起來很合理,背後隱藏的真相卻是:
他永遠只會去做價值6k的工作,他的工作能力和身價,也就隨之永遠保持在6k這個水平線上。
但問題是:人不變環境在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幾年前也許僅憑6k的工作能力就能混得不錯,而現在可能剛夠溫飽。
前些年一些互聯網公司剛開始設置運營崗位時,由于太缺人,所以對應聘人員的要求沒那麽高,即使工作能力只值6k,也到處都有企業搶著要。
而這兩年隨著運營行業的成熟,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還是只能做價值6k的工作,不被裁員了才怪。
裁員讓每個人誠惶誠恐,但對于一個停止成長的職場人來說,這或許是早晚都會到來的宿命。
在職場中,你最終能獲得多少報酬,你能升到什麽樣的高度,取決于你自己,取決于你願意付出多少,能夠爲公司創造多少價值。
白岩松說過一句話:“一個人的價值,社會地位,和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無論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時代,你的不可替代,永遠都是你留下來的最好籌碼。
如果你在公司工作了十幾年,卻被一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給打敗了,那麽,你的可替代性就很高,競爭力也不會太強。
每一個混迹職場的人,都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且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精進自己,穩固自己的價值。
一個放棄自我成長的人,也就放棄了爲簡曆貼金的機會。
在一家公司活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業績證明自己。
不管你現在是剛畢業,還是已經到了而立之年,任何時候你都要保持競爭意識。如果你跑得比別人慢,你只會越來越慢,最終被淘汰的就是你。
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衆號【我們這屆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