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于印度這個國家的總結篇。
現在提出印度爲什麽輸給中國,感覺特別欺負人,兩個國家已經不是一個層面上的競爭,所有人都知道,中國已經磨拳擦掌准備搶世界黃金檔位,直接導致原來的江湖秩序都發生了大變動,而印度還是名小青銅,處于人畜無害的階段,莫迪現在都這樣明目張膽收拾國內的MSL,西方國家假裝看不見,一個字都不說,反而還在對中國西北指指點點,一是印度在他們面前溫馴好控制,二是印度實力太弱,不值得他們大張旗鼓。
印度是1947年獨立,新中國是1949建立,兩國剛開國時,景況跟現在是相反的,印度當時手裏的牌,比中國要好得多。
1950年,中國人均發電量2.76千瓦時,印度人均發電量10.9千瓦時,印度的人均發電量是中國的4倍,同年,中國人均GDP是37美元,印度人均GDP是58美元,是中國的1.56倍,爲了方便殖民掠奪,英國人從1853年開始在印度修鐵路,1892年,印度鐵路裏程達28596公裏,這一年中國才開始修鐵路,當年僅225公裏鐵路裏程,1911年清政府滅亡時,一共修了9854公裏鐵路,印度已經有了52894公裏,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印度鐵路是54754公裏(這還是巴基斯坦分走了一部分的結果),中國是21800公裏,印度是中國的2.5倍。另外,印度當時的化肥産量是我們的4倍,鋼産量是我們的8倍,生鐵産量是我們的7倍,水泥産量是我們的4倍,鐵礦産量是我們的2.7倍,石油産量是我們的2倍。
印度起家時,不僅硬件條件比中國好,軟件也比中國好得多,中國一上來就跟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打了3年的戰爭,損失巨大,印度四周一直沒有強敵,在南亞平平安安稱王稱霸,在冷戰時代,中國前期選擇了站隊蘇聯,獲得了156個工業成套項目,而印度因爲地理位置越優,能幫助蘇聯向南亞和印度洋滲透,打破美國在中東的圍堵,蘇聯從1951年開始援助印度,一直到1980年代末期,整整30多年對印度掏心掏肺,蘇聯早期也對印度援助了100多個工業項目,比給中國的還要先進,總價值約是中國的10倍,不過印度看不上蘇聯的鋼鐵、冶金、化工、汽車技術,所以才只挑了100多個項目。
印度利用當時的國際環境,蘇聯歐美兩邊討要,那時兩大陣營都想拉攏印度加入自己的團隊,印度主要親蘇聯,但也從不做太刺激歐美的行爲,因此兩邊關系都可以,世界強國對印度比對中國要溫柔多了,美國賣戰略運輸機給印度,德國將坦克發動機技術給印度(可憐印度買到了也造不出來),英國1957年直接將風神噴氣式戰鬥機的圖紙給印度,1961年還親自給印度設計“勝利”式主戰坦克,這代坦克一落伍,蘇聯人爲了在印度搞幾個海軍基地,眼巴巴地趕緊送來MIG-21戰機和T-55坦克,後面怕印度沒跟上,又送來MIG-23和T-62,MIG-29和T-72,以及SU-30和T-90.
印度是怎麽回報蘇聯的呢?蘇聯解體後,印度欠接手的俄羅斯110億美元債務,當時盧布狂貶,印度落井下石,趁機強行用盧布還債,最後實際用約300萬美元還掉了這110億美元的債務。
印度70%的武器都來源于前蘇聯和俄羅斯供應,因此2019年我們看到印度跟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火拼時用的都是俄制飛機,但毛熊可不是好惹的,有仇報仇,有冤報冤,1990年末期印度又開始找俄羅斯買武器(只有俄羅斯願意成體系地賣新式裝備,印度喜歡買全套,西方國家不給),結果俄羅斯給印度下了套,從改裝、升級、零配件各方面猛坑印度,印度只有哭著去找其它國家買點武器來壓價,這就是印度武器今天“萬國造”的來源。
愛耍小聰明的人,失去的總比得到的多。
作爲人口相近的兩個大國,中國的起點比印度要困難得多,我們也沒有那麽好的機會找歐美買武器,跟蘇聯交惡後,我們失去了強國工業的大腿,作爲一個農業國,所有的東西都是自立更生研發出來的。
結果走出了一條跟印度完全相反的路子。
就拿《印度調查報告》裏提到的,中印兩國糧食産量做分析,就能看出中印兩國在發展過程中巨大的差距。
2019年,印度平均畝産水稻約250斤左右,中國畝産水稻約800-1000斤左右,兩國的水稻産量爲什麽天差地遠?
一是因爲化肥,二是因爲水利。
建國初期,我們只有兩個技術老舊的化肥廠,年産化肥5000噸,肥效低得可憐,那時候全國最常見的好肥料是大糞,路遙的短篇小說《人生》的男主角就做過掏糞工,拿著糞勺在街頭跟人鬥毆,王小波也在自己的小說裏講過自己“是一把掏大糞的好手”,記得我小時候還見過有人推著橢圓形糞車在馬路出沒,現在已經見不到了,可見在過去貧苦年代,大糞算是一種重要資源。
現在的年青人再沒人跟大糞打交道了,因爲中國的化肥産量提升了。
化肥並不是你想生産就能生産的,氮肥、磷肥都需要合成氨,點擊合成氨這個科技樹的最早目的,並不是爲了制造化肥,而是爲了制造炸藥,制造化肥所需要的硬件,跟大炮差不多,都是要合金鋼無縫管,進入20世紀後,核潛艇成爲一個國家能不能制造化肥的標志性分界線。
大型卷板機
核潛艇的耐壓殼制造技術,在民用領域裏最大的作用,是制造能生産合成氨的高壓球罐!有了這門技術,一個國家就可以放肆地生産化肥,提高糧食産量了!
新中國建國時,中國只有兩座化肥廠,50年代又建了4座,60年代建了20多座(都是老舊技術),核潛艇一下水,我們有了高性能汽輪機、耐壓殼技術,就能建造年産幾十萬噸大型合成氨設備,中國的化肥廠遍地開花,一口氣建了幾百套合成氨裝置和上千個化肥廠,中國的糧食産量從此跑贏了人口增速,基本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現在,大家知道中國發展核潛艇的偉大曆史意義了吧。
而印度從1978年研發核潛艇,經過20年研發設計,1998年開始建造殲敵者號,這艘核潛艇造了11年才下水,又用了7年才服役,這個效率……中國海軍都更新換代好幾輪了,2017年,印度第二艘國産核潛艇下水,但印度還是在租借俄羅斯核潛艇,說明他們海軍對自己的産品技術也不是太放心,2017年時印度首艘核潛艇還發生過事故處于癱瘓狀態,2018年下半年才整修完畢。
印度緩慢的軍事工業拖垮了他們的農業,最直接的惡果就是他們不能像中國一樣鋪開搞化肥工廠,2014年時,中國化肥産量爲6772萬噸,印度爲1643萬噸,其中印度有1000萬噸化肥是進口的,自己只生産了600多萬噸,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
除了化肥,關乎糧食産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水利。
中國各類水庫從1949年的1200多座增加到近10萬座,總庫容從200多億立方米增加到近9000億立方米,5級以上江河堤防超30萬公裏,10萬多座規模以上水閘,9.5萬處規模以上泵站,灌溉耕地面積10.2億畝,占全球20%總灌溉面積。
印度年均降水量1200毫升,是中國的兩倍,但蒸發速度快,因此他們更需要大型水庫,否則下雨必澇,不過印度水利設施極缺乏,只是中國水庫數量的零頭(抱歉我查了無數資料,甚至請在印度的華人幫我找資料,華人沒找到又幫我找印度人,都沒找到印度水庫精確數據),但可以確定的,印度最大的水庫儲水量僅26億立方米,而我國三峽水庫是393億立方米,差距大到讓人尴尬,所以印度40%的耕地爲水澆地,但實際能真正保障灌溉的不到20%,可以從側面反應印度水利設施之落後。而且印度的水利基建技術也慘不忍睹,著名的案例是2019年8月,印度修了42年,耗資22億人民幣的賈坎德邦運河大壩,正式啓用不過22小時就塌了,淹了35座村莊。
印度到現在都解決不了水庫問題,他們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中國政府的動員能力,因爲土地私有,就連叫水庫周邊的居民搬遷都很難完成。
而中國人的勤勞與效率速度驚人,1951年底,江蘇省淮安市要修建一條蘇北灌溉總渠,沒有工程機械,半年多就活生生挖出來一條水面寬度80米,日常流量達到五分之一個黃河的水渠(你也好意思叫自己叫渠,都快成江了)。
從開伯爾山口沖進來的,有記載的小型入侵有300多次,大型入(lun)侵(jian)活動有三十多次,第一個沖進來的猛男就是我們熟悉的雅利安人,來自中亞的雅安人是全世界第一個學會騎馬的民族,在上古時代對其他民族有代差優勢,侵略其他只有步兵的民族就是降維攻擊,一路滅掉了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公元前1500前後雅利安人嘿咻嘿咻騎著馬,吃著火鍋唱著歌,向東一路征服,沖到興都庫什山脈,沒有路,往南,是蘇萊曼山脈,也沒有路,哥們我們到世界盡頭了怕是,收工回家吧,結果探子來報,發現一山口,可以沖過去試試,試試就試試,結果沖進了南亞次大陸,發現世界上最肥美的土地之一,不走了,把本地印度人征服了,叫他們養活我們雅利安人。
在被外來民族輪了一次又一次後,印度人發現不能反抗,就只有選擇閉上眼睛享受了。
後面是英國人來了,1818年馬拉塔人被幹趴下,被打服了的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拜東印度公司爲老大,1849年英國征服旁遮普省,拿下印度全境,這個邦國林立的地方,才在上流社會統一說起了英語,都歸英國的印度總督管。